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企業的定義是基于鄉鎮企業這一傳統概念提出的,研究的是由農民組織或個人投資,鄉鎮及以下地區舉辦的企業,規模都較小。
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即尚處在創業階段,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能夠保持高速成長的各類企業。包括成立于農村地區、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投資和組建的企業,即由鄉、鎮、村辦的集體企業,農民組辦、聯戶辦和個體的企業。
隨著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WTO的成員國,作為“異軍突起”的中國的農村中小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只有大力推進改革和創新,以適應入世以后我國農村中小企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應當今經濟全球化需要,適應盡快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更能促進我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觀念創新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全球貿易迅速發展的今天,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中,舊的觀念和思維方式還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入世后WTO各成員國對我國開放市場,我們也要敞開國門,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和做法進行商業操作。這就要求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必須增強外向型經營觀念和意識,掌握在國際大市場中參與競爭的經營藝術,要樹立公平競爭、尊重知識產權、遵從國際慣例、投資風險的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口創匯額及利潤不斷增長,面對WTO,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要樹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觀念,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從產品的質量看,隨著我國市場的放開,國外同類產品的進入,促使我們必須嚴把質量關,只有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從產品的外觀、內質、包裝上與國際市場接軌,才能提高我國產品在國外及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實現從產品數量型到質量型的轉變;從產品的銷售看,要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由市場決定供求變化,要開放思想,盡快實現與全國這個大市場的融合。總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WTO的加入,我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應當及時總結、揚棄和革新自己的經營理念,去適應、嘗試、探索、發展新的產銷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
二、制度創新
建立符合國內市場及國際規范的經營和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和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推進企業內外部資源最大限度的有效整合,實現基礎資源合理配置,成為中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我國的部分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存在著規模小、管理落后、職工素質不高等弱點,入世后,國外一些質優價廉的商品大量擁入,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將受到市場的沖擊和擠壓,影響著我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產業的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發展。建立現代中小企業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組建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國經營的企業集團,通過發展混合經濟,大膽吸收外部資本,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走專業化、集團化、產業化的社會化生產方式發展道路,增強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企業集團有四大優勢:一是資金優勢。組建企業集團后,有利于籌建資金,集中有限的財力興辦有發展潛力和前途的項目;二是組織優勢。實現集團企業之間的人流、物流、財流、信息流的合理組合;三是知名度。通過集團的雄厚財力、知名品牌等優勢,擴大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信譽度,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四是有利于實施“走出去”的戰略。
三、營銷創新
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到國外開推廣會或展覽會等方式,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要主動了解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行情及各國消費者的不同消費習慣,因地制宜地制訂自己的發展戰略。加入WTO后,國內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實施營銷創新,采取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打入國際市場。國內企業還可以進入進口國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建立銷售企業,開辦跨國公司,建立各類專業市場,興辦技術開發型、資源開發型企業或通過設備投資、國際融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產品、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技術和勞務出口。組建跨國公司進行產品跨國銷售,可以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情況,以便國內盡快根據需求情況作出相應的對策。跨國經營,要注意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有計劃、有步驟地協調進行,不過分地集中在一國一地,不能一哄而起,避免重復建設,防止相互傾軋、惡性競爭,也不要“全球開花”、“廣種薄收”,要適當突出重點。
四、管理及服務創新
管理、服務實現信息化。大力發展市場信息網絡,全面啟動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搞好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相關經濟信息的收集、傳輸、反饋、規劃和分享,大力發展電了商務,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服務規范化、法治化。加入WTO后,國際慣例將成為約束企業與規范企業行為的重要依據,所以政府及企業本身要組織人員認真學習WTO的有關知識,并根據我國農村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農村中小企業法規。企業在涉外活動中,不僅要遵守本國法律,而且要遵守相關國家的法律;不僅要自覺遵守法律,而且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身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