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難導致的,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本文試圖從研究中小企業的優劣勢出發,構建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來全面客觀地評價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 中小企業 信用評級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已在全國企業總數中占相當大的比重,而其融資難的問題卻依然比較嚴重。盡管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股權、保理、租賃、賒銷、典當等方式進行融資,但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是主要集中在銀行貸款。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發放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銀行出于成本的考慮不愿貸款給中小企業。其次,相對于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資產數量少,質量差,信用狀況差,銀行出于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再者,銀行目前執行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多是基于大企業制定的,不適合對中小企業進行評估。最后,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貸款時普遍采取抵押貸款或擔保貸款的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抵押、擔保要求,還是風險、成本考慮,都是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難造成的。如果銀行能夠對中小企業做出完整的評價,就可以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放寬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條件,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二、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
1.中小企業管理者信用評級體系的構建。這里的管理者是指中小企業的所有者和高層管理者。他們控制著企業的核心經濟資源,決定著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活動,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能夠通過逃廢、拖欠債務等違約行為增加個人利益。這樣,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管理者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監控管理者的行為。
當今社會,信用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信用良好的個人,可以充分享受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消費信貸等好處,還可以獲得好的社會地位、名聲和他人的尊重。而信用差的個人在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時往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他也非常看重社會對他的信用評價是怎樣的。信用評價好,其在經理人才市場上就會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企業都愿意高薪聘用。此外,由于信譽好能夠取得其他單位或個人的信任,使得他在帶領企業從事一些經濟活動時,受到的阻力會小。反之,如果管理者個人的信譽狀況不好,企業不愿意聘用或即便被聘用,在帶領企業從事經濟活動時也會因為個人信譽不佳而給企業帶來影響。然而目前,人們對信用進行評價時多以定性為主,缺乏定量評價,無法知道某人的信用到底在被評價的一群人中具體處于何等水平。因而,應建立管理者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通過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管理者的違約行為。
信用評級體系的建立需要有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檔案管理部門負責提供個人的身份證明和學歷、就業經歷、家庭狀況、經濟收入等基本信息;房產管理部門和車輛管理部門可以提供個人的固定資產信息;電信、水、電、氣、暖、物業等部門從日常生活角度提供衡量個人信用的必要信息;銀行提供個人的信用卡等財務信息,信用機構通過對上述信息進行整理評價,得出個人的信用等級以供有關各方查詢。信用評級需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以提供個人的最新信用狀況。
2.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構建。
(1)中小企業的優劣勢分析。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許多優勢:生產規模和市場容量小,使其市場退出成本相對較低,從而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突出自身某一方面的特色,通過特色經營建立優勢;創新能力較強;企業平均成立時間較短,各方面成本較低;企業規模小易根據用戶需要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和組織結構。但是它也存在許多劣勢: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并且一般處于市場后入者的位置;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多方面因素導致中小企業破產率高,平均生命周期短;一般無法通過多元化經營規避單一經營可能導致的風險,競爭力較弱;管理相對落后,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更強化了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的弱者地位;有些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發展戰略,企業短期逐利性強,導致企業違約等投機性短期行為發生頻繁,道德失范嚴重。
(2)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優劣勢分析,可以看出,對中小企業進行評價時,其評價內容、方法應與一般企業的信用評價相類似,但也應有所不同。在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時,除了要考慮企業的基本素質、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標,還應考慮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成長與發展能力和履約能力等指標。
①企業基本素質評價體系。通過對管理者素質、企業規模、管理水平、職工基本素質、產品品牌與市場和信譽狀況等方面來評價,從而通過研究企業的現狀反映企業的信用能力。在這里,由于中小企業企業規模比大企業小,因此在評價時其參考值的設置應相對大企業適當降低。
②企業財務狀況評價體系。主要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三方面考察。償債能力是企業信用評價中的關鍵環節,這一指標的高低與企業的信用等級密切相關。主要以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三個指標綜合來反映。較強的盈利能力及其穩定性是企業獲得足夠的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關鍵因素,主要以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利潤率等指標進行反映。營運能力是指企業資產周轉的能力,它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活力。營運能力的好壞將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產生影響。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來反映。
③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當今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企業過去為保證現在或未來的信用而進行的投資。主要從創新財力投入、創新物力投入、創新人力投入、創新效果等方面反映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研究企業為保證信用的連貫性而進行的投資行為,從而考察其信用保證能力。
④企業成長和發展能力評價體系。從長遠的角度來考察企業的未來信用。主要由行業趨勢及地位、平均銷售收入增長率、預計銷售增長率、主要產品壽命期、未來新品種預計增長率、未來市場占有率預計增長率、發展規劃與實施條件、同業市場競爭力等指標組成。
⑤履約情況評價體系。一個企業即使上述指標再好,如果通過各種方式惡意違約、不償還貸款,則其信用能力也是很差的。因此,在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級時,必須對其履約情況進行評價。主要以貸款按期償還率和利息按期償還率兩個指標為主。
參考文獻:
[1]洪少杰 梁彤纓:我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構建的發酵模式
[2]梁曉娟:信用評價:中小企業融資瓶頸.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