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沒有專注領域的企業,但會把上萬種看來不相關的商品整理得井井有條。當大家還在為是否應該多元化而爭論不休的時候,它已手揮“多元化利劍”在世界上攻城掠地。除了刷新。我們很難想象3M有什么別的法寶。
幾十年來,當很多人還在為企業是否應該多元化爭論不休時,有這樣一個公司,卻憑借著充分的多元化戰略在世界范圍內攻城略地,縱橫馳騁。在他身上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就像一個孤傲的劍客,任憑風云變幻,百年來心中只有一劍,另類的專注,造就了其獨特的舉世無雙的劍法。我們可以從其身上發現很多的注解:在全球500強中,只有他敢說,世界上一半的人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接觸到他們的產品,他把看來不相關的上萬種產品經營得井井有條:在全球500強中,有499家企業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而作為五百分之一的他,卻有著其他499家500強企業所不具備的視野:他內斂而又張揚,激情中不乏穩重,他是在中國特區之外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他在中國的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并預計未來以25%的速度繼續增長。他就是3M公司。
3M公司全稱為明尼蘇達礦業及制造公司,他成立于1902年,是世界著名的產品多元化跨國企業,并且是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成分之一。截至2005年,3M的全球銷售額達到了211億美元。2003年獲《商業周刊》評選的最佳表現50強之一的殊榮。3M中國公司也表現卓越,這家在中國具有20多年歷史的企業,在中國市場的2007年銷售額可迭10億美元。就連杰克韋爾奇也對3M中國這樣的成績不吝贊美之詞:“3M在中國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3M,成就了3M中國呢?歸結起來堅持技術創新的全球理念,通過獨特的創新類型組合,將“創新戰略整體性”與“執行地方性”完美結合,而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特點,構建中國本土的技術創新體系善于傾聽顧客聲音,打造敏捷供應鏈。這兩點,成就了3M中國的今天,也預示著未來的發展。當然,任何企業都有其不足之處,3M中國也同樣如此,其主要短板體現在沒有充分地重視品牌外部傳播策略,缺乏對一線消費者的品牌影響。
3M全球:創新戰略譜寫的多元化樂章
3M公司從上世紀50年代快速發展,目前3M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全球的戰略布局,形成了40多個業務單元,包括工業產品事業部運輸、標識和安防事業部,醫療產品亭業部,文教及家庭用品市場事業部,電子、電力及通訊事業部,專業材料在內的7大事業部的業務體系,并且半數的業務在美國本土之外,并在超過60個國家設有分部。
3M能譜寫出如此動聽的多元化樂章,憑借的正是其獨特的創新類型組合,3M的創新類型可以總結為三種,如表1所示:

在這三種創新類型的支持下,3M可以全線覆蓋各種類型的產品,兼顧各種市場特點,有效地”為其每年銷售量的30%從前四年研制的產品中取得”的目標實現提供支持。
同時3M能夠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多元化,與其全球創新戰略整體性與執行的地方性的結合是分不開的。3M非常強調創新戰略的全球性和戰略執行的地方性,盡管公司強調從全球而不是從每一個國家的觀點來進行全球的擴張和管理,強調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一致,積極的3M形象,但公司并不希望各地區分公司采用與美國相同的“蛋糕模具”,而是希望有它們自己的目標和雄心,有自己的創造性。因為每個分公司所在國家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語言,習俗和資源。“別插手”的管理哲學為3M公司進行創新戰略執行提供了有效推動力。基于此,3M國際化創新的戰略是多種戰略組合的方式,研發的出發點是充分利用國外當地的各項資源,增強企業的技術能力,并進一步進行市場擴張,國際公司研發部門與上級研發部門和上級企業管理部門的聯系密切,如圖1所示。

在這樣的國際化創新戰略的執行下,公司完美地實現了創新戰略整體性與執行地方性的結合,從而譜寫了多元化的優美樂章。
3M在全球表現優異的同時,在中國同樣成績斐然。3M結合中國特點,通過兩項策略造就了3M中國的今天,這三項策略是成功打造中國本土的技術創新體系,善于傾聽顧客聲音,打造敏捷供應鏈。
技術創新:全球資源,地方智慧的DNA移植
1984年11月,3M中國有限公司于上海成立,其后20年來,3M中國業務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20個辦事處,6個高科技生產基地、3個技術中心,1個研發中心,3個物流中心,同時實現了100%的管理層本土化,可以說從全美最受贊譽的公司之一,到中國歷史最久的外資企業,3M已經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本土化。
3M中國能夠取得今天如此優秀的業績,最重要的莫過于其技術創新的優良DNA成功地移植于中國,莫過于技術創新體系的成功打造。3M中國的技術創新,可以總結為:以技術創新文化為核心,以技術創新機制為載體,以技術創新管理為紐帶的三位一體。
技術創新文化的培育
3M中國的技術創新文化包括堅持15%的工作規則,提倡寬容和自由的創新氛圍,強調知識共享。
3M公司著名的15%工作規則——允許每位技術人員可用15%的時間來“干私活”——在中國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當產生一個有希望的設想時,3M中國會組織一個風險小組來培育產品,并直到產品成功或失敗,然后回到各自原先的崗位上。同時在3M的創新文化中,失敗與錯誤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經驗,公司大力提倡“只有失敗,才有創新”的理念,來克服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中不利于創新的文化。公司認可“任何第一次失敗”,通過提倡寬容和自由的創新氛圍,使員工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專注于“自己的事業”,不用擔心犯錯誤。與此同時大力構建知識共享體系,不但在公司文化中鼓勵知識共享,建立技術論壇,促進員工的交流,也在硬件上對其大力支持。
