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提供以省會城市為主的37個城市中。16000多網民選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平安城市。網民的選擇并不一定十分客觀和科學,但他們的感性和直覺也許離事實并不遠。
一個城市的安全水平已經成為影響這個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康》聯合唐楷的實地調查中表明,逾七成的
因素。在《小康》聯合唐楷的實地調查中表明,逾七成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在選擇投資環境的時候,安全的保障和不斷增加財富的機會被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政府、投資者、普通的市民,無不關心自己所在城市的安全。
2007年,《小康》與新浪網第二次發布一年一度的《網民心目中治安最好的城市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全國的城市安全建設中,上海從去年的第三名上升至今年第一名、香港從去年的第四名上升至今年第二名、杭州從去年第一名降為今年第五名,其中上海以絕對優勢名列第一,香港、北京、青島和杭州跟隨其后。
上海:中國最安全的城市
2006年,上海市公安局網友問上海市委副書記劉云耕,“您認為上海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么?”劉云耕回答,我們自己一定不能認為是全國最安全的同時,只能說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這一次,在16464名網民的評選中,上海以8286票的絕對優勢成為了2007年度全國最安全的城市。
2006年初,劉云耕到基層進行了4個多月的調研工作,最后歸結出上海不夠平安的8大頑癥,并公諸報端,讓社會和市民了解。
這雖然給了上海公安部門很大的壓力,“但是我覺得最大的頑癥是我們自己。我最怕的是搞治安的人粉飾太平,這是我們搞社會治安的最大敵人。”劉云耕說。
隨后上海市采取果斷措施,攻克社會治安“8大頑癥”、推進平安建設10大實事,效果顯著。根據2007年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1至4月,上海市“兩槍”案件破案率65.45%,同比去年破案絕對數上升12.35%,破案率上升3.25%。全市盜竊案件同比去年破案絕對數上升13.3%,破案率上升0.6%。
事后的監管固然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不可忽視。構筑嚴密的治安防控網絡,提高駕馭整個社會治安面的能力,一直是上海孜孜以求的戰略目標。
市場經濟加快了流通,外來人口流竄犯罪日趨突出,街面犯罪已成為困擾大城市治安的一大頑癥。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流通乃生命力所系,如何調整警務機制,遏制街面犯罪是當務之急。在參考諸多國際大都市的警務模式之后,上海市推出了“網格化”街面巡邏機制。 幾年來的試行表明,“網格化”街面巡邏機制成效顯著。黃浦區街面刑事案件于去年同比下降了20.9%,虹口地區下降了40.08%。兩區街面動態管理能力有效提高,打擊力度加大,犯罪分子活動空間被壓縮,公安機關快速反應能力增強。
社會治安的好轉,當然離不開群眾的參與。
2006年夏天,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與媒體聯合舉辦有獎征集“防范一招”活動,引起市民極大關注,紛紛為治安防范獻計獻策,警方一下子征集到防盜、防詐騙、防搶劫、防人身傷害等防范妙招800余個。此項活動,不但使群眾學得“防身術”,而且在申城掀起了群眾性治安防范的熱潮,個中意義無可估量。
香港:內地認可的平安城市
2006年,在一項國際性調查中,香港被評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排名位列第二,僅次于日本。
內地人對香港的治安評價也越來越高。在這一次的評選中,香港成為內地網民心目中第二大安全城市,比2006年上升兩位。
或許是因為受港產影片中警匪題材影響的緣故,曾經很多內地人想象中的香港是黑勢力充斥而缺乏安全感的城市,兇殺、搶劫、綁架、盜版、走私、賭檔、毒品、色情場所……黑勢力無處不在,無惡不作。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所謂的黑社會早已日落西山,尤其在1997年回歸之后,警方打擊黃賭毒、盜版、走私的行動一浪接一浪。現在的香港因其有序的法治環境而被世界稱為是最安全的城市。
