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闡述了貿易發展現狀與現有外貿增長方式的聯系及負面影響,分析了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效率、協調性及可持續性三方面,并與國內貿易模式相對比,進而說明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必要性。
[關鍵詞] 外貿增長方式 轉變 途徑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現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額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自2002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已經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5年繼續穩居全球第三位。2006年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高達17606.9億美元,比2005年凈增3385.7億美元,增長23.8%,實現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外貿出口9690.8億美元,增幅回落1.2個百分點;進口7916.1億美元,增幅上升2.4個百分點。
我國長期采用的是“重在鼓勵出口”的外貿政策,使得我國出口連續增長,外匯儲備不斷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但是,我國的出口是低效率的,產品的價值增值與規模的增長是不相稱的,出口的數量優勢遠遠大于出口的質量優勢。但是巨大的貿易順差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逐漸的顯露出來。(1)人民幣升值壓力。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經濟界爭論的熱點問題之一,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日漸高漲,最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中國巨大的貿順差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而由此企業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出口的利潤空間萎縮,國際收支不平衡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宏觀調控的棘手問題。(2)貿易摩擦增多。我國的低價產品沖擊外國市場,貿易順差的急劇擴大,引起貿易伙伴國的不滿,進一步激化貿易爭端。2005年以來,已有12個國家對中國發起了33起反傾銷調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額上升約20%。很多國家采取各種手段加緊在制度層面對我國實施貿易限制,對我國產品頻頻設限。
2.對外貿易增長分析。(1)對外貿易增長的效率。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發布的2006年~2007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名列第五十四位,相比去年下跌6位。中國的2004年至2001全球競爭力排名分別為49,46,39和33,些數據分析與我國的貿易狀況是相吻合的。國家競爭力是貿易增長效率的重要指標,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連續下降,說明了中國外貿增長效率的不斷降低。(2)對外貿易增長的協調性。外貿易增長的協調性的重要指標是外貿依存度。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是大幅度增長的,截止至去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達到了63.86%。比照發達國家,如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從1993年至2003年都基本維持在20.4%~25.7%,上下波動幅度不過5個百分點。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意味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使我國經濟發展的風險增大。(3)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可持續性。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則與中國經濟本身的可持續性相關。我國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是成逐年上升趨勢的,在2004年接受義務教育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半以上。但是隨著勞動力水平的提高,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勞動力廉價優勢已經在逐漸失去。
二、外貿增長方式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貿增長方式都是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始終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貿易額的增長大部分是純數量的增長,而出口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出口的增加。純數量的出口增加,使得我國在初級產業中不斷的重復低效率、高成本且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并且在這些產業中投入大量的重要資源,造成資源產出的低效率。粗放型的模式促進了我國對高技術及其產品的進口依賴,這非但不能促進我國的技術創新,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礙我國的科技發展。即使在部分高新技術產品的制造上,也主要從事中低端的加工裝配環節,研發部分基本不在我國。
與國際貿易相對比,我國國內貿易倒是能夠比較穩定健康。我國提出了建立和諧社會的理念,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在國內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上,我國通過立法手段,保護環境和資源,開發高新技術,使用替代型能源等方法。
我國外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并不具備國內貿易的相對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還沒有國內貿易發展成熟,其貿易增長方式已經顯露出它的不適應性,需要借鑒國內貿易改革的經驗,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
三、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對策及途經
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關鍵中的關鍵是政府如何進行引導,采取何種貿易政策,做好宏觀調控。這是轉變得基礎,是進行轉變的整體框架。在宏觀政策確定的基礎上,我國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促進外貿質量。
1.改進出口商品結構。中國目前出口產品大多是規模大價格低,是中低檔產品的出口,只賺取其中的加工費用。出口商品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使外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再僅僅因為低價格,而是因為質量需求,一定程度上減少外貿風險,減少外貿的依附性。
2.提高外貿增長的效率、質量,以及可持續性。完善對外貿易制度建設;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快自主技術創新,實現外貿增長的可持續性。
3.借鑒我國國內貿易增長的方式。國內貿易的增長是可以借鑒的,各省之間的貿易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對外貿易相類比,各省市的企業可以與各跨國公司類比。學習借鑒國內經濟增長的模式,避免資源浪費,減少貿易摩擦,以提高增長效率及質量。
四、結束語
雖然我國已經是一個貿易大國,但是距離貿易強國還是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中國在未來的對外貿易方式轉變得過程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而我國則應在充分利用自己要素稟賦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優勢,實施有計劃的戰略性貿易政策,使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由粗放式貿易向集約式貿易轉變,同時提高外貿的數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康君:經濟增長的統計指標體系.中國統計,2005(9)
[2]李大偉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相互關系.中國科學院院刊,2006(5)
[3]周曉青:試述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途徑.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