摘要:后現代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思潮中的一個新的流派,在當代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完成了對傳統女性主義理論的繼承和超越,對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事業有著促進作用。同時,它有著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這也使它不可能成為帶領全世界婦女走向自由和全面發展道路的指導性理論。因此,有必要認真地對這兩個方面加以分析和區別對待。
關鍵詞:后現代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 婦女解放和發展
中圖分類號:D4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7-0000-03
產生于20世紀80、90年代的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既是女性主義自身發展需要的產物,也是女性主義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整體上發生“后現代轉向”的產物。它廣泛地吸收各種后現代主義觀念,放棄了對女性解放具體目標的追求,盡心去解構社會意識、思維習慣、人的主體及男權思想對女性主義的影響,在社會文化、意識形態層面上對女性主義進行了豐富和發展,給處于低潮的女性主義理論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作為西方女性主義的一個新的流派,它掀起了女性主義的第三次浪潮,因此在當代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世界婦女的解放和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它也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理論局限性,這也使得它不可能成為帶領全世界婦女走向自由而全面發展道路的指導性理論。我們既不能因其獨特的理論視角而對其盲從,也不能因其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一味地對其進行否定,而應該正確、客觀地進行分析和對待該理論。
一、 后現代女性主義在當代的重要影響
我們知道,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以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為代表的西方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一次浪潮和20世紀60、70年代以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包含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和激進主義女性主義為代表的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二次浪潮中,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雖然在自由和權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給全世界婦女的解放實踐道路帶來了無限的光明,但是歐美國家的婦女們發現社會現實中仍存在著大量的婦女問題,而以往的婦女理論的研究對象卻不能含蓋社會各個階層、民族、種族的婦女,于是開始對傳統的女性主義理論進行反思和質疑,并尋求新的理論基礎。到了20世紀80、90年代,女性主義者們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強烈沖擊和影響下,廣泛吸收后現代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女性主義中的問題,以新的視角來研究婦女問題,這在當代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第一,理論方面:后現代女性主義完成了對傳統女性主義的批判和超越。后現代女性主義認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所包含的天賦人權觀和社會正義觀是資本主義父權制文化,這使得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不自覺地將父權制文化邏輯帶進了以父權制為首要攻擊目標的女性主義陣營,這不能不說是其理論上最嚴重的弱點和最深刻的矛盾。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男人對女人的統治可以看作是資本家統治工人的必然結果。后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它批判的只是社會中的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只適合于特定的資本主義,并沒有說明女性受壓迫的真正根源和指明擺脫的途徑。因為資本主義存在之前,性別分工和婦女的從屬地位已經形成并存在。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婦女受壓迫是父權制度的結果,在這樣的制度下,男人群體擁有統治女人群體的權力。在權力的問題上,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權力就是權威,是統治和剝削所有個人的權力,是統一、永恒的。后現代女性主義則主張權力是分散的、彌漫的,不應是集中于某個機構或某個群體,進而指出,婦女內部應實行“模式轉換”,應從關注歷史地位轉換到關注更為具體的事物如女性的教育機會、就業機會、家庭暴力等上。[1]
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認為傳統的女性主義理論所接受的啟蒙思想仍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所以傳統女性主義理論也難于擺脫男性中心主義的思維模式,而女性主義的斗爭是要解構男性中心主義和父權制,而實現此目標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莫過于解構主義這樣的后現代主義理論。解構主義的武裝使得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在當代的重要影響凸顯了出來。
