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河北省軟科學“河北省物流業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編號:07457204D—8
[摘要] 從分析中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入手,對競爭力導向下中國物流企業實施動態聯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體系及權重,運用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績效進行測評。
[關鍵詞] 物流企業 動態聯盟 multi-agent 供應鏈 模糊綜合評價
一、引言
隨著供應鏈管理的深入、物流市場的發展,客戶對物流活動的需求主要傾向于包括運輸、倉儲、配送等在內的全程一站式的綜合物流服務。而中國的物流企業多數是由傳統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轉變而來,只能提供部分或分段式的物流服務,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型物流企業較少。然而,建立綜合性物流公司既不符合供應鏈管理的需要,在時間、經營區域與投資等方面也很難滿足市場的需要;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將推動中國物流企業融入國際競爭體系,因此,建立有效的物流企業動態聯盟將成為中國物流企業的必然選擇。
二、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內涵與特點
1.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內涵
物流企業動態聯盟是以市場機遇為契機,以參與成員的核心能力為基礎,以協議目標和任務為共同追求,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現有物流資源迅速組合成一種超越空間束縛、邊界模糊、統一指揮的聯盟組織形式,它使成員企業之間存在的資源相互依賴性和經濟活動的互補性得到新的組合和延伸,達到資源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共同獲取潛在利潤的目的,是企業組織關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創新。
2.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特點
(1)非產權關系性。動態聯盟是在產權不發生轉移的前提下實現各物流企業對不同專用資產的使用權共享。因此,它實際上不是一個具有命令系統的經濟組織,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經濟組織,不具有法人資格。動態聯盟僅僅就一項具體的項目聯盟,盟員企業在與聯盟項目無關的經營方面具有絕對的獨立自主性。
(2)動態性。動態聯盟組織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組織。動態聯盟強調來自不同盟員企業的核心能力進行動態組合,這種組合是對快速多變的市場做出的反應。動態聯盟存在的時間可長可短,并且具有明顯的時效性,隨市場機遇的來臨而誕生,隨任務的完成而解體。
(3)基于multi-agent的關系屬性。將一個物流企業看作是一個agent,物流企業動態聯盟則可視為由相互協作的、智能代理模塊(agent)組成的系統;一個agent完成一項物流服務,每個物流企業又與其他物流企業之間協調其活動。從系統的角度而言,這種方式能夠確保物流企業之間采用最迅捷的信息交流、最有效地協調機制以及最佳解決問題的機制。
三、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1.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必要性
(1)中國物流企業“多、小、少、散、弱”的現狀與客戶對物流服務全程式、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需要通過物流企業動態聯盟來予以解決。
中國的物流市場呈現出功能單一的物流企業較多、物流企業經營規模較小、服務能力弱的落后局面。根據調查,工業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時,只選擇一家物流公司的比例僅為5%,選擇兩家以上物流公司的占95%,其中選擇4至10家物流公司的占53%,這說明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功能單一,服務質量和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同時,又有57%的生產企業和38%的商業企業表示在尋找新的物流供應商,這說明中國的物流資源相對過剩,急需整合。加之單個企業的物流資源有限,更加難以滿足物流服務的全球化與綜合化發展需要,最終難以給客戶帶來較高的滿意度。而動態聯盟可使物流企業在供應鏈整合的思想下,優勢互補,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
(2)中國物流費用高,需要通過物流企業動態聯盟來予以降低。由于中小型物流企業居多,經營規模偏小、運輸網點不多、服務能力有限等問題的存在,使中國物流企業無法獲取規模效益;由于物流企業設備和技術力量薄弱,管理缺少經驗,在實際業務運作中,往往會造成資源閑置,利用率低,導致物流運行成本過高的現象。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見表1,中國物流總費用的增長情況見圖。
美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20世紀90年代基本保持在11.4%~11.7%之間,而進入20世紀最后十年,這一比重有了顯著下降,由11%以上降到10%左右,甚至達到了9.9%。由此可見,中國的物流成本高出美國近一倍。物流企業實施動態聯盟一方面減少了內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對中國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3)跨國物流公司將陸續搶占中國市場,中國物流企業必須通過動態聯盟來應對這一嚴峻的挑戰。跨國物流公司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面對如此強勁的競爭對手,中國的物流企業只有實施動態聯盟,通過對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有效整合,以整條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來應對挑戰。
