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元化測度是企業多元化戰略研究的首要課題之一。本文綜述了現在具有代表性的多元化定量測度法,并對各個測度法的模型進行理論介紹。
[關鍵詞] 多元化測度 H指數法 熵測度法
要全面而科學地描述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衡量:一是企業所跨行業的的多少;二是企業業務在各個行業中分布的均勻度;三是企業各個業務之間的關聯度。
在學界,試圖衡量企業多元化程度與類型的方法大致有兩類:類型或戰略度量;基于美國監證會公布的標準行業分類碼(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IC)的連續度量法。戰略測度法雖然提供了對多元化更加豐富、更加復雜的描述,但由于考慮因素較多,而且對企業做具體分類時,既需要利用定量數據,又要作定性分析,這使得其可靠性被質疑,而連續度量法來源于工業經濟類的文獻,是基于SIC代碼來度量企業多元化的一種較為客觀的方法。在現在的研究中,多元化程度一般常用赫芬達爾指數(Herfindahl Index)和熵值(Entropy)來衡量,研究者基于SIC代碼來確定公司的不同產品、業務在公司銷售額中的比重。
McVey(1972)提出用赫芬德爾指數(H指數)來衡量企業多元化程度,H指數是一種反映行業集中度的指數,可以用來反映一個單一SIC分類層面上的不同業務單位的相對重要性。其中,Pi表示i多元化企業的第 個業務單位在所處行業所占份額,多元化程度越高,H指數就越小。
H指數測度法能夠反映企業多元化行業數和均勻度,但是它不能滿足對多元化關聯度量化的要求,熵測度法的出現改進了這個不足。熵測度法運用通過概率論推導出的多樣性指數 和基于SIC代碼來測度企業多元化的程度。其中香農(Shannon)指數又叫熵指數,它來源于熱力學中的概念,是系統狀態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
現有的基于熵指數的多元化熵測度模型對企業多元化的量化包括對企業總體多元化度DT(total diversification)、非相關多元化度DU(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和相關多元化度DR(related diversification)的量化。在判別企業多元化類型時,多元化熵測度法使用了標準產業分類碼(SIC)。
先假設某企業的經營跨M個行業,其銷售額在各行業分布的比例為Pi,Pi>0,,且 。設企業經營跨N個業務(N≥M),其銷售額在各業務比例qj,qj>0,,且,第i個行業內的第j個業務占企業業務總量的比例為pji,Ni表示第i個行業中業務的數量。
尹義省模型
在該模型中尹義省定義總體多元化度DT、非相關多元化度DU和相關多元化度DR的關系為。
;
;DU≠0
在相關多元化的定義上,尹義省認為相關多元化是總體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的商,然而事實上這種人為的為三者之間設計數學關系的定義方法沒有從相關多元化的本質上把握問題。
Jacquemin-Berry模型
該模型定義相關多元化是企業各個行業熵的加權和。
;;
Jacquemin-Berry模型的改進之處是包含了業務層次的信息,模型試圖從本質上說明相關多元化,而考慮了所有可獲得的變量,具有最小的信息丟失,但它仍是從單一層次上去解釋多元化程度。
Raghunathan模型
該模型定義企業的總體多元化度為“業務分布尺度”與“業務數量”的乘積,相關多元化度和非相關多元化度也采用了相同的思想。其中,Raghunathan使用“相對熵”的概念來定義企業的“業務分布尺度”,“相對熵”被定義為企業的熵值與企業可能的最大熵值的比值。
;
其中, ,代表每個行業平均業務數。
Raghunathan模型是迄今為止多元化研究領域提出的第一個包含行業和業務兩個層次的測度方法,從理論上而言其測度效果應該是明顯好于其他模型的。
從前面的理論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H指數只是反映一個單一SIC分類層面上的行業集中度,H指數法只能反映企業總體的多元化程度,而熵指數測度法通過多樣性指數和SIC代碼構建的熵測度模型,不止能夠反映企業的總體多元化程度,還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程度,這是H指數法所不能體現的。在現有的各個熵指數測度模型中,Raghunathan模型在理論上就有優勢,而且實際數據處理結果也不錯。
在我國現有的有關多元化測度的文章中,多數人采用H指數法或直接用多樣化指數來測度企業多元化程度,這都是從總體多元化上量化,很少有分類測度非相關和相關多元化程度的,主要是因為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批露的欠缺,而且采用熵測度模型工作量也比較大。但是,熵測度法由于其有效性,在多元化測度研究中倍受推崇,隨著研究的深入,重點是要發展更精確的模型和提高模型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Rumelt, 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ambridge, MA, 1974
[2]McVey, J.S.Th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of multi-establishment manufacturing firms: a developmental study [J].Canadian Statistical Review, 1972. 47, 112~117
[3]Jacquemin, A.P. Berry, C.H., 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79, 27, 359~369
[4]Sankaran P., Raghunathan A., Refinement of the Entropy Measure of Firm Diversification: Toward Definitional and Computational Accuracy [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5, 21, 989~10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