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而強化物流管理是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本文簡述了中小企業的物流模式,分析了現狀與發展趨勢,企業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具體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模式,以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物流模式 對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生產經營、市場運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展開。現代物流已經成為“第三利潤源泉”,是企業降低成本、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06年對全國物流相關行業企業和工業、流通業的企業物流狀況進行的調查表明,工業企業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22.8%,流通行業企業比上年增長15.1%。貨運量比上年增長25.5%,物流費用比上年增長18.2%,在物流費用構成中,運輸費用仍然為最大份額,為59.9%,物流費用率為8.1%,比同期日本4.8%的水平高出3.3個百分點。我國企業物流成本占社會物流總成本的比重在三分之二左右,企業在提高物流水平、節約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
到2005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400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5%,中小企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由于許多中小企業目前仍然是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加上缺乏規模效益與科技含量,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業。企業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項目,我國物流成本一般占總成本30%~40%,而國外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選擇適合企業實際的物流模式,對中小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企業物流模式
1.企業自營物流模式。企業自營物流是指企業自身經營物流業務,組建全資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業物流配送業務。如海爾集團成立自己的物流公司,實現本公司和社會雙重服務。對于有自營物流能力的企業來說,企業物流系統自營不僅可以對企業內部一體化物流系統運作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還可進一步延伸到供應鏈物流管理過程中,即通過內部信息系統與Internet,使企業內部產供銷物流協同及其與上下游企業的物流協同,以較快的速度解決物流活動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完成配送業務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和需方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承擔部分或全部物流運作的業務模式,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按照特定的價格向使用者提供的個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務,是專業化、社會化和合同化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第三方物流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是現代物流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小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徑。
3.物流聯盟模式。物流聯盟 (Logistics Alliance)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為實現特定的物流目標而采取的長期聯合與合作,其目的是實現聯盟參與方的“共贏”。物流聯盟具有相互依賴、核心專業化及強調合作的特點,是一種介于自營和外包之間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兩種模式的風險。物流聯盟是為了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活動更好的效果而使企業間形成相互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關系。企業之間不完全采取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也不完全采取導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過契約形式形成優勢互補、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中間組織。聯盟是動態的,只要合同結束,雙方又變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單獨個體。
二、中小企業物流現狀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就開始利用現代物流管理和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隨著中小企業物質投資和非物質投資的增長,中小企業對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對農業食品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80.9%的中小企業有物流經理負責企業的物流管理,38.5%的企業增加了物流技術工程師 。可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樣很重視物流。從國外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發展來看,物流實施中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日益增強。第三方物流機構能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中小企業的理想選擇。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產品銷售物流多采取自營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參與程度很低,因此難以滿足市場對產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種和緊急性的需求要求。這種自營物流方式,設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設施落后,達不到客戶需求的特定要求。
據第四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 表明: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分析調查表明:大約有53%的生產企業的原材料物流配送由供貨方負責,25%的原材料配送由生產企業自己承擔。據有關分析,因為原材料物流關系著企業的生產正常與否,由自己組織物流管理比較放心,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成本還比較高。
三、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對策分析
1.確立企業的物流戰略
當前社會經濟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要求中小企業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發展物流。(1)物流戰略已成為很多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許多中小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物流戰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如果能將物流上升到戰略高度,利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將在節省產品成本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2)重視物流系統的全面改造。中小企業在發展物流過程中必須制定詳細的物流重組長期實施計劃和發展策略,從物流業務流程、組織機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方面去進行物流重組,逐步實現企業物流向供應鏈管理的“橫向一體化”,降低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如生產、庫存、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最終將給客戶帶來更大的效益。現代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在于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回收等功能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物流最佳的方式是以物流供應鏈思想為指導強化物流管理,積極運用有效策略,全新打造物流的運作與管理體系。(3)使用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必須綜合運用各種運作方法,包括物流運作、資金運作及市場運作。物流運作就是在物流的每個環節中,提高物流運作的速度,使得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產品進入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最短。重視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術,積極采用現代高新技術發展成果,使企業物流從操作技術、設施設備、配送工具,從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處理到配送過程的決策管理等全過程始終跟上現代物流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4)從服務角度做物流。現代物流屬于服務業,它的發展是伴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而發展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核心從產品制造轉向產品銷售再轉向現代營銷和客戶服務,直至現在“一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現代經營理念。中小企業發展物流必須從服務角度出發,樹立客戶需求至上的理念。這就要求改變以前以規模效益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思想,而應該建立適合于需求多樣化的新的服務,甚至實現客戶化定制物流服務。
2.從企業實際出發選擇物流模式
物流模式的選擇要適應企業的實際與社會環境。中小企業必須根據企業、行業的具體特色設計適合企業的物流解決方案,才能有利于中小企業物流平穩、健康發展。不同企業乃至不同顧客對物流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各有其側重點,要適合自身企業的實際,不同的企業需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中小企業要科學地推進企業物流管理的建設與企業物流的重組,必須按照企業物流發展的一般規律,認真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現狀,以科學的物流理念指導企業的物流實際,參考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合理選擇企業物流改造切入點,循序漸進推進企業物流建設。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綜合實力有限,采用自營物流方式往往物流成本過高,難以與大企業抗衡,近階段采用物流聯盟模式可能是較好的策略。物流聯盟將眾多的中小企業以契約方式形成相互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集約化物流伙伴關系,使分散物流獲得規模經濟和物流效率。從企業經濟效益上看,由于通過物流戰略聯盟使眾多中小企業的集約化運作,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社會效益來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機構作為同盟,統籌規劃、統一實施,減少了社會物流過程的重復勞動。當然,不同商品的物流過程不僅在空間上是矛盾的,可能在時間上也是有差異的。企業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機構的集約化處理,來解決這些矛盾和差異。而且,聯盟成員共擔風險,降低了風險與不確定性;還可從第三方物流機構得到過剩的物流能力與較強的物流管理能力。現代市場競爭的激烈已經迫使企業發展自身的戰略聯盟。近年來第三方物流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成本也不斷降低,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選擇第三方物流將成為未來廣大中小企業物流模式的主要選擇。
由于中小企業為數眾多,企業內部情況與企業環境差別很大,企業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模式,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隨著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以及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企業對自己的物流模式要進行調整,以適應自身和外界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要科學地推進企業物流管理的建設與企業物流的重組,必須按照企業物流發展的一般規律,認真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現狀,以科學的物流理念指導思維轉變和物流重組——根據企業的物流實際,參考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合理選擇企業物流改造切入點,循序漸進推進企業物流建設。
參考文獻:
[1]許勝余: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王淼:中小企業物流怎樣外包.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3(11): 20~22
[3]胡松平: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海爾、沃爾瑪成功模式.中國物流網,2002
[4]沈吉仁王洪波:中國流通經濟,2006(11)
[5]賀盛瑜:企業經濟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