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分析了遼寧省農村的總體經濟結構狀況,并運用灰色關聯理論研究了影響遼寧省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了幾點遼寧農村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村經濟 結構變動 增長因素 灰色關聯理論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體看來,遼寧農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1—3”的經濟結構,變動到目前的“2—3—1”的結構,遼寧的農村經濟正受到城市工業化的影響。從三大產業的內部結構來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第一產業的變化。自80年代以來,農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85年占第一產業比重的91.86%下降到2004年的56.21%。牧業和漁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別由1985年占第一產業比重的1.82%和4.74%增至2004年的28.84%和13.07%,畜牧業上升勢頭高于漁業,林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1%的水平。第一產業的內部結構已由1985年以農業為主的結構變為2004年牧業、漁業、林業之和占第一產業近一半比重的結構。
二、影響遼寧省農村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
本文應用灰色關聯度理論分析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為制定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對策提供科學依據。灰色系統關聯度數學模型是灰色系統分析的一個重要方法,它是對系統內的各個因素序列(其中一個是主行為因子序列,其他是相關行為因子序列)隨時間變化時,其變化方向和速度的關聯程度的描述。在系統的發展過程中,哪些是影響主行為因子的主要因素,哪些因素對主行為因子的產生影響不大,可以用關聯度的排序來分析。關聯度大的表明該因素對主行為因子的影響較大。反之則較少或不受此因素的影響。
1.確定母序列(主行為因子)與子序列(相關行為因子)
母序列為:
子序列為:
式中ρ為分辨系數,0<ρ<1, -般取值為1/2。
2.計算個子序列與母序列關聯度δi
計算公式為:
根據以上灰色關聯理論,選定遼寧省1985年~2004年各年農村經濟的總收入作為母序列,選擇影響遼寧農村經濟增長的第一、二、三產業從1985年至2004年各年的經濟收入作為子序列,經計算可得:δ1=0.6477;δ2=0.7495;δ3=0.8533。其中,1985年~1996年間,三次產業對農村經濟收入的關聯度的關系為:δ2>δ1>δ3,說明第二產業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第一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最小;而在1997年~2004年間為δ3>δ2>δ1,說明在此期間第三產業對農村經濟收入的影響最大,第二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小,這也和遼寧省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所帶來的效應事實相吻合。
為分析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具體因素,現選定遼寧農村經濟總收入為母序列,選擇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相關產業構成因子作為子序列,它們是:第一產業所包含的農業收入δ11,林業收入δ12、牧業收入δ13、漁業收入δ14;第二產業主要為工業收入δ21、建筑業收入δ22;第三產業主要為運輸業收入δ31、商飲業收入δ32和服務業收入δ33。據灰色關聯理論,計算結果見下表。
由表可以看到影響遼寧省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商飲業,其關聯度位居9個因素之首,緊隨其后的是工業收入,畜牧業位居第三,這3個行業已成為影響遼寧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農業僅排在第4,說明遼寧省依靠傳統種植業已經不能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而林業、運輸業和建筑業對農村經濟增長的關聯度較低,說明遼寧第一產業應以多種產業綜合發展為主,突出發展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要想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收入水平,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
三、結論與建議
1.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的良好機遇
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從而繼續穩定商飲業、工業等對農村經濟增長拉動效應大的產業的發展。
2.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大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優化農村區域布局首先要以提高糧食品種和種植效益為中心,按照地區特點和比較效益的原則進行調整,優化糧食種植結構。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漁業等產業,發揮這些產業的后發優勢,努力促成他們成為遼寧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3.加大對弱勢產業的扶植
在遼寧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弱勢”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提升的空間巨大,加大對他們的扶植,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面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曄梁保松陳振等:灰色系統模型在河南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40(4):432~435
[2]蔣澤軍:模糊數學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年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