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證券市場的投機行為甚至遠大于市場中的投資行為,而我國證券市場中又有著數量巨大的中小投資者,因此,對他們的投機行為進行分析尤其顯得重要。本文從宏觀現狀出發,分析中小投資者的行為特點,并探討行為背后所隱藏的市場影響因素,并提出改善我國證券市場過度投機行為的建議。
[關鍵詞] 中小投資者 投機 行為特點
長期來看,全部市場的投資者投資只需要承擔市場風險,就可以獲得投資收益,而投機不同,在任何一個投機行為中,投機者都要承擔對價格預測錯誤的風險,一旦價格實際走勢與投機者的預測相反,投機者就會遭受損失。投資的目的有二:一是獲得股息或紅利:二是從證券較長期的價值增值中獲得資本利得。而投機則是希望在短期內通過價格的漲跌而獲利的行為,通過低買高賣,預測市場走向,獲得差價利潤。因此可以看到,在整個證券市場中,投機是零和博弈的行為,是接近賭博的行為。
投機雖然屬于零和博弈,但它的存在也有著一定的意義:(1) 價格發現功能。投機者依靠過去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理智地分析客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夠較為精確地預測市場近期走勢。他們的理性行為常常引導市場走向,這樣就可以加快市場參與者對價格反映的靈敏度。(2)增強市場流動性。因為投機者敢于承擔較大風險,所以,在市場大跌或大漲從而導致市場供求失衡時,他們敢于逆市場趨勢而行,大膽買進或賣出,于是維持了市場的正常運轉。
一、我國證券市場過度投機行為現狀
隨著2006年我國股市的一路上揚,不僅上證指數在不停地創造歷史最高點,交易量與參與交易的人數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然而,股市一片繁榮的背后,我們可以發現如下問題:
(1)從每年股票指數日漲跌幅超過10%的次數來看,世界上以投機著稱的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從1970年~1990年這20年中只有7次,而我國滬深股市每年都至少有7次左右。(2)換手率指標:發達國家股市年換手率通常在50%以下,即使香港股市的年換手率也在135%以下,而深滬股市在1993年一年的換手率分別為220%和250%,日換手率最高可達25%。(3)據統計,上海股市因政策性因素引發的股指大幅變動,占所有異常因素引發變動的34%。
這些數據說明了我國證券市場的整體行為特點:換手頻繁,大漲大跌,受政策影響大。造成這種行為特點的原因是:沒有多少投資者真正是以投資為目的去進行投資。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在進行投機,以低買高賣為目的獲得差價利潤,而并非享受股票分紅所帶來的好處。“投資者不投資”似乎成了我國股市自建立以來就有的奇怪現象。
二、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行為特點及相應客觀因素分析
1.顯著的“羊群行為”傾向:“羊群行為( herd behavior) ”是指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 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輿論, 而不考慮自己擁有的信息的行為。大量的投資者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或相近的股票, 同時進出證券市場。“追漲殺跌”成為幾乎每個投資者使用的手段。大量的“跟風”和“跟莊”行為的出現, 從而導致個股價格變化和市場指數變化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這一行為特點在世界范圍內的證券市場普遍存在,已經成為行為金融理論研究的課題。很明顯,從主觀上來說,投資者的知識與經驗決定了該傾向的盲目程度,而從客觀上來說,信息不對稱是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每個人都希望能從周圍的人得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于是盲目的跟隨周圍投資者的行為,形成了“羊群行為”。對于我國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尤其明顯,由于各種法制法規還不是很健全,市場也未發展到強勢有效市場,部分企業常常利用體制不健全之機,隱瞞必要信息、公布虛假信息。企業這種不規范行為使市場投資者無利可圖,因而轉向投機行為。相當一部分證券機構也往往為了自身利益盲目追求交易量,以致放松市場管理和慫容違法。同時,機構本身也常利用消息進行“內線”交易,操縱市場,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
2.“政策性投機”傾向:在我國過度投機的證券市場中,利好政策的頒布導致在相當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交易頻率明顯上升, 加劇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傾向, 而利空政策出臺卻導致在較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大幅度下降, 表現出較強的過度恐懼心理。在股市低迷時期他們堅信政策的力量, 這時他們會以一種投機的心理進行交易,被稱作“政策性投機”。這種傾向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有現象。
在號稱“政策市”的我國證券市場,政策對市場的巨大影響幾乎令所有金融理論在我國市場失效。由于我國股市是新興資本市場, 各種法規、制度還不完善, 對股市進行宏觀駕馭的經驗和技巧還不成熟。十多年來, 政府、監管部門對股市調控基本上是“摸著石頭過河”, 在具體操作中難免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三、應對策略與小結
1.著力于市場的基本組織制度、基本支持系統、基本法律規章的完善,從而把投機活動約束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健康的市場活動基礎。
2.政府應著力把握好政策的穩定性和適度性,政策出臺前應認真調查研究、估計其出臺后對市場的影響。對市場應有計劃、有節奏地擴容,擴大市場規模,以進一步深化改革。
3.在微觀主體方面,加快國企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嚴格約束證券營業機構行為,禁止內部“知情者”參與證券交易,把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放在首位,給投資者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
4.以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證券知識和風險意識教育,逐步鍛煉其投資能力,強化其投資意識。
參考文獻:
[1]胡昌生:《證券投資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江:《金融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趙海: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投資策略研究[J].金融科學, 2003年9月
[4]呂末林:中國股市過度投機探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