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場經濟體系已逐步形成。本文對體育商業化狀況進行了分析,體育事業應該走改革開放之路,逐步完善經營機制,從而進一步發展體育事業。
[關鍵詞] 市場經濟 體育 商業化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日益活躍,體育事業也應該走改革開放之路,利用市場經濟杠桿來啟動體育事業的大輪,使體育事業不僅面對學校,同時要面向社會上的廣大群眾,且滲透到每個家庭。需要我們從思想觀念、思維方法、行為方式上逐漸適應這一歷史變革的發展趨勢,從不同視角、不同方位去深刻理解和勇于實踐這一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這樣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體育才有動力。現代體育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應根據體育行業所具有的特性,加大改革的力度,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元化的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快體育市場化、商業化的步伐。
一、體育商業化的表現形式
目前,隨著體育運動社會化、大眾化、國際化的加快,體育運動商業化的進程也大大加快了。從美國職業球隊的年資金可以看出,職業球隊就是大財團、大公司的產業,職業球隊商業化的程度很高。早在1996年,美國職業球隊達拉斯牛仔橄欖球隊年資金為2.72億美元,楊基棒球隊年資金2.09億美元,尼克斯籃球隊年資金2.05億美元。國內1998年足球甲A聯賽平均每場觀眾人數為2.13萬,門票總收人1億多元。2001年沈陽十強賽,組委會獲利超千萬元,光是門票收入就達到5400萬元。
著名球星的轉讓費也高的驚人。體育運動員作為一個載體,依附于他們身上的運動技術和技能,也可以成為一種商品,也具有商業價值,可以進入市場進行買賣。以1996年職業足球隊員轉會費為例:丹尼斯·班格坎普由荷蘭隊轉到尤文圖斯隊,轉會費2000萬英鎊,吉安普伊奇·倫蒂尼由安科納隊轉到AC 米蘭隊轉會費1300萬英鎊。我國運動員也是如此,如謝玉新由宏達隊轉到松日隊轉會費115萬人民幣,王濤由萬達隊轉到八一隊轉會費66萬人民幣。
高收入,高工資是體育職業化的突擊特點,國外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工資收入比我國職業足球運動員高出數十倍,但我國足球運動員的工資比我國工薪階層的平均工資高出近20倍,足球項目率先向商業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參加國際大賽的獎勵情況,以我國參加26屆奧運健兒為例。金牌獲得者,國家獎勵8萬元,省市所在地獎勵一套住房(30-50萬元)。另外,霍英東獎勵5萬美元和一公斤重金牌(約55萬元左右),曾憲梓獎勵50萬元人民幣和550克純金碟(約50萬元左右),健力寶集團獎勵純金罐一個(約50萬元左右)。按條例暫行規定,運動員拿大頭,估計總收入在120萬元以上。但一枚奧運金牌得到的不僅如此,各省對自己的奧運功臣還有一套獎勵措施。另外,冠軍群體的廣告收入也頗為豐厚。體育運動日益商業化已成為國際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趨勢。
體育運動商業化,是指在體育運動領域里,廣泛地運用買賣的原則和方式把體育運動的產品作為商品進行交換的經濟活動。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體育運動日益商業化已成為國際體育運動發展趨勢的特點之一。在體育運動社會化、大眾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同時,體育運動的商業化進程也大大加快了。以網球運動為例:早在1984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獎金總額就為145.8萬英磅。其中男子單打冠軍10萬英磅。而16年前(1968年)男子單打冠軍的獎金僅2000英磅,是1984年的五十分之一。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獎金的增長速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世界體育運動商業化的程度。
我國體育運動商業化是在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體育事業適應市場經濟而加速發展。大型體育比賽,億萬觀眾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工具能同步收看,是企業公司宣傳產品、提高知名度,進而大量推銷產品的極好媒介。因此,各企業主都樂意慷慨解囊資助比賽,并從中得利。例如1992年在巴塞羅那的第25屆奧運會上,我國健兒勇奪16枚金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不少海內外企業、公司、個人紛紛重獎有功人員,使金牌運動員的獎金總額高達近百萬元。其中榮毅仁給每位金牌得主5000美元;霍英東獎給每位冠軍1公斤黃金(金牌),外加4萬美元;金利來公司總裁曾憲梓獎給奧運冠軍每人8萬元。國內兩家大企業“廣東健力寶公司”給冠軍每人一個純金罐,“咸陽保健品廠”則出資188萬元,其中金牌得主可得5萬元,銀牌得主3萬元、銅牌得主1萬元。還有一些企業、公司還特別獎自己喜歡和崇拜的運動隊和運動員,如上海霞飛日用品化學品公司單獎中國跳水隊8萬元;張山所用搶支的生產公司特獎張山一輛長安——奧拓牌轎車;楊文意、莊泳還得到上海游泳俱樂部,上海新光內衣廠等企業公司的獎勵等。
