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看,我國經濟存在著二元結構狀況。通過建立區域性資本市場,可以在資金來源、融資渠道、金融環境上給予落后地區以支持,使我國區域經濟實現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的局面。
[關鍵詞] 中部崛起 區域資本市場 必要性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的國務院第115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問題。會議形成了一份促進中部崛起的綱領性文件—《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國家將在“資金、重大建設布局等方面給予可能的支持政策”。這一文件的出臺,表明中部崛起正式納入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劃,為中部地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二、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背景
二元經濟結構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區域經濟中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二元結構的經濟,即經濟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并存的二元結構。這種結構的存在不僅影響全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持續性,還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是各個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的難題。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經濟存在明顯的二元經濟結構: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東南沿海城市。于是,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舉措。隨著這兩個地區經濟的改善,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日益顯出重要性。這是因為中部地區在東部大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夾擊”下,正塌陷下去。據國家統計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對東部的比重從54.14%下降到52.60%。2003年東部地區增長速度比中部地區快了2.5個百分點,比西部地區快了1.6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中部地區不僅低于東部地區2.5個百分點,而且低于西部地區0.9個百分點。近兩年來,區域經濟發展排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東部地區最高,西部地區位居其次,中部地區速度最低。中部塌陷拖累了東部地區經濟的更快增長,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及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中部地區是連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橋梁和紐帶,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與經濟發展落后的西部地區之間起著傳導、輸送的經濟通道的作用,具有明顯的過度區域的性質。中部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8.1%,經濟總量占全國的23.5%,這里資源豐富,基礎雄厚,區位優勢明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客觀上要求中部地區的經濟也要得到發展。否則,東、西部的經濟發展將會受到阻礙,南、北間的經濟合作將會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部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關節點。
三、我國發展區域資本市場的必要性
1.區域資本市場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一般作用
區域資本市場是一定的經濟區域內證券融資和經營一年以上中長期資金借貸的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中長期借貸市場等,是與全國統一的交易市場相對應的,為某一區域經濟服務的地區性資本市場。對于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區域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帶來以下好處:
(1)區域資本市場的建立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區域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轉換,迅速形成區域內的主導產業鏈和經濟增長級,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的共同高速發展。
(2)區域資本市場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形成自己的分工體系、完成市場定位方面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區域資本市場可以促進區內的合理利用資金、有效避免重復投資,以此促進合理分工協作,防止低級別的競爭性內耗。
(3)區域資本市場的成熟運作,不僅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可以起到推進器的作用,而且是促使政府和企業尊重市場規律,強化市場機制的主要途徑。它從根本上完善區域內的市場經濟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4)通過資本市場的創新和發展還可以形成生產要素在區域之間的合理流動,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
2.我國建立和發展區域資本市場的作用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目前存在的經濟二元結構狀況,而區域資本市場對于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的縮小這種差距,具體來說,區域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對于我國經濟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區域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可以有效地促進資本的積累和轉化,解決目前困擾許多企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問題,由此可以加快區域內企業的市場化進程。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軌時期,各地區經濟也面臨著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而這當中最引人注意的則是國有企業改革和中小、私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一方面,我國的國有企業有許多由于對市場經濟的不適應陷入了經營困境,導致資金缺乏、設備落后,企業缺乏發展后勁。企業要進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經營機制的創新,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私營企業迅速發展。但是,這部分企業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了資金難題,特別是中西部中小企業所處行業大都是競爭性較強的行業,行業壁壘比較低,利潤水平不高;它們的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資信不高;而且信用意識淡薄,存在企業群體信用缺失的情況,又缺乏用于抵押擔保的財產,這些都導致依靠銀行貸款進行間接融資的困難較大。區域性資本市場具有門檻低、融資手段靈活多樣、融資成本低等優點,這些對中西部中小企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通過建立區域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多樣化的交易工具,可以有效地調動各類資金的活力,把閑散資金集聚起來,這樣就可以為各類企業改革、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
第二,區域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可以加速調節和改善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促進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各地區尤其是落后地區的經濟產業結構不甚合理,并未有效地發展自身的優勢產業,而是把大量資源投入到不適合自身發展的行業當中。同時,地區內的重復投資現象嚴重,本就緊缺的資金資源被嚴重浪費,而且地區內的重復建設也導致對區域內有限資源的嚴重分流,無法產生經濟合力,反而產生了嚴重的競爭內耗,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區域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可以有效地調節資金走向,在市場的范圍內公平的進行優勝劣汰,使得有限的資源能夠集中起來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第三,區域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有利于協調和平衡我國各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進而推動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采取梯度開發戰略和向東南沿海傾斜的政策,加上東南沿海的地理優勢,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在各地區間產生了較大差距,并且影響了全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持續增長。根據二元經濟結構理論,要使我國經濟繼續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就要實現區域經濟的“相對”均衡協調發展。這必然要求區域范圍內的地方政府積極轉變觀念,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在動態非均衡發展中實現地區經濟的跨越式增長。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把發展區域資本市場作為突破口,通過發展區域資本市場來帶動區域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因此,區域資本市場的建立可以最終推動全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第四,發展區域性資本市場為中西部地區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指金融產業部門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產業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斷發展的過程。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以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彼此建立良性循環的產業發展關系。目前,中西部地區面臨著工業經濟增長后勁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資金外流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威脅和制約著中西部地區金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區域資本市場的建立通過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建立規范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化利率運行機制,為金融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任何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作為稀缺資源的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雖然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本國資本市場時重層次而不看重區域概念,但是對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狀況,如果一味地只重視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其結果只能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根本起不到支持后發地區發展的目的。建立和完善適合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區域性資本市場,不但有利于調動各地區不同企業的積極性,可以充分發揮它們的比較優勢,而且還可以優化地區的經濟結構,鼓勵區域創新,同時是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力保障。建立這樣一個市場,無異于為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建立了一個支持它們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支點,“中部崛起”戰略、西部大開發等的舉措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中國廣播網
[2]宋璇濤.尋求區域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3]馮之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趙胄豪:區域資本市場發展與創新[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