技術創新機制的構建
通過堅持事業部制,鼓勵內部創業及良好的創新項目評估機制搭建了良好的技術創新平臺。
事業部制是3M中國技術創新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事業部制使得業務更加緊密,對客戶的反應更加迅速并且對雇員起到強大的激勵作用,同時通過充分的授權,大大提高了各個部門運作的效率,提高了各個部門的經營業績。在事業部的體系下,總公司負責對各個事業部的協調,保證公司總體戰略方向的一致性,保證了風險的可控性。
3M中國大力鼓勵內部創業。對3M中國來說,滿足內部顧客——人才的需求至關重要。而整個人才隊伍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是3M中國未來高度的決定者,最好地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方式就是鼓勵其內部創業。目前,3M中國通過鼓勵員工發揮創新與創業精神,已經使得3M中國形成了以內部創業為主流的局面。事實證明,諸如IBM、HP等優秀公司也都是大力鼓勵內部創業的實踐者。這種鼓勵內部創業的技術創新機制,有效地促進了3M中國的快速發展。
創新項目內部評估機制使得3M中國有效地將力量集中于真正有創新性、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項目,而不至于分散資源。3M中國通過從技術要素,企業要素等緯度出發進行項目評估所得知項目成功的機會,同時通過對項目稅前盈利率,投資回報率,實質銷售增長率貢獻度等方面的評估所判斷的項目實際價值,來作出項目繼續或停止的決策。
技術創新管理的應用
3M中國公司的技術創新管理主要是通過“逆向戰略計劃法”,“先導用戶法”使各種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企業整個系統運行更和諧高效。
逆向戰略計劃法是指一種先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后有問題的創新模式。基于逆向戰略計劃法,3M中國對創新的管理分為三個階段涂鴉式創新,設計式創新和指導下的創新,這些階段從大到小呈漏斗狀。在3M中國,創新戰略的實施過程必須實現眾人支持與專人負責之間的平衡,并按照不同階段逐步增加人力和資金的投入。
同時,3M中國公司的先導用戶法在很大程度上為其技術創新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支撐。先導用戶法的核心思想是向先導用戶學習,向顧客或用戶學習,從他們那里獲得開發性創新性產品的思路、靈感和技術。先導用戶法重點不是放在“一般”用戶身上,而是著眼于先導用戶,即那些較一般用戶在要求、使用條件等方面更為苛刻且遠遠走在市場趨勢之前的組織與個人。
綜上所述,3M中國通過企業技術創新文化,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的應用構建了良好的技術創新體系,憑借智慧性的技巧,實現了3M技術創新DNA中國化移植,為3M中國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如果說3M技術創新體系為其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動力,那么傾聽顧客聲音、打造敏捷供應鏈則很好地為其滿足顧客需求提供了架構支撐,盤活了整個棋局。
傾聽顧客聲音,打造敏捷供應鏈
對于任何跨國公司來說,都必須面對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的典型代表,就是供應鏈體系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問題。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可以為其減少采購成本,提高反應速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支持。然而多數情況下,如何實現供應鏈體系的本土化,使其既能夠發揮全球鏈條的優勢,又能夠在每個鏈條點上亦或本土范圍內滿足顧客的需求和要求,成為很多跨國公司亟待解決的課題,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各地區經濟差異較大的國度內更是如此,如前不久發生的百安居事件,已經證明了這一問題。然而,3M中國卻憑借其良好的駕馭能力,把握顧客需求,傾聽顧客聲音,很好地打造了敏捷供應鏈體系,既為跨國公司的本土化提供了借鑒意義,更為中國本土企業發展提供了啟示。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正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中國很多本土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都涌現中國,在中國成立分支機構。對于3M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產品的多元化,同時大部分產品主要是服務于工業領域,因此,3M中國的客戶數量最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既有來自于中國本土企業的需求,也有來自跨國公司的需求。與其同時,3M在多個領域的競爭對手,也紛紛進駐中國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另外,中國的經濟分布不均衡,且有繼續擴大之勢,突出表現為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塘三地的發達,和中西部地區的弱勢,這樣的經濟區域分布,需要3M中國較高的資源配置能力相匹配。
綜合分析,一方是客戶數量和需求的不斷增加,一方是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和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基于這種情況,3M中國以顧客視角為中心,聚焦于顧客需求,傾聽客戶聲音,并針對自身能力和競爭對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打造全球供應鏈體制下的中國供應鏈系統:在上海、蘇州和廣州建立生產基地,針對客戶最集中的地帶,實現本地化生產,降低采購成本,在天津、深圳、上海建立物流中心,利用三地發達的海陸空交通體系快速實現產品和物資的快速傳遞,提高資源的周轉速度,進一步增大產品輻射面,輻射中西部地區,在北京、廣州,蘇州建立技術中心,為客戶提供高價值的售后服務,提高了服務的便捷性、移情形和響應性,提供了高的顧客感知價值。敏捷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將簡單的幾個點連接起來,以點帶面輻射全國達到了深度與廣度的完美結合,實現了98%的門對門送貨服務達188個城市,既符合全球資源布局,又能為中國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和產品,提高了反應速度,大大降低了采購和生產成本。
