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發生新的變化,通過對不同行業企業所受到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計價貨幣 匯率風險
企業作為構成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產經營活動總是以獲得各種生產要素為前提的。它包括自然、社會、市場、法律等環境所提供的要素。企業生存環境是指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整個外部世界,它深深地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其中經濟環境是變化最頻繁,最具動態性質的環境因素。而且經濟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最重要。企業經濟環境是指以企業之外的經濟形態為特征的事物,包括經濟環境是指以企業之外的經濟形態為特征的事物,包括經濟體制、經濟形勢、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等要素。經濟政策是國家為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而制定并要求各級組織和個人貫徹執行的經濟行為準則和行政措施。經濟政策在現實中表現為包括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的政策體系,其中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匯率政策等。
從20世紀90年代的經驗來看,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帶動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對外貿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但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人民幣升值2%以來,人民幣匯率呈不斷的小幅爬升走勢,到今年一季度末,其交易中間價格為1美元兌換8.01元人民幣。
雖然從經濟學理論上看,一國貨幣長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該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后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而且這一點已經被眾多的事實所證明。但人民幣的升值必然對我國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造成深遠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不同企業的影響
由于我國外向型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和地域都非常廣,而且各行各業的差異非常大,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結構,重新賦予各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 。
第一、 人民幣升值對其未來發展有利而且能改善貿易條件的出口企業。
由于我國的外貿企業具有相當的特殊性,有些傳統的出口企業,在歐美市場占有率較高,而且產品的價格已經非常低,經常受到進口國的各種反傾銷的訴訟。由于人民幣的升值,雖然提高了以外幣計價的出口價格,但仍有相當的競爭力,就象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日前在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演講時表示:“即使人民幣升值100%,我可以告訴你們中國的某些出口產品仍然有競爭力。這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的高20倍。”,所以雖然人民幣升值了,價格提高了,我國的某些出口產品仍舊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我曾經調查過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一些臺資企業,其出口產品價格是歐美同類企業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升值不但不會造成出口數量的大幅減少,反而有助于改善貿易條件,減少其他國家提出對中國產品低價傾銷的訴訟。況且中國的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相當之高,如果利用這次人民幣升值的機會,借助這種市場優勢提高產品價格,反而可能提升出口商品市場地位和檔次,并增加其利潤。
第二、 人民幣升值對其發展沖擊較小,或即使人民幣升值對其產生負面影響的期限較短,企業通過自身挖潛,能夠較快地調整過來的企業。
由于我國的對外貿易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兩頭在外曾經是我國外貿發展的重點,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在我國的出口的總量中占到了55%的比例。特別是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蘇州)歐美與港臺出口加工企業比比皆是,其比例甚至達到了80%以上。由于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只賺取固定的工繳費,和匯率的變動基本上沒有關系或相關度較小,僅僅涉及到加工費用的變化,如果在合同中加工費長期是由外幣計價,人民幣升值也會造成企業加工費收入的下降,如果加工費是由人民幣計價就不受影響,故對于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可以采取本幣計價或適當提高外幣計價的加工費用。
進料加工貿易則不然,具體情況稍微復雜些,這主要取決于進口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當人民幣升值之后,其進口原材料部分由于常常是外幣計價,就造成進口成本的下降。而為了保證企業出口收入的不變,調高出口價格,則有可能對這部分企業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購買力提高,能夠購買更多的進口品,兩相權衡,匯率變動的凈效應仍然有待觀察。