2.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可行性
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看:物流企業的產品是提供物流服務,物流服務對可獲得性和時效性的要求促使物流企業產生建立區域性、多節點網絡體系的內在要求。然而,對于這種規模擴張,從網點布設、建設投資、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都會使企業付出很多的資金和精力,尤其是在中國的物流市場中,物流企業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嚴重,缺乏統一規劃,企業規模偏小,中小型物流企業居多,規模效益難以實現。因此,采用動態聯盟的形式,實現多主體資源的共享以取得網絡規模的經濟效應是極為可行的。
從范圍經濟的角度來看:物流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將成為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國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功能單一,服務質量和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采用動態聯盟的形式,各物流企業通過資源的共享,能夠借助盟員企業的核心資源來彌補自身的戰略資產不足,實現范圍經濟。既節省擴建成本還可以逾越條塊分割、地方保護等各種障礙壁壘,更好的實現范圍經濟。
四、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績效測評
物流企業動態聯盟將成為我國物流企業實現資源整合,提高效益的必然選擇。然而,只有對供應鏈各節點上的物流企業進行準確的定位,選擇合適的聯盟企業,才能組建高效的動態聯盟組織,否則只能是另一種形式的物流資源浪費。
1.建立評價指標集
在物流企業動態聯盟中,運輸企業、倉儲企業、流通加工企業、配送企業、客戶和貨主等個體組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對促進整個動態聯盟組織的未來業績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它們都是動態聯盟組織的利益相關者。根據物流企業動態聯盟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核心能力的不同,設計了四個指標集:運營管理、設備設施、服務營銷和市場效益。由于對物流企業動態聯盟的績效測評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因素評判問題,而是一個受多個相互獨立的因素影響的二級綜合評判問題。因此在確立因素集中的各元素后,再按照其各自的屬性分為4個子集,其具體如表1所示。
2.對每個子因素集分別進行一級綜合評判
為了較好的評價物流企業動態聯盟整體的績效,設定評語集V={很好,好,較好,較差,差}。并規定檔次指標值u:當0.8≤u≤1時,很好;當0.6≤u≤0.8時,好;當0.4≤u≤0.6時,較好;當0.2≤u≤0.4時,較差;當u<0.2時,差。
根據各子因素集Ui的重要程度確定其各自的權重Ai,,且,對Ui的單因素評價矩陣為Ri,則Ui的一級綜合評價向量Bi=AI·Ri。
3.對整個動態聯盟整體的績效進行二級綜合評判,得出結論
每個Ui都是影響整個動態聯盟績效的一個因素,Bi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其對應的單因素評價向量,同時又可構成一個單因素評判矩陣R:
根據運營管理、設備設施、服務營銷和市場效益四個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進行估測,得到各因素權數矩陣A,于是得到整個動態聯盟整體績效U的二級綜合評價向量B:
同時對bk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得。
4.應用
對上面三個步驟進行賦值后,得到的各指標權重及其模糊評價的判斷矩陣見表2,物流企業動態聯盟整體績效的測評結果見表3。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客戶對物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趨向于全程一站式的綜合物流服務。面對新的發展環境,中國物流企業應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立足于物流資源的現狀,實施物流企業動態聯盟。有效的物流企業動態聯盟能夠合理整合中國的物流資源,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物流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Mustafa Yurdakul, Yusuf Tansellc. AHP approach in the credit evalu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urkey. Int.J. ProductionEconomics,2004,(88):269-289
[2]綦方中翁瀟彬:一種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動態聯盟績效評價方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4)
[3]曹杰劉寧:動態聯盟形成的原因及發展趨勢問題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2006(1)
[4]徐向藝王彥紅:企業動態聯盟的構建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05(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