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奧運會的主要經濟收益是來自電視轉播權的出售,彩票發行,紀念章(幣、郵票)和門票的出售等,其中,販賣電視轉播權是主辦城市奧組委賺錢的最主要渠道,但是它必須堅持“雙贏”原則,相應的滿足電視轉播銷售投資方地區性的收視率,以穩步地推動電視轉播權經濟收益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雙贏原則 電視轉播 經濟收益 穩定升值
一、引言
奧運會自1896年舉辦以來,至2004年回歸雅典已歷時108年,跨越了兩個世紀,然而奧運會的輝煌卻總是與艱難困苦相伴,在風雨中前行。在漫長的奧運歷史歲月中,由于受到政治控制,經濟制約和文化隔閡,把體育業余化與體育專業化、體育純潔化與體育商業化思潮對立起來,強調奧運會由國家出資政府承辦。自顧拜旦先生倡導復興奧運會以來,國際奧委會始終在脫離財務負擔,爭取財經獨立而不懈的奮斗著,尤其是到了1976年,全球奧林匹克運動幾乎面臨著夭折的危機,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9.97億美元,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前蘇聯共耗資90多億美元,至使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只有洛杉磯市一家申辦,然而,洛杉磯市在經費的壓力下,卻由此改變了奧運會命運的決定:洛杉磯市宣告不使用政府經費承辦奧運會,第23屆奧運會的組織經費由奧委會自行解決。打破這一僵局的正是一位美國著名的制片商戴維·奧爾伯先生,大膽提出“由私人企業籌資承辦第23屆奧運會”。于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由私人企業承辦奧運會開了一個好頭,經五年承辦歷程證明辦得很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不僅辦得很出色,而且還盈利2.227億美元。由此,還成功的造就了一位尤伯羅斯的世界風云人物,尤其是表現在尤伯羅斯的倡導下,獨創的TOP商業計劃,包括征集贊助商,出讓電視轉播權和高價銷售門票等籌資渠道的TOP經典計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此,它為奧運會走商業化道路奠定了理念與實踐基礎。但是,我們還必須深入研究如何把握好奧運商機,進一步提高TOP計劃的經濟收益水平。
二、堅持“雙贏”原則認真落實奧運TOP商業計劃
1.認真落實奧運會獨創的TOP籌資計劃
所謂TOP計劃系指全球奧運體育贊助活動計劃,全稱“奧林匹克全球贊助計劃”(The Olympic programme)簡寫為TOP,現改為The Olympic partners,這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功獨創的TOP計劃,在美國人百萬富翁尤伯羅斯的倡導下,創造一個以征集贊助商,出讓電視轉播權和商價銷售門票為籌資渠道TOP商業活動計劃,并成為今后承辦奧運會國家運作的典范,同時也為體育市場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市場運作模式。TOP計劃的最大特點具有選擇性和反饋性,近20年來通過TOP計劃的實施,國際奧委會已經看到了一片藍天,而在TOP計劃實施之前,奧委會的組委會可以招集到600多位贊助商,可是募集到的資金卻少的可憐,然而商人尤伯羅斯隆重推出著名的TOP計劃以后,竟把發起人的數量限為30家,每一行業只能選一家企業,尤伯羅斯開出的底價是400萬美元,以挑起行業之間的競爭,可口可樂為了超過百事可樂向奧運會遞交1350萬美元,日本的富士以1000萬美元中標,甩開了競爭者柯達公司,這就是TOP計劃的魅力。
2.切實把握好TOP促進電視轉播權升值
尤伯羅斯倡導的TOP計劃,不僅征集了奧運贊助商業,而且征集出讓電視轉播權和高價銷售門票等商業計劃。通過近20年奧運電視轉讓權是最主要的籌資渠道。自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6屆奧運會的電視版權出售狀況統計,資金收入平均增長率為34.25±21.92%。(表1.圖)
資料來源P21頁
從(表1、圖)可以清晰看出,電視轉播權的收入自1980年以來,歷年(屆)節節上升,上升的區間為12.33-56.17%,這個金礦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申辦奧運的最大的誘因之一。也就是說,承辦奧運會已經成為當今社會賺錢的天大機會,而且直接引發了每屆奧運申辦過程的火藥味,候選城市必須投入大筆金錢,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取得主辦權。
3.堅持“雙贏”原則推進電視轉播權升值