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每年的罪案數量有增有減,但起伏不大,罪案率保持在每10萬人口中1100宗至1200宗,與世界其他國際性城市相比,香港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近六年來港人在財產罪案受害率或個人罪案受害率方面的數字極低,香港居民的罪案恐懼率更低于日本,市民普遍都認同警方提供的服務。2007年,香港警察在維護公共秩序、打擊有組織犯罪、保安協調和防止罪案發生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執法機制,提升警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以繼續保持香港作為世界低罪案率城市的地位。
在自由行實施之后,自由行帶來的一些不良現象困擾著香港社會治安。據數據顯示,自2003年7月以來,已有近2000名自由行旅客,因犯不同罪行被警方拘捕,其中以盜竊問題最嚴重,占約35%,另外16%涉嫌偽造檔及假錢罪行,14%涉及嚴重人境條例相關罪行。而且,自由行“旅客”犯案有上升趨勢,如2005年就有600多宗,超出2004年的474宗。2007年4月止,在因犯罪被捕的人中,有138人是內地非法入境者,還有405人是內地游客。
因此,盡管自由行政策大大地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繁榮,但對于自由行帶來的不良現象,香港人頗有微詞。
而香港當局為了應付包括自由行在內的內地訪客在港犯案的問題,已專門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包括成立通報機制,入境事務處會把一些曾在港定罪的內地訪客資料交予內地有關部門,以便內地部門嚴格審批該類人士再次赴港的申請。而內地與香港警方也不遺余力地進行合作調查、交換情報,各自執法互相配合,聯手打擊罪案。
2006年,港人頗為重視的兩年一度的撲滅罪行委員會聯席會議上,香港特首曾蔭權贊揚香港警隊執法剛正,公正地服務市民和撲滅罪行,在維護香港治安上擔當重要角色,大大鞏固了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回歸10年,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下一個10年將會更好。
杭州:民意滿意度最高的平安城市
在2006年網民對治安最好的城市評選當中,杭州名列第一;2007年,杭州名列第五。
杭州的治安還是令市民感到滿意的。根據杭州市民情民意辦公室2006年11月的民意調查顯示,杭州市民中97.9%的群眾認為有安全感,98.6%的群眾對杭州治安狀況表示滿意。治安如此功效卓著,其中杭州市公安局的“零容忍”政策功不可沒。
“零容忍”,顧名思義,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它主張防患于未然,決不姑息任何輕微犯罪和社會失序行為。2005年,杭州市公安局開始借鑒紐約的“零容忍”打擊犯罪政策。以強硬姿態和積極主動策略,掃蕩包括強行乞討、酗酒、違章駕駛等在內的一切影響生活質量的輕微犯罪和街頭犯罪。“零容忍”政策打擊輕微犯罪效果顯著,老百姓也頗為滿意。
杭州市公安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杭州發生的刑事案件總量和案件惡性程度下降,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38%。強奸、綁架、放火、爆炸和劫持五類重案下降近14個百分點。另外,去年杭州市共破獲刑事案件25000余起,同比增長近20個百分點,破案率同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
在平安建設中,雖然很多城市更關注市民安全,但事實上城市中企業的安全也同樣重要。來杭創業的浙江省錢江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天華認為,“僅僅把平安保持在人身安全是不夠的,那僅僅是一個城市管理的底線,更重要的是保證財富的安全,這種財富所指,不僅僅包括普通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也包括投資者和創業者的財產能夠得到安全的保障和不斷增加財富的機會。而這與投資環境建設是分不開的。”
這樣的環境下,董天華不必為自己的財產安全擔心,更不必擔心自己的經營被無理由終止。
真正能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在某個城市創業”口號的,杭州算是第一個。此后,杭州又提出“和諧創業”。現在,世界500強中的諸多企業,有多家已在杭州設立分公司。去年年末,世界銀行公布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杭州市再次位列榜首,這是對杭州的財富安全的再次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