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闡述了探險旅游的概念、種類和旅游者探險旅游需求,在分析其四種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對探險旅游中的風險因素從旅游者、旅游組織者和旅游相關政府部門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控制方法。
[關鍵詞] 探險旅游 風險 旅游風險 風險控制
一、探險旅游認知
1.探險旅游定義及種類
探險旅游是指出于對新穎未嘗試過經歷的探索,尋找刺激感受,從經歷中進行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等動機,進行的有別于常規大眾旅游的風險較高的新興旅游活動。探險旅游活動從空間上劃分可以分為四種:空中的;陸地的;水中的;水、陸、空混合的。表中是國際上在這一領域研究應用比較普遍的對于探險旅游活動范圍的界定。
2.旅游者探險旅游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旅游者希望通過探險得到積極的成果,達到自我實現來擺脫現實生活中的消極影響。人們強烈的渴望感知自己駕馭自然的能力,而排除人性弱點如恐懼、焦慮等。根據Ewert 的論證,旅游者探險旅游需求主要有六中驅動力即:探險、挑戰,擺脫精神空虛,贏得贊譽,挑戰生理極限,控制自然和發揮自身創造力(如圖)。
二、風險因素分析
1.旅游者個人因素分析
旅游者方面常見的錯誤主要有三個方面:溝通不良、不安全行為以及個人原因。溝通不良主要指語言文化差異、對講解的關注吸收及領會程度、對個人能力的不適當估計;不安全行為是指不按規范操作行事、賣弄炫耀、不按照統一的步驟;個人因素包括身體機能不適合、近期負傷未復原、安全意識不足、過分自信和無經驗。
2.設備因素分析
這方面的主要問題是設備供應不足、選擇失誤以及養護不當。組織機構使用低質量不合標準和不符合安全規范的設備,或是在選用的設備不適合當時的情況、不適合使用者、不適合參與者的服裝或裝備,還有設備在惡劣的環境下無法工作的情況發生。
3.環境因素分析
探險旅游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和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災害如地震、塌陷、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海嘯、沙塵暴等。突發事件一般指無意中被絆倒或是突然出現的危險物品等。社會環境因素包括目的地的政治事件、社會治安等問題。
4.組織者的不當行為
目前探險旅游的組織者基本都是民間自發行為,有俱樂部組織探險和網站上發帖子組隊等形式。存在組織者風險意識不足,領導經驗缺乏,管理不善,選擇設備不當等。另外發生問題以后,很多旅游者并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組織者安全責任意識不到位。
三、探險旅游風險控制管理對策及建議
1.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第一,加強旅游者安全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并理解探險旅游的危險性。第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選擇適合旅游參與的項目,不要盲目追求刺激和風險。第三,出發前要制定計劃。主要包括對目的地與交通工具的確定;對宿營地的地形與當地的環境、氣候的了解;了解當地的人文習慣,風土人情。第四,加強旅游者體能和心理訓練。如進行體格檢查、身體素質訓練、心理素質訓練等。此外還有必要加強包括野外生存與生活技能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危機處理等知識的儲備。
2.加強旅游組織經營者及管理者風險管理控制職能
探險旅游經營者主要是探險自助游的民間俱樂部。而我國現有的旅游法規政策主要針對旅行社等經營性質的單位和公司,對非營利性組織和社團卻沒有約束力。因此應該在加強政府職能管理的同時,注重企業自身的管理。組織機構要樹立安全管理理念。履行書面形式的風險告知義務,建立責任認定制度,做到責任人明確,即便是網絡自助游,其發起者也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告知義務和法律責任。還要做到主動預防。不能僅僅靠旅游保險公司提供保險,要積極的配合保險公司,主動確保旅游安全并建立完善各種相應的制度,如個人救生卡制度。
3.社會制度和相應法律制度的健全
第一,完善旅游保險,特別是完善戶外探險的保險制度。加強宏觀監管, 完善保險制度,豐富保險產品,加強宣傳促銷,使用電子商務手段等。第二,政府積極介入對組織者進行監管、建立救援機制等。應吸收國外“保險”與“救援”相結合的做法,還應建立民間和政府“合作”的救援組織。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規及相應規章制度。如建立探險旅游申報制度,建立一種類似探險旅游“領隊”或導游的資格認證制度的等。第四,旅游職能部門要完善探險旅游安全保障體系,應當具有事前預防功能、事中監管和營救功能以及事后補償、改善功能。要防止旅游事故的發生,必須辨識或確認危險源,在事前預測的基礎上,評價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可能性,最后尋求控制危險源的方法和措施。第五,值得提出的是各級旅游管理部門及相關研究部門要重點做好對探險旅游的調查和安全控制研究。
參考文獻:
[1]Bentley, T., D. Meyer, S. Page, and D.Chalmers 2001 Recreational Tourism Injuries among Visitors to New Zealand: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Hospital Discharge Data.Tourism Management.22:373–381
[2]Hall,C. 2002 Travel Safety, Terrorism and the Media: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Attention Cycle.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5:458 466
[3]Jacobsen,J. 2001 Nomadic Tourism and Fleeting Place Encount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1:99 112
[4]張進福: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統的構想[J].旅游學刊. 2006(06)
[5]侯國林:旅游危機:類型、影響機制與管理模型[J].南開管理評論.2005(01)
[6] 趙懷瓊王明賢:旅游安全風險系統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