此外,一些企業公司,集團從商業的目的出發,已不滿足于僅僅是資助比賽,為了擴大影響,組織大型的比賽。1980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接管了“洲際杯”足球賽的籌備和組織工作,承擔了比賽的全部費用,并利用“洲際杯”足球賽大做廣告,還把“洲際杯”足球賽改名為“豐田杯”足球賽。在財政方面,僅出售門票就達50萬美元,另外還有50余個國家或地區的電視實況轉播費。其結果是,既挽救了不景氣的“洲際杯”足球賽,又撈到一大筆錢,真可謂名利雙收。我國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公司資助體育比賽,舉辦體育比賽也屢見不鮮。僅1988年全國性競賽就有76%得到了社會各單位的贊助。而廣東省1988年企業資助比賽的費用就高達460萬元。由于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各種所有制并存的結構,所以一個規模重大的國內外比賽因花費巨大,還必須由國家承辦同時吸收企業、公司和個人的贊助。一些中小型的比賽則完全可以由企業、公司或個人承辦。各級體育局在吸收企業資助舉辦體育比賽時,既要宏觀調控,又要大膽放權。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最大限度地滿足參于資助比賽的企業公司、個人的權益要求,使他們有利可圖,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合理規定參與資助比賽的企業公司、個人必須承擔義務,以便為體育比賽提供必要的資金和物質保證.如果只講索取、不講互利,無一回報,久而久之,企業公司、個人認為無利可圖,就會不再資助比賽。如果強行攤派或過河拆橋,那無異等于作繭自縛,將社會資助體育比賽這一新生事物,扼殺在搖籃之中。
二、以體育俱樂部的作用開拓市場
企業公司、集團資助體育俱樂部,把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員當成他們的活廣告,擴大其聲譽和影響,推銷產品獲得高額利潤是現代體育商業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如制造“阿斯匹林”聞名于世的前西德拜爾化學公司,資助兩個甲級足球隊:萊沃庫森拜爾隊和尤丁根拜爾隊,使人一看到這兩隊比賽或聽到這兩個隊比賽的消息就會想到拜爾化學公司,想到它生產的“阿斯匹林”。
在國外,成立職業俱樂部的運動項目,大多數是在國內有一定群眾基礎,群眾喜愛,影響較大,有利可圖。如美國的職業籃球俱樂部、加拿大的冰球俱樂部、日本的棒球俱樂部以及風靡世界各國的足球俱樂部等等,都是如此。
在我國,體育俱樂部這種形式起步較晚,1995年12月第一個足球俱樂部在遼寧誕生,而后各個籌備已久的體育俱樂部也應運而生。不少有識之士提出應把辦經濟特區的某些政策和新型的管理方法逐步移植到“足球特區”來,以迅速改變我國足球運動長期徘徊不前的落后狀況。但俱樂部應以大型企業公司為依托,享受國家某些政策待遇,自成體系建立層層銜接的訓練網絡。參加比賽可以門票分成收取出場費、廣告費和電視轉播費。允許俱樂部發行彩票、建立足球聯合會,接受正當贊助,籌措資金,出版足球刊物,建立足球科研所等。俱樂部之間或與其他上下級部門之間可實行優秀運動員有償轉讓制,要大力培養體育人才市場,促使體育人才合理流動,調動體育人才培養單位的積極性,付給他們一定的人才培養費,以利于他們“擴大再生產”,培養更多的優秀體育人才。我國的體育市場也應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體系,應包括體育人才市場、體育信息市場等。我們要完善制定有關政策,以培養、保護和發展體育市場。還要積極開拓國際體育市場,參與國際體育市場的競爭,以謀求體育產業的更大發展。
三、明確指導思想發展商業化體育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應努力開拓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體育事業的道路,一方面要大膽借鑒國外體育商業化中成功的經驗,以加快我國體育運動趕超世界水平的步伐。另一方面對商業化給體育運動帶來的消極影響要加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把它降到最低程度。這就需要我們在現代體育商業化的大趨勢下,一手大力抓好物質文明建設,另一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兩手都要硬。杜絕體育運動商業化中出現一些丑惡現象。沿著體育商業化這條光明大道前進,體育事業必將取得更大的勝利。
參考文獻:
[1]閆玉林:市場經濟下的現代體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3
[2]劉忠:市場經濟與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張萬增:市場經濟與體育改革發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劉新卯:市場經濟與現代體育[J].經濟論壇,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