3M中國敏捷供應鏈體系的建立,使其更好地傾聽顧客,接近顧客,把握顧客需求,為顧客提供高價值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撐,同時為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可以預見,隨著中國“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不斷突顯,3M中國憑借其敏捷供應鏈體系的支撐,將為其客戶提供更具整體性的服務產品方案。
成長的代價:品牌傳播的失策
毫無疑問,3M中國憑借其良好的技術創新體系及把握顧客需求基礎上的敏捷供應鏈,在短短的20年的時間,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業績,實在來之不易。然而,再好的企業也有其改進和不足之處,對于3M中國來說,其代價主要是早期的品牌傳播策略的缺失。
3M中國品牌傳播策略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忽視品牌推廣工作,缺乏整合營銷傳播的支撐缺乏政府公關和對一線消費者的品牌影響。造成3M中國品牌傳播策略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
第一,慣性思維的影響。3M的產品體系結構決定了其主要是B2B的銷售模式而這樣的模式,無論在世界其他國家還是90年代的中國市場,都同樣受用,通過做好包括中國電信,交通部門等在內的大客戶營銷,很好地滿足了其早期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3M中國忽視了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習慣性的思維影響了其進一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第二,缺乏對自身和競爭環境的審視。3M中國應該清楚,其是一個典型的多元化企業,其很多產品往往毫無相關性,且其在近年的產品越來越多,基于該情況,其并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讓社會將這些產品與“3M”聯系起來,并不容易。另外,近年3M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比較搶眼,通過頻頻的品牌傳播策略,吸引著全社會的目光,然而3M中國并沒有對競爭環境的變化進行認真的審視。
第三,對中國社會認識不足。中國在過去的20年里,經歷了信息爆炸式的信息增長。但是,很多企業和個人,缺乏對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通過媒體等外部傳播途徑,盡可能宣傳自己,提高對受眾的信息刺激度,對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是必須而有效的。然而,3M中國并沒有充分地分析中國社會的特點。
綜合以上三種因素,3M中國并沒有充分地重視品牌外部傳播策略,利用整合傳播方式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造成了如今品牌知名度相對較低的局面。可喜的是,3M中國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并采取了相對應策略,加強了整合整體形象的打造。
結合3M中國的特點,3M中國的品牌傳播策略,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重視公益營銷。在如今的中國,企業重視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3M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公益營銷能力相當強大。因此,將這種能力,移植于中國,即容易又高效。
第二重視終端消費者。3M中國固然要堅持其B2B的銷售模式,然而通過多種媒體的組合應用,增加對終端消費者的信息刺激,提高終端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對其B2B的銷售模式也有促進作用。
第三采用品牌聯合策略。3M中國可以選取強勢品牌進行合作,利用其品牌知名度和傳播資源,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如與央視合作,或者采用奧運營銷策略。總之3M中國要相信品牌的力量。
對于3M中國這個只有20歲的企業,我們無需要求太多,畢竟他還年輕,他還青澀,成長總要付出代價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3M”將會是一個如“寶潔”般耳熟能詳的品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3M在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充分詮釋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含義,其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敏捷供應鏈體系的打造以及發現問題并作出改進的能力,取得了如今的地位,實現了多元化的“巨無霸”,展示了另類專注的魅力,成就了工業產業帝國地位。對于崛起中的中國來說,特別是立志成為全球性企業的中國企業來說從其成功之處中發現力量,從其不足之處中找到機會,至關重要。相信,在越來越多諸如聯想。海爾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歷程中,從3M們類似的成功企業中獲取營養,重視技術創新重視供應鏈管理,重視客戶需求及不斷的自我審視和外部環境評估,將會促進其在全球化征程中,穩步前進。我們應該相信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應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在無邊的心際里馳騁,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中國企業的魅力!我們更應該相信在產業立國的指導下,未來中國也會在世界舞臺上,展示東方國度的氣質!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