第二,實踐方面:后現代女性主義在指導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事業中具有優勢。在前兩次女性主義浪潮中,雖然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們在傳統女性主義理論指導下,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地位、受教育、就業、參政等方面在一定的社會層面上獲得了與男性平等的權利,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傳統女性主義理論都是建立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運動之上,它們都只反映了歐美發達資本主義白人中產階級婦女反對性別歧視的愿望。如果歐美中產階級白種女性一味地把她們獲得成功的觀點和經驗強加給全世界婦女,這勢必會掩蓋了女性之間的巨大差距和不同需求,對其他種族、民族的婦女做出錯誤地判斷和推測,忽略了統治著不同婦女的各種性別歧視形式,也必將導致世界婦女斗爭力量的削弱。而婦女的解放事業必須呼喚世界不同種族、民族、地區的婦女都加入其中為全世界女性的真正自由平等發展而戰,才能保持婦女運動的強大生命力。
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正是這樣的一個注重和強調在“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平等的理論。后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傳統女性主義的理論當中存在忽視婦女由于階級、階層、種族、地區、文化、前景不同所造成的差異,以及一味地把歐美發達國家白人中產階級婦女的認識和行為模式全盤推廣到第三世界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所謂女性主義應該是全世界婦女,包括第三世界婦女的產物,不該僅僅是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婦女的特權。這就把女性主義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不單單局限于兩性之間,也包含了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認識和批判。這樣就開擴了女性主義斗爭的陣地和范圍,使全世界更多的婦女都可以加入到平等、自由發展的隊伍中來。
二、 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對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的促進作用
后現代女性主義作為在特定的西方后工業化社會這一時代的理論產物,又有其自身的優勢,對現實的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在國際婦女運動和理論發展的歷史上,毫無疑問,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運動和女性主義理論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女性主義概念和理論的提出者,更是先進的實踐者。然而世界婦女的解放和自由發展程度卻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和不平衡。當歐美國家的女性的獲得自由與解放程度和婦女運動的發展狀況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長足進步時,第三世界婦女以及歐美發達國家中的少數民族和種族的婦女運動和解放問題也擺在了女性主義理論研究者面前。在不斷尋找適合于民族、種族實際的婦女解放理論的過程,后現代女性主義與傳統的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相比更能夠適合第三世界婦女尋求發展的要求和愿望。這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2]
第一,后現代女性主義的關注點,既批判現代化,鼓勵發展策劃者關注第三世界和歐美國家少數種族女性的實際生活環境。正是由于她們經濟的貧困以及她們自身所處的低下的地位,使得她們的解放和發展狀況在全世界婦女中處于較差的水平,所以她們的解放和發展問題日益被看作是全世界婦女解放的代名詞而被理論界越來越關注。二戰后,西方思想家和決策者在歐洲帝國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幫助”和“發展”第三世界,以“進步的”西方社會為準繩,貶低第三世界人民和文化,同時把全球現代化等同世界發展。他們認為第三世界的發展就是將“落后”的被殖民者帶進現代世界,涉及的只是程序安排事宜,即如何進行、要多快才達到的問題,卻沒有質疑現代化這個目標本身。同時,他們的發展理論和實踐都輕視和忽視了第三世界的女性在經濟和政治層面上的作用。直到60年代末,一些經濟學家開始承認發展不如期望的那么容易,而且發展中國家婦女的社會地位也沒有像預想的那樣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高,而是下降了。有一批學者開始關注并主張肯定第三世界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指出惟有此第三世界才能發展起來。第三世界的女性的目標和期望,應該被發掘而非被設定,同時,改善她們生活的策略,也應該建立于她們活生生的經驗和表達出來的意愿之上。
第二,一直提倡“差異”的后現代女性主義者提醒歐美發達國家的女性,第三世界的女性是不能籠統地歸為一種不分差異的類別。在第三世界婦女和女性主義學者中有不少人認為女性主義是歐美國家的意識形態,因此有些學者開始使用白人女性主義,西方女性主義或北美女性主義來指歐美發達國家主流社會里中產階級婦女反對性別歧視和壓迫的意識形態。第三世界的女性主義學者群?提?明哈(Trinh T.Minha)等認為,西方女性主義者往往強調第三世界國家婦女不開化、落后的一面傾向,而且由于殖民主義稱霸世界的地位,他們的這種片面的描述卻被奉為不變的陳規了。[3]把第三世界同質化為一體,尤其是模糊女性之間的差異的想法,對“發展中的女性”實踐者來說或許會容易接受,不過卻阻礙我們對第三世界女性的了解,也不利于第三世界婦女的發展。后現代女性主義提醒人們注意女性與女性之間、男性與男性之間在階級、國家、種族等方面的差別,它改變了女性主義傳統中以白人中產階級婦女為中心的理論傾向,注重廣大婦女的經驗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充分擴展了男女兩性差別的概念,避免了傳統女性主義普遍概括的錯誤。
