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跨國經濟活動的增加,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影響廣西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的問題很多。本文對發展廣西國際貨代的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廣西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的對策,以供有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 廣西國際貨代 有利條件 問題 對策
一、廣西發展國際貨代的有利條件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跨國經濟活動的增加,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國際貨運代理人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促進國際經貿發展,繁榮運輸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有利條件。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為貨代發展提供了機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已于2005年全面啟動,廣西南寧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這些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商業界的交往,促進了中國和東盟間的貿易和投資,使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年大幅度攀升,為廣西的國際貨代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廣西優越的口岸條件為貨代發展打下了基礎
廣西有著眾多通往東盟國家的海陸口岸,有著的特殊的區位優勢。廣西防城港、北海和欽州三個沿海港口現有泊位6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19個,基本形成以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為主的環北部灣港口群。2006年三個沿海港口的總吞吐量達4950萬噸,比2005年增長約35%。根據有關部門測算,2010年廣西三個沿海港口吞吐量有望突破一億噸。同時,廣西還擁有通過西江連接香港的南寧、貴港和梧州等內河口岸,東興、憑祥、普寨和平孟等陸地口岸,優越的海陸口岸為外貿進出口和邊境貿易提供了便利,為廣西的國際貨代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廣西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為貨代發展提供了保證
為了進一步發展加快廣西對外開放的步伐,構建一個更大的招商引資平臺,吸引更多產業向廣西沿海轉移、集聚,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在2006年7月舉辦的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提出了構建由“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兩個板塊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一個中軸組成的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合作大格局的構想。這個構想豐富了中國、東盟多層次的合作,同時為廣西發展拓展了巨大空間,為把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發展納入國家總體戰略和規劃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廣西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使廣西的防城港、欽州、北海三個沿海港口成了中外客商的投資熱土,一大批大型鋼鐵、電力、糧油加工、石化、出口加工企業相繼落戶,已初步建成了大型臨海工業園區。廣西臨海工業園區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大廣西的進出口貨物的數量,為廣西國際貨代的發展提供了貨源保證。
二、影響廣西國際貨代發展的幾個問題
盡管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業近幾年發展很快,但遠未適應廣西作為中國通往東盟自由貿易區國家的橋梁和我國西南各省出海大通道的需要。影響廣西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市場發展不平衡,壟斷現象嚴重
廣西的外貿貨代市場一直高度壟斷,由中國外運實行獨家經營
1993年以后,廣西的國際貨代市場由壟斷經營走向開放競爭,貨代企業由獨家壟斷的一家,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家,國際貨代市場空前繁榮。但是,廣西的貨代市場出現了新的壟斷現象,并且十分嚴重。其一,港口、機場等口岸經營主體開設的貨代公司利用其經營的有利條件,以提供優先安排泊位和優先安排裝卸等手段,正在逐漸占據其經營所在地的國際貨代市場的主導地位。其二,貨運市場的控制權逐步轉移到承運人一方,中遠、中海等國有大型國際運輸企業紛紛在廣西的主要城市和對外開放海港設立自己的貨代機構,利用自己開辦航線和控制運費的有利條件,通過直接向貨主攬貨、安排艙位與回傭等手段,占據了部分港口和航線的國際貨代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于是,造成廣西的國際貨代發展不平衡,一些專業貨代公司逐步失去貨運市場的主導權,經營環境日趨惡化。
2.生存空間有限,競爭不擇手段
由于貨運市場經營環境的惡化,加上國家對貨代市場的監管力度不夠,很多貨代公司的生存空間變得非常有限,最終導致了貨代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競爭手段包括大額傭金回扣、相互壓價和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弄虛作假等。這些不僅嚴重地擾亂了貨代市場,還會造成服務不到位,給貨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大額的傭金回扣甚至會毀掉一批貨代企業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干。
3.專業人才短缺,服務項目單調
由于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長期以來由中國外運獨家經營,絕大多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成立不足十年,企業歷史較為短暫,服務項目單調,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較小,缺乏精通國際貨代業務的專業人才,不能提供有關法規和規章允許的大部分服務。從資產規模、經營規模角度來看,廣西大型、集團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數量較少,中小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占70%以上。多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現有業務人員有待進行普遍的規范化培訓,服務項目和經營規模有待擴大。
4.服務網絡不夠健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供的主要是國際性的服務,需要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和健全的國際業務網絡。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除了中國外運和中國外輪代理公司以外,幾乎沒有一家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擁有完善的全球業務網絡,多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甚至沒有國內業務網絡,企業之間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差別很大。加之資金、市場、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原因,廣西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普遍較弱。
三、加快廣西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的對策
1.發揮貨代協會的作用,促進貨代業的發展
商務部頒布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備案(暫行)辦法》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實施。外經貿部門將不再對貨代經營申請進行資格審批,貨代經營將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不設門檻不收費用。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成為貨代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根據這一新情況,廣西國際貨代協會目前的重要任務是整頓廣西的貨代市場,加大貨代從業人員培訓的力度,協調好貨主與港口或口岸經營方、國際貨代企業之間的關系,維護貨代市場秩序,取締“非法”貨代,抵制不公平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貨代市場環境,以達到促進廣西國際貨代業發展的目的。
2.抵制惡性競爭,實現經營形式多樣化
貨代公司之間進行惡性競爭,采用大額傭金回扣、相互壓價和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弄虛作假等手段,不僅擾亂貨代市場,還會因為服務不到位等原因給本企業的聲譽帶來無法挽回的影響。
廣西的國際貨代公司應自覺地抵制惡性競爭,在經營上選擇走規模化或專業化之路。比較大的國際貨代公司可考慮規模化經營,代理的范圍應多樣化;小一點的國際貨代公司應考慮專業化經營,選幾樣專業要求比較高、一般國際貨代公司難于經營的貨種作為自己的經營方向,為自己的發展創出一條血路。當然,選擇與港口或航運公司合作,或與貨主單位合資成立新的公司,以保證貨源,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3.健全服務網絡,構建服務優勢
國際貨代的服務網絡包括業務網絡和信息網絡,以達到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目的。業務網絡是指公司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業務分枝機構或與國外的國際貨代企業建立了委托代理關系,以保證公司業務的國際化和網絡化。信息網絡是指公司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網絡或利用外部服務網絡,為自己攬取貨源、選擇服務佳并價格適宜的承運人和了解客戶的資信,以達到規避經營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廣西的國際貨代公司應加強內涵建設,盡快建立起自己的業務網絡和信息網絡,選擇最佳的合作伙伴,加大攬貨力度,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提高公司,以及員工的風險意識,逐漸提高公司的業務競爭力,以達到規避經營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4.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廣西國際貨代人才的需求將大大增加,有關部門應加快國際貨代人才的培養,以適應國際貨代發展的需要。
廣西的國際貨代公司應對本公司不具備貨代業務素質的從業人員進行外語、國際貨代、國際貿易、國際運輸等相關知識和法規的培訓;有條件的可送他們到有關院校進修,或者組織他們參加報關員和報檢員資格考試,使他們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具備相關的職業資格,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很多大專院校都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但開設國際貨代專業方向的不多。因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師資,這些院校的學生基本上是以學習國際貿易的基礎知識為主,缺乏國際運輸與貨運代理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畢業后很難適應國際貨代業務的需要。相關院校應引進有貨代實踐經驗的教師或者從企業聘請一些專家來兼課,并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讓學生到企業實習或頂崗,以培養學生國際貨代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