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藥價虛高的根源進行了初步探究,在承認藥品流通領域潛規則存在的情況下,嘗試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在合理假設的基礎上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
[關鍵詞] 以藥養醫 市場定價 回扣 市場準入規制
一、藥價虛高的原因探求
1.藥價虛高的三個源頭
藥品經由藥企、各級代理商,通過招標進入醫院,最后到達患者手中(如圖1所示)。我國現行的政策是:藥品的出廠價,除少數由國家調整價格的藥品外,都采取市場定價策略;在從藥企到醫院的流通環節中,采取招標的方式來控制藥品價格。鑒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同時也規定醫院在藥品招標中不一定要最低價中標,而且在制定終端銷售價時,能以15%的加價率提高藥品價格,超出部分作為醫院利潤收入。整個過程表面上看去合理合法,但實際上醫院、代理商、藥企都是造成藥價虛高的根源。
2.藥價虛高的原因
(1)對藥品流通鏈的分析
在藥品流通過程中實際上存在兩條鏈,即“實際鏈”和“賬面鏈”,如圖所2示:
由圖2可知,在藥品行業中實際上存在兩條藥價鏈:實際鏈和帳面鏈。假設某種藥品單位藥量在實際鏈中的出廠價為20元,一級代理商自留利潤為10元,以30元的價格賣給二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給醫院回扣40元,回扣最終加進了藥價里,因此通過招標機構時藥價是80元,招標機構再自留利潤為5元,藥品流進醫院時就由開始的20元,變成85元。由于國家15%的加價政策,醫院賣給患者時就達到了98元。
(2)藥價虛高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可知藥品價格虛高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國家規定的15%的加價政策,在加價比例同為15%的情況下,底價越高,醫院所能獲得的利潤自然就越高,這直接促使醫院選擇價高的藥品;二是國家規定的企業自主定價政策使流通鏈中的“灰色收益”(回扣)得以實現。
二、對試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解決藥價虛高問題的理論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只要廢止醫院15%的加價政策,剝奪企業自主定價的權利,藥價虛高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基于藥品行業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可以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由政府確定藥品的終端銷售價格,可使藥價降低。
1.市場準入規制模型的引入
規制是為克服市場失靈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弊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而作出的一種制度安排。政府為克服市場失靈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弊端,通過對法律、法規、規章、命令及行政裁決的應用,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進行直接控制或干預。
圖3中D(P)是指社會總體對某種藥品的需求曲線,AC(Q)是指藥品生產行業中某一特定生產企業生產該藥品的生產曲線。現在假設在市場準入規制存在時,某一種藥品市場上共有20個廠家在進行生產,每一個廠家都以最小的有效規模q進行生產,社會對該藥品的總需求為Q*=20q。一般來說定價總是高于生產廠家的邊際成本,如果低于廠家的邊際成本則必然會有廠家從這一產業中退出,從而導致供給小于需求,使得藥品價格上升。本模型中的價格P是出廠價,為了便于討論,筆者在原模型基礎上把P改變為由政府制定的藥品終端銷售價。
2.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1)解決藥價虛高問題的目標約束
目標:Z:降低藥品價格
M1:有利于藥企發展
M2:醫院能夠維持生存
能否通過政府定價來達到上述目標?假設以上所有約束條件都能滿足,那么只要給出具體定價模型,藥價虛高問題便能得到解決。
(2)通過藥企之間的競爭,解決約束條件M1(有利于藥企發展)
政府制定了終端銷售價P后,醫院要達到利潤最大化,就必須選擇出廠價格比較低的藥品。如圖4所示,假設藥效相同的藥品A廠的生產成本是a,B廠的生產成本為b,且a<b。當A廠藥品的出廠價在(b, X]浮動時,B廠也能以相同的價格和A廠競爭,但是如果A廠繼續降價到(a,b)之間的某個值時,B廠就喪失了競爭能力,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由于常用藥利潤非常有限,生存下來的藥企將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新藥研發和管理改革。從長遠來看,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對整個藥企行業的發展是有利的。那么約束條件M1就得到了解決。
(3)通過醫院與藥廠的博弈,解決約束條件M2(醫院能夠維持生存)
引入市場準入規制模型后,藥廠和醫院之間由合作性博弈轉變為非合作性博弈,如圖5所示。
在討論醫院與藥廠的博弈時,會牽涉到四個利潤極限的計算。對于醫院和藥企來說,都會有利潤的上下限。在這里仍假設政府制定的終端銷售價為P。
藥企利潤下限:藥價鏈中藥出廠價為E元,假設藥廠要維持生存至少要有m%的利潤空間,由此計算出藥廠利潤下限為a=E*m%。
醫院利潤下限:假設要保證醫院正常運行,藥品利潤率至少要達到n%,那么醫院利潤下限為b=P*n%。
由于P已經確定,而出廠成本為E(1-m%),因此可得藥企與醫院共同分配的利潤空間V=P- E(1-m%),推出:
藥廠利潤上限:a’=V-b=V-P*n%醫院利潤上限:b’=V-a=V-E*m% 廠家實際利潤=a+x 醫院實際利潤=b+yV=x+y
以上x和y的值將由藥企與醫院通過博弈來確定。
3.藥價P的求解模型
設 P=Y+機動價格
機動價格=醫院的利潤下限(a)+伸縮利潤空間(b)
(P是政府制定的最終的銷售價,Y為政府對藥品出廠價的評估)
由前面模型分析所得,要合理確定某種藥品的終端零售價P,只要知道該藥品的平均消耗量,估計出其市場需求即可。假設,該藥品的市場需求量已通過市場調研獲得,那么只需要對回歸方程作出估計即可。回歸方程中有兩個數a和b待估,用最小二乘估計得到
b=
a = y-bx
其中xi為某種藥近n年中第i年的需求數量,yi為某種藥近n年中第i年的價格(企業正常的出廠價格),y和x分別為近n年的平均價格和平均需求量。[4]此時,只需將歷年數據輸入EXCEL,利用回歸分析,就能求出回歸方程的各未知數。
三、總述。
藥品行業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驚人的虛高價,其根源在于醫院的以藥養醫體制和國家規定的加價政策,利益的驅使使得醫院更傾向于進購高價藥:而藥廠自主定價的權利使得藥廠有機會標高藥價,也使代理商提供給醫院的“灰色利益”潛藏到被人為標高的藥價下。如此一來,包含高額回扣的藥價自然就高了。而廠家因為過度競爭,利潤微薄,導致整個藥品生產行業缺乏資金進行技術革新,生產力水平低下,這又進一步抬高了藥價。
筆者認為要解決問題必須對整個藥品流通體制進行改革,可行的辦法是由政府制定藥品終端零售價P,間接控制藥品出廠價格,從根本上降低藥品價格。另一方面,政府應提高藥品生產廠家的行業準入條件,整頓藥企生存環境,鼓勵技術革新,特別是擴大高端醫藥市場的占有率。
參考文獻
[1]夏金彪藥價虛高:治理關鍵還在流通環節和醫院[N].中國經濟時報,2006-3-9
[2]于立肖興志:規制理論發展綜述[J].財經問題研究,2001,23(1):17
[3]孟光興:我國藥品生產市場準入制度的規制理論分析[J].中國藥房,2005,16 (22):1692-1694
[4]賈俊平:統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62~16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