第三,后現代女性主義注重從社會文化、意識形態領域來建構婦女的權力話語。“發展中的婦女”實踐者一般不特別理會階級問題,相反只會把焦點集中在貧窮的女性身上。傳統女性主義者不大重視性別意識形態在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亦未能提供性別意識的建構和語言的傳播。后現代女性主義卻能夠做到以上的方面。在唯物分析中加進后現代女性主義倡導的話語分析、知識/權力關系、差異性等角度對研究和解決第三世界婦女的解放和發展問題是至為重要的。通過后現代女性主義提供給我們的這種方法來仔細地分析第三世界社會的性別意識形態的建構,可以幫助發展策劃者和學者理解在特定的社會中,性別意識形態是如何塑造及限制女性掌握知識和權力的。后現代女性主義強調差異和話語分析,為理解和超越西方和第三世界父權制的意識形態,同時不放棄追求性別平等的社會提供了可能性。
總之,后現代女性主義不但質疑和批判已經被接納的思想,同時開辟新的角度,在“差異”中追求女性的話語的建構,重視女性活生生的經驗,尤其是社會如何界定女性自我的感覺,以及這種感覺在社會改變和發展中面對的限制。如果我們達不到這樣的理解程度,那么婦女的發展問題的研究只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女性主義對第三世界的婦女進行殖民的領域,所以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在實踐中指導和幫助第三世界婦女的解放和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 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在指導婦女解放中自身局限性
后現代女性主義從不同于傳統女性主義的角度對世界婦女的解放和發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指導,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觀點,豐富了女性主義理論。但是不可否認,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這也使得它顯得雷聲大雨點小、缺乏長久的生命力,難以勝任帶領全世界婦女走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偉大理論角色。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的非政治或后政治(post political)傾向使得女性主義失去了斗爭的共同目標。批評者認為,在女性剛剛成為她自身權利的主體之時,后現代女性主義就剝奪了女性在普遍人性中的權利。傳統女性主義與后現代女性主義的分歧在于對身份認同和對主體的不同看法。后現代女性主義要求“解構”,視主體為流動的、變化的,使用“女性”這樣的概念是本質主義的;而女性主義的斗爭目標則是要爭取做話語與意識形態的主體。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后現代女性主義解構了女性主義的政治活動,使女性主義斗爭失去了共同的目標。[4]
第二,后現代女性主義忽視了世界婦女在解放和發展道路中所具有的共同性。后現代女性主義的某些理論向度完全采用后現代主義立場和觀點來建構它的女性主義理論,在運用解構主義方法的過程中一味地否定和批判,沒有處理好解構與建構的關系,不遺余力地抨擊本質主義和普遍主義,試圖用多元的、局部的理論取而代之,對女性主義實踐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女性現實的實踐中存在著許多總體性的、共性的方面,所以從女性現實的社會境遇出發,仍需構造一些具有總體性和普遍性的跨文化的宏觀理論,這不僅具有現實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理論上的必要性。
第三,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中過分強調“差異”的方面也是有著極大的弊端的。在現實中,女性雖因國家、民族、階級等不同而有很多差異,但在父權制下的地位和處境卻有著很大相似性,正是在這種相似性的基礎,廣大婦女才有了共同的斗爭目標,女性主義才得以產生。女性主義應該鼓勵全世界婦女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全球、各地區、各民族的婦女要團結一致。后現代女性主義過分關注女性內部的差異而忽視共同性,就可能會導致女性主義內部的分裂,使女性主義失去了團結起來的凝聚力,不利于全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事業。
第四,后現代女性主義者有著學院派的傾向,從而削弱了女性主義的實踐性和政治性。批評家拒絕接受后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它是“學院派的女性主義”, 他們看來,后現代女性主義者們以晦澀難懂的文本為樂,她們逃離真正的革命斗爭,從游行、運動、聯合抵制以及抗議活動中抽身而出,在精神花園里享受思維的樂趣,她們孤芳自賞,難得離開她們的極樂處境,隨著時間流逝,她們的話與大多數婦女越來越不相關了。[5]后現代女性主義者致力于發明女性的話語,把婦女在現實中所受的一切具體實在的壓迫(例如暴力與性騷擾)都看成單純的話語,從而導致她們把改變壓迫婦女的現實社會制度的問題也歸結為話語,而失去了婦女參與解放和爭取自由發展的實踐主動性。
概括地講,后現代女性主義從社會文化層面和意識形態層面上探討消除性別歧視、爭取男女平等和婦女解放和發展的途徑,這較之傳統女性主義從具體的社會現實問題層面進行探討,是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一大進步。但同時它不應忽視女性受歧視的社會現實,應理論聯系實際,更不應該否認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人類解放,是指導世界婦女獲得解放、走上自由發展之路的真理。我們應該正確地分析其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及其當代的意義和價值,批評地吸收和借鑒其優秀的理論成果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才能更好地指導全世界婦女解放和發展的實踐。
參考文獻:
[1]莊渝霞.后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交鋒[J].江西社會科學,2002,(7).
[2]許寶強,汪暉選編.發展的幻象[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3]鮑晚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M].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95.
[4]李銀河.女性主義[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5]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肖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