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提及30年前的往事,像電影一樣讓我回想起那段青澀年華。高考前,文革的經歷,給成長中的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跡。也許正是那些痛苦的經歷、壓抑,甚至無望不斷地上演,所以一旦有了希望,就像有了救命的稻草,想拼命抓住它。這種與命運不屈的抗爭,為我成年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創業做了不少的鋪墊,鑄造成一種“永懷希冀,不甘屈服,卻又敢于直面現實”的精神。“恢復高考”給了我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大學給了我完整的高等教育,打開了我人生另一扇窗口,給了我另一個世界。
皇明太陽能集團公司董事長 黃鳴
中國人的新榜樣
對于現在的中國人來說,我們還需要林園這樣的榜樣嗎?他被視為“中國的巴菲特”,因為他從8000元人
民幣開始投資股市,有了今天十個億的資產。而他成功的秘訣,就是長期投資優質的中國股票。股票投資是市場行為,政府有責任教育股民,但是用榜樣這樣的方法是否恰當,是不是會事與愿違?我擔心的是,這個榜樣最終留給大家的印象,只有他從8000元到今天億萬富翁的傳奇故事,沒有入去關心他所告訴大家的那些投資秘訣。
對于政府來說,在股市的目前情況下,最重要的還是做好市場監管,處罰那些內幕交易行為。人心的貪婪,使得內幕交易的行為不可能消失,但是只要用心監管,有一套合理和有效的監督股市交易的制度,就可以把這些交易找出來,并且給予處罰。只有這樣做,才能夠締造一個公平的交易平臺,才會真正幫助那些處于信息不充分和滯后位置的小股民們。
原鳳凰衛視著名記者 閭丘露薇
創業改變中國
今天,中國企業創業領袖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中堅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講,正是由于這些極具創造力的企業家的奮斗,引領企業快速發展,才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浪潮和社會的進步,也帶動了國民素質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但是,一些極具活力,甚至已成為行業領軍的創新企業,有時并不為社會所知,他們的成功管理理念沒能與人分享。隨著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一些新問題比如核心競爭力不足、國際游戲規則不熟等,就會顯現出來,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創業可以讓更多的新穎企業脫穎而出,社會需要做出努力讓這些極具生命力的創新型企業走到創造價值和就業的第一線,展示他們的風采,讓社會各界認識到他們的價值,為他們能夠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機會,同時為眾多創業者提供交流的機會和開拓創業思路。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商會會長 王輝耀
舉報貪官昏官還是要到群眾中去
現在,不少領域都有每年一度的“××宣傳周”,常見的套路是設立現場咨詢點,派發宣傳資料,講解相關知識,受理投訴、舉報,等等。但由于時間相當倉促,加之群眾心存疑慮,實際上做的多是表面文章。說得刻薄點,這樣的“宣傳”除了花錢買“熱鬧”、徒增行政成本之外,很難說還能有什么了不得的收效。
所以,全國檢察機關第九個“舉報宣傳周”,從形式到內容都得有所創新才行。比如,廣州市檢察機關提出“宣傳周”期間的下訪巡訪,那不妨讓檢察官們深入社區,甚至居民家庭,以談心的方式宣傳反腐新舉措,收集與貪污賄賂或瀆職侵權有關的“民間傳聞”,從中篩選取證、立案線索。或者,檢察官們先來個微服私訪,到平日群眾反映強烈的某些“現場”,聽聽發自社會底層的呼聲乃至牢騷,然后比照相關法律法規,有的放矢地進行普法宣傳,為群眾釋疑解惑,撐腰壯膽,營造舉報貪官、昏官的司法環境。這么做,從表面上看,似乎遠不如當街設立現場咨詢點那樣聲勢浩大,但實際上,更能緊扣宣傳周的“舉報”主題,對某些貪官、昏官構成更為強烈的震懾。
廣東 徐林林
“牙防組的負責人”是誰?
根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牙防組違規收取“認證”費208.5萬元;牙防組主要負責人兩年中多領取職務補貼4.6萬元、違規一次性領取住房未達標補貼7.4萬余元。牙防組主要負責人兩年中個人獲取違規補貼共12萬元,不管是違規還是違法,能不能構成犯罪,畢竟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身為國家公務員也好,或是國家其他公職人員也好,利用職務之便利侵吞公款,肯定為國家法律所不容。不過這位違規侵吞公款12萬元的人姓什名誰呢?一個“主要負責人”就把當事人名字回避了。
政府行政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公開,最近已經頻遭質疑。從貴州茅臺總經理被雙規一事到“國家貯備肉”的概念,以及國家提高印花稅的秘而不宣,等等。政府行政信息含糊其辭,反倒更容易引起公眾的猜疑,而猜疑就是謠言的前身。當然,“牙防組主要負責人’的提法還不至于引發什么謠言。但是,以“牙防組主要負責人”來避諱當事人的真名真姓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出于對當事人的尊重?那我們不禁要問:違規領取12萬元落入私囊,與他個人的名姓隱私相比,對于社會公眾來說,哪頭輕哪頭重呢?官員們的名字那么貴重,分量超過12萬元?
云南 馬明利
當城管遭遇小販
其實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國許多城市是沒有城管的。上個世紀80年代前,發揮某些作用的,似乎是“市管會”等組織。到后來,“五四三”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較多責任。以致到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城市管理法》。目前城管執法的主要依據,也僅是《行政處罰法》和政府授權。而在實際工作中,根據《行政處罰法》的授權及有關部門規定,在有些地方,城管集中行使的處罰權,涉及幾十部法律、法規和規章,多達幾百款罰則。有些地方的城管局,集諸多罰則于一身,“罰多管少”,“以罰代管”,幾乎成了“執罰局”,為此,便成了商販等人躲避、怨恨的對象。
沒有城管行不行?實踐證明不行。目前我們的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管理只能加強而不應削弱。但是,城管怎么管,則又是一個大的問題。沒有《城管法》,城管在執法上時常遭遇困惑。有時甚至會導致“好人”與“好人”沖突,進而發生悲劇。
現在一有城管與商販發生糾紛的報道,人們多是譴責城管同情商販。客觀地說,這是不太公平的。要減少城管與商販的矛盾,必須多管齊下。從城市管理理念上來看,面對極大的就業壓力,要實現商販在城市街道上的“零存在”,也是很難的。城管文明執法,商販提高素質,才能實現雙贏。據報道,在社會各界推動下,北京的城管立法,已列入市政府規章立法計劃。城管寬容執法,商販文明擺賣,“和諧都市”的風景,離我們就不太遠了。
北京 馮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