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逐漸受到關注, 不論發展本身的意義還是發展取得的成就, 都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則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文以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為立足點,就南南貿易的現狀、面臨的問題與障礙,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 南南合作 全球化 貿易壁壘 貿易結構
一、 南南貿易的現狀
在全球化挑戰面前,單個發展中國家力量單薄,聲音微弱,實力根本不足以推動有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規則的制定。因而,為了有效維護自身利益,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一致,開始實行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南南合作”。現如今,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在廣度、深度和多樣性等方面均有較大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發展中國家已不再僅僅是農產品和資源的傳統出口國,而逐漸成為工業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參與者。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被稱為第二代新興工業國的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不僅經濟規模大,發展勢頭強,發展潛力和市場潛力巨大,而且參與國際分工的態度積極,為世界經濟貿易前景增加了新的希望,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促進因素和穩定因素。
二、南南貿易存在的問題與障礙
1.發展不平衡,最不發達國家在南南貿易中處于劣勢。南南貿易存在著嚴重的貿易轉移效應。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普遍很低,在大多數產品上都不具有成本優勢而是處于劣勢。因此,在“南北貿易”轉向“南南貿易”后,由于存在嚴重的貿易轉移效應而受到損害。而發展中國家一般技術水平都很低,缺乏現代化的經濟結構,,各國間無法通過發展貿易而達到促進本國技術進步和提升本國產業結構的目的。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造成合作中受益不均,產生“馬太效應”,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就發展中國家整體來看,發展中國家內部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異性和分化在不斷加劇。
2.南南貿易制度不健全,區域貿易安排無序,限制了南方經濟體之間相互交流。這是由于發展中國家難以形成緊密的分工關系。一般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國內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產業、產品和工藝、技術同構性強,無法形成緊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關系。同時,發展中國家的產業一般成本遞增快,合理經濟規模小,也無法形成旨在分享規模效益的協議分工。這樣,發展中國家經濟集團成員國對其他成員國的產品必然不會產生大的需求,貿易創造效應小,也難以分享規模經濟的好處。加之在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很多情況下一體化政策往往執行不力,從而阻礙了南南貿易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選擇的內向型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標往往產生矛盾,阻礙發展進程。此外,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由之間不僅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而且貿易政策、經濟政策乃至文化傳統和政治體制的差異也很大,從而阻礙了經濟集團內部貿易和經濟政策的協調。
以最不發達國家最多的非洲地區為例,全球貿易體系不利于非洲國家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國際社會對低成本的紡織品、棉花和農產品實行限制性市場準入政策,來自高度補貼的工業經濟出口部門的競爭也阻礙了非洲經濟的增長。同時,非洲沒有形成交易成本低的貿易體系。地區貿易安排既分散又復雜,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間地區性貿易安排有許多重復和不一致,這些都限制了非洲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交流。
3.南南貿易存在貿易壁壘,發展中國家對最不發達國家施加較高關稅。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市場狹小,難以大量吸納其他國家的商品。對于一般發中國家來說,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國內產業不發達,最終需求和派生需求都很小,很難為其他發中國家的商品提供較廣闊的市場。如朝鮮2006年人均GDP為84美元,僅相當于美國的0.2%。因而,為了防止其他國家商品的大量涌入,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貿易壁壘”效應來促進工業化。然而,在“貿易壁壘”的作用之下,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工業沒有發展起來,遠不如預期的那樣具備國際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三、南南貿易的對策及發展前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需要清楚的是,“經濟全球化”并不是“一極化”或者“美國化”,而是“多極化”和“民族化”。因而,盡管面臨諸多挑戰,發展中國家間貿易仍有很大的發展余地。
1.貿易結構進一步調整和改善。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應重點考慮發展那些需求收入彈性大的產品。傳統出口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其收入彈性是比較小的,也就是說當國民收入增加時,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不會同比例增加,這些產品也就不能支持出口的持續高速增長。只有那些收入彈性比較大的產品才能保證出口的高速增長。因為收入彈性大就意味著當國民收入增長時,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增長率會大大高于收入增長率。
2.消除貿易壁壘,加強溝通與合作。南南貿易的發展需要各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消除貿易壁壘,加強各國間的溝通與合作。國內方面,需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尤其是貿易體制的改革, 建立高效的協調服務機制, 消除過度的內部競爭, 減少因此引起的傾銷、補貼等貿易糾紛的發生。鼓勵科技技術的研究開發, 促進出口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出口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強競爭能力。國外方面,加強政府間的對話, 建立政府間的合作機構,通過集體的力量在國際問題上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并制定可行的工業協調計劃。如APEC會議的召開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區域貿易的發展。
隨著經濟交往增多,貿易壁壘的消除,以及更多有利于南南貿易的雙邊多邊協議的達成,南南貿易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圳:南南貿易存在的問題與決策建議.國際經濟合作,2005年第6期
[2]聯合國電臺:《貿發會議報告》,2006年10月16日
[3]揚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全球FDI持續高增長—世界對外投資三大趨勢展望》
[4]梁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淺析.北方經貿,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