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2001年中國開設B股時,在國內一片看好之聲中,她撰文指出我們要謹防境外投資者圈錢走人,將國內投資人套牢,事實證明她的預警是正確的;2006年2月。股市正當低迷時期,她以一篇《股改重鑄股市漢唐盛世即將來臨》預告了中國股市即將迎來新高潮;2007年初,正當股市進入狂歡時。她又以“警惕股市泡沫”為主題撰寫《謹記日本前車之鑒避免泡沫集中釋放》等系列文章呼吁股民應理性投資。
在全國陷入股市的群體性狂歡之中,小康記者走近經濟學家左小蕾。
“5月29日晚,財政部突然宣布上調印花稅。這是政府在行使它的職權,不存在誠信問題的爭議。股指直轉急下,說明股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在正常的財政政策下,表現得不堪一擊。股民應該深刻反省自己的投資心理。到底是想投機還是投資。”
《小康》:5月29日晚,財政部上調印花稅,隨之而來,是股市的暴跌。有人說調控市場應該用市場化而非行政性手段。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左小蕾:政府只是在行使它自己的職能進行宏觀調控。調整印花稅來控制股市過熱是很正常的行為,這也是運用市場杠桿,是市場化調控方法的一種,并不是行政手段。調整印花稅屬于財政政策,可能人們對貨幣政策比較熟悉容易接受,但不太了解財政政策,于是就覺得政府是在運用行政手段打壓股市。這是認識上的誤區。政府沒有理由打壓股市。它只是不愿意股市過熱,非理性發展,形成資產泡沫,危及到國家的經濟安全。
在此之前,政府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上半年,政府連續出臺了加息政策、上調準備金率、擴大匯率浮動幅度三項措施來調控股市,希望能夠引導一個理性的股市,能夠保證股市長期的波浪性上升趨勢。但在正常情況下,政府應該是一項一項地出臺這些政策的,而且還應該間隔錯開,以免造成對股市影響過大的現象。
《小康》:政府為什么要將三項措施加在一起同時推出?
左小蕾:這個“組合拳”其實是在表達政府的意愿,就是希望股市能理性下來,冷一段時間,讓股市自己進行吸收、調整。但是,看看當時股市的情況,天天飄紅,不該漲的時候還天天漲,甚至漲停板。滬綜指從1400點飆升到4300多點,資本市場市值一天5千億到l萬億的增長態勢,每天有超過20萬,甚至30萬的個人投資者進入,他們毫無風險意識。政府如果再不進行調控,那我們的經濟就非常危險了。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日本的股市情況與我們現在的情形很類似,最后他們還是沒能實現“經濟神話”,進入了10年的經濟蕭條期。而我們中國呢,現在的經濟水平還趕不上當時的日本,我們付不起這個代價。
政府其實是用心良苦。這次的大調整釋放了市場風險,起碼可以讓大家冷靜下來。
“10年前,股市里有公開作莊的現象,大家還認為是有本事,能力強,那是個亂世年代;現在要好多了,但還是一個大的忽悠場。散戶應該好好做功課,不要跟風。”
《小康》:中國股市現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階段?這種大起大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之痛嗎?
左小蕾:中國股市還不太成熟,但比起10年前的亂世來說已是不可同日而語了。10年前,股市可以公開作莊,大家還認為那是有能力、有本事。現在,各方面的素質都在加強,情況有很大的改觀,但還不足夠成熟和完善。股市為什么會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有一些利益集團在里面興風作浪,借助“編造故事”來推動股價。譬如一些境外資金在股市里的暗箱操作。其實,這些境外資金還是交給中國人來操作,他們不但攏聚境外資金,同時還會聚集國內一些上市公司的錢、投資機構的資金,在買入賣出間拉升股票價格,鼓動散戶來追高,把虛高的股票出手,最后的那批接手人就成了受害者。
美國沒能實現“納斯達克沒有不漲的股票”的神話,日本也沒能實現“東京房地產不跌”的神話,他們這兩個經濟大國在大起大落間經歷了痛苦的經濟蕭條。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經濟發展的規律是波浪形上升,不可能直線向上的。
小康:您覺得股指處于什么階段時才無泡沫?
左小蕾:股市無泡沫,不是單純從股指上來看。我們必須保證長期的持續的一個好的市盈率才能說股市是良性運行的。現在股市中動不動就是50至60的市盈率,但它能維持多久?如果只是一現曇花,那就是泡沫。
《小康》:您在與韓志國先生對話時,曾就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發生了一些觀點交鋒?
左小蕾:作為經濟學家,我當然是希望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股票上升。但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如果在該預警的時候不預警,就是經濟學家的失職。我不想做“烏鴉嘴”,我只是希望國家經濟能夠在正常的軌道上發展。否則,近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就斷送了,這是我們支付不起的代價。與韓志國的對話,我們是有一些觀點沖突,主要集中在“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上,但只要是擺事實講道理,就會有爭論到明白時候。
但有些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在網絡上行使“暴民”手法,我認為應該受到譴責。我只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經濟學家在發表自己的觀點,我擔憂的是國家經濟安危,我提出“泡沫論”只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理性發展,并不是“唱空”。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歪曲我的觀點,利用網絡點風煽火。我還是擔心那些散戶,他們沒有太多的辨別能力,容易被鼓動起投機情緒,這樣會吃大虧。
“對于散戶,他們應該進行理性投資,而不是賭一把的投機心理。如果要賭,也必須要明白自己在財力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而且政府還可能進行一次加息,散戶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同時,他們應該記住不要同政府博弈。如果以一年為投資期,選擇好的股票,我相信沒有不漲的。”
《小康》:2007年股市最明顯的特點是散戶量急劇增加,有人說是全民皆股。很多人貸款來買股、抵押房子來買股,一時典當行興起。您怎么看這個現象?
左小蕾:其實這次印花稅的調整是積極的,它釋放了市場風險,避免了一次潛在的大的危機。
對于那些抵押房產、用養老積蓄來做股票的散戶,我覺得在這一次調控事件中,他們更應該深刻反省自己,吸取教訓。如果以“賭”的心態來做的話,那應該有相應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次政府上調印花稅卻出現了大崩盤的情況,說明股民們的心理還是很脆弱的。3‰的印花稅并不算高,英國的印花稅就達到5‰,我們為什么要恐慌?主要還是因為存在泡沫,股市需要調整。我不能說經過吸收,恢復性調整,后市能達到多高的指數。如果我這么說,就是對股民的不負責任。但我相信,如果以一年為投資期,選擇好的股票,是沒有不漲的道理。因為現在的基本面并未遭到破壞,中國的經濟還處在良好的上升階段。
《小康》:即將召開的十七大、明年就將舉辦的奧運會,股民們因此充滿期待,認為政府不此之前讓股市“難看”,提出“要與政府博弈”。您怎么看?
左小蕾:千萬不要跟政府博弈。十七大的召開、奧運會的舉辦是事實,但是比較起國家長期的經濟安全、社會穩定來說孰輕孰重?政府不可能因為一個面子問題將三十年的改革成果毀于一旦。
如果這次調整不充分,股市還是非理性瘋漲,我想政府還會相繼采取措施來進行調控的。溫家寶就說過“政府有能力來掌控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要好好解讀政策,明白其中的含義。美國、日本、臺灣的股市教訓已經很慘痛,我們沒有理由不吸取教訓,我們也不能承受這種經濟危機的代價,政府不可能不作為。我們不要與政府博弈。
根據五月以前的數據,我覺得通脹程度可能會讓政府再一次加息,股民應該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