通過20年來奧運TOP商業計劃的實施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電視版權的出售是籌集奧運資金的主要渠道,也為奧運主辦城市直接或間接誘發的巨大經濟效益的動力。從(表1)已清晰看到自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1.01億美元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電視版權出售,金額已上升13.18億美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出售電視轉播權已超過16億美元,獲得主辦權的北京已有近12億美元入賬。從上述數據已表明電視轉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社會經濟的進步,電視轉播收視率的增長和人們文化生活的需求,各屆奧運組委會拍賣電視轉播權的要價也正在逐步飚升。但是作為國際奧委會與舉辦國的城市奧組委,必須堅持“雙贏”原則,推動電視轉播權出售的升值。
奧運電視轉播權已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過程,奧委會與轉播公司之間有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是堅持“雙贏”的結果。作為奧委會組委會,當然希望轉播權出讓費越來越好。但是國際奧委會卻讓電視巨頭掏得心甘情愿,而不是一錘子買賣,更不能一刀子宰下一個產金蛋的雞而終止合作。應當堅持“雙贏”原則,隨著轉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地球這么大,舉辦國與地區相互之間的時差又這么大,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是可以理解的。如漢城奧運會上,田徑決定按照習慣原定下午舉行,由于時差關系,美國人就只能在深夜或凌晨看比賽了。為了使美國人看到緊張激烈的田徑決賽的需求,把決賽移到上午;其目的無疑是提高美洲地區的電視收視率,力求確保奧運組委會與轉播商電視巨頭之間的“雙贏”關系,以加強奧運久遠的合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衛星信號的傳遞,電視轉播的覆蓋面的擴大,要求奧運電視轉播的國家自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由111個國家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要求電視轉播的國家已上升達220個國家,近翻了一倍(表2)。
隨著奧運會的電視轉播國家數量的增加,它不僅受到轉播電視商的歡迎和利益的擴大,而且奧委會的組委會對電視轉讓權收益的發展,正取以樂觀主義心態和信念。通過電視轉播的國家數量的增多,對我國北京承辦的2008年奧運會是一個信息放大的效應,不僅加大媒體對中國的了解和宣傳,更重要的通過媒體,有利于在國際舞臺上打造“中國品牌”,以提升國際的影響力。尤其通過(表2)更足以說明奧運會對全球電視媒體信息量的功能放大。北京承辦奧運會,中國將在全球電視媒體上獲得一段較長時間,高頻率報道周期,這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以形成良好的形象,起著莫大的樹立“國家品牌”的作用。國家品牌打響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品牌才會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具有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結束語
用奧運會電視轉播權的出讓,籌資辦奧運會的TOP商業活動計劃,至今奧委會與轉播公司之間,已經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已建立在“雙贏”原則的基礎上;但是奧運會競賽節目,隨著要求電視轉播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而地球的東半球與西半球地區之間的時差之大,會直接影響不同地域人群電視的收視率。為了讓美國人白天能看到2008田徑決賽,北京奧組委在國際奧委會主持下做了調整;然而又引起了夜間比賽的東半球國家和地區人群的強烈反應,這就需要奧委會與電視轉播公司雙方協商調節,使之符合“雙贏”原則,求大同存小異。
參考文獻:
[1]耿力中: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
[2]盧泰宏羅綺茗:行銷體育(奧運篇·世界杯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
[3]鮑明曉:體育市場——新的投資熱點.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