第三、 受人民幣升值沖擊較大,甚至于非常嚴重的外貿企業。
由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相當高,人民幣的升值使我國大部分傳統產品出口商(如紡織品、機電)陷入兩難境地,由于升值趨勢是一個長期過程,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也是長期的、深遠的。一方面,要保持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就需要保持以外幣標價不變,即同樣一條褲子原來在美國賣30美元,在人民幣升值之后,只有仍然賣30美元才能保持原來的競爭力,但這樣做會使出口商結匯之后的人民幣收入下降,降低該商品生產商的利潤,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這樣做可能使國內出口商陷入虧損狀態而被淘汰出局。無奈之下,一部分出口商只能提高商品在國外以外幣標價的價格,比如把上述的褲子提高到35美元,這樣才能保持換回的人民幣收入不變,但這樣做無疑會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甚至會使部分產品的價格高于其他競爭國家的同類產品的價格,這樣就會造成這類外貿企業的被動。
二、外貿出口企業的對策
特別是人民幣的升值僅僅是剛剛開始,意味著人民幣進入了升值周期,對我國外貿企業影響是全方面的,也是長期的。
首先,不管如何,人民幣升值都將是未來擺在我國外貿出口企業一項抉擇:要么保持價格競爭優勢,維持外貿報價不變;要么保證自己利益,提高對外報價。在這樣的兩難選擇之下,出口商是采取保持外幣標價不變還是提高外幣標價取決于幾個因素:第一,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多大,能夠承受多大程度的人民幣收入減少。如果利潤空間比較大,那么可以采取保持商品的國外標價不變,以保持原有的競爭力。但從國內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年的供求態勢和競爭態勢看,象普通紡織品的利潤空間不會很大。第二,競爭對手的成本水平與我國相關企業的成本水平的差距多大。隨著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在亞洲一些國家,如果越南和印度,勞動密集性產業也在快速發展,其成本水平和中國相比沒有太大區別,甚至比中國還低,即使象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勞動力成本水平和中國相比差距也不是非常大。如果當前中國的競爭對手的價格優勢和定價水平都和中國相差不大的話,中國的出口商最好維持出口商品的國外價格不變;但如果成本優勢和定價水平和競爭對手來說遠低于它們,則可以采取提高出口商品的國外售價,保持利潤原有利潤水平的策略。如果有一定的成本和定價差距,但差距不大的話,中國出口商則只能小幅度提高售價,以彌補部分因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利潤損失。所以,自2005年7月22日人民幣升值后,外貿企業紛紛與外商聯系,就提價進行新一輪磋商。在這屆“廣交會”上,也有少數有品牌、產品新穎的企業通過努力,出口產品價格能夠獲得了5%~10%提升。
其次,在廣交會上,許多出口企業開始嘗試各種方法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如加大國際采購力度;增加歐元、日元等更多結算的幣種;購買遠期結售匯合同、票據貼現等金融工具等。年出口超過17億美元的我國家電大型企業——美的集團在本屆“廣交會”上與中國信用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加大對匯率變動的預測、提高買方的信用保障來化解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再次,我國出口外貿企業通過人民幣計價的策略來轉嫁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在外貿出口過程中,最簡單和便利的方法就是在出口合同的計價支付條款中采取本幣計價的方法,在本幣計價中,成本和貨款的計價貨幣都是人民幣,徹底將匯率波動的風險轉嫁給了對方,避免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但是由于人民幣目前還不是通兌貨幣,其國際地位還不夠高,貿易對方可能還不肯接受,但為了在對外貿易中取得主動,我方可嘗試盡可能的在出口合同中采用人民幣計價。而且,隨著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人民幣必然成為世界主要結算貨幣之一,用人民幣計價的也將成為必然。
最后,在學會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同時,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必須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只有轉向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才能在世界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隨著匯率的變化,企業肯定要在自己的產業戰略上做一個調整,通過產品的升級換代來抵御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對于外貿出口企業而言,只有產品競爭的優勢才是最終的優勢。
可見,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我國出口企業雖面臨的成本上升壓力是長期的,特別現階段國際成品油和有色金屬大幅漲價的基礎上的人民幣的升值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空前的,是目前擺在出口企業面前亟需解決和生死存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利大于弊
[2]2005年08月18日?中國經濟時報朱菲娜
[3]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主要利益辨析
[4]2006年2月8日 新浪財經李文
[5]私營企業生存環境調查?
[6]2003年7月29日粵港信息報戴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