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南飼料產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06 YB41)
[摘 要] 飼料安全問題是一個廣泛受到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對飼料安全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從飼料原料種植到使用全程各環節主體行為與飼料安全之間的矛盾,進而提出了應從加快構筑我國的飼料產業鏈、加強飼料安全工程體系的建設、引導和幫助農戶組建相應的合作經濟組織等方面來促進我國飼料安全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飼料安全 矛盾 飼料產業鏈
一、飼料安全概述
飼料安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飼料安全既包括數量安全也包括質量安全,狹義的飼料安全則是指飼料質量安全,是指所生產和使用的飼料產品中不含有對動物飼養和生態環境造成直接的或潛在的不良影響的有毒、有害物質或因素,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或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由于飼料質量安全直接影響食品質量進而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所以飼料質量安全更為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所探討的飼料安全也是指狹義的飼料安全。
飼料安全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國對飼料的安全性都非常重視,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究,通過立法和監督管理確保飼料的安全。特別是在經歷了英國的瘋牛病、比利時的“二噁英”等飼料安全事件后,各個國家政府都加大了對飼料安全法規進行修訂和完善的力度,以從更高水平上來保證其國內的飼料安全。如美國政府近年來重點加強了飼料安全方面、企業注冊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并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歐盟全面修訂了其飼料安全法規體系,實施了新的《飼料和食品安全控制的統一規定》,并加大了用于飼料和食品控制的經費力度;加拿大從飼料安全的源頭抓起加大了對飼料安全監管的力度。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飼料安全問題,先后頒布和修改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并于2001年啟動了飼料安全工程。近年來,我國相繼設立了國家級、部級,以及省市地縣級飼料監察、質檢部門,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飼料質量監督體系。盡管如此,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飼料安全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從上海“瘦肉精”事件到河北、湖北“蘇丹紅”事件,飼料安全問題始終是飼料產業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飼料產銷各環節主體行為與飼料安全的矛盾分析
飼料是畜禽養殖業的主要投入物,能否保證飼料安全涉及飼料原料的來源、生產加工、貯存、運輸及飼喂等各個環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從飼料原料種植到飼料使用的全部過程中,各個環節主體在利潤最大化目標下的行為與飼料安全之間矛盾。
1.飼料原料來源與飼料安全的矛盾。飼料原料是飼料加工企業的主要投入物,包括植物性飼料原料和動物性飼料原料。由于動物性飼料原料引發了世界上嚴重的飼料污染問題,各個國家制訂了相對嚴格的制度來規范飼料企業對動物性飼料原料的采購和使用,因此本環節著重討論植物性飼料原料及其來源。植物性飼料原料主要來源于國內生產和進口兩個環節,因此與飼料安全的矛盾也主要產生于這兩個方面。首先,從國內飼料原料的生產來看,小規模生產者是我國飼料原料生產的主體,其生產行為遠遠達不到綠色生產的要求。加之飼料原料價格大幅度上升,為了追求高產穩產,生產者往往加大劑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制劑,從而造成飼料原料中有害殘留超標,進而最終影響飼料安全。此外,迫于耕地減少和人口增加的壓力,我國開始在農業生產中廣泛采用轉基因技術,大部分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被廣泛用作飼料原料,這些從長期來看造成了飼料安全的不確定性。其次,從飼料原料進口來看,其不安全性則主要來自于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進口大豆或大豆粕近2000多萬噸,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轉基因產品,這些轉基因產品被用于飼料生產,其安全性具有潛在性和未知性。
2.飼料企業行為與飼料安全的矛盾。飼料安全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飼料企業。在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飼料加工企業大都實現了和養殖業、食品加工業的聯合,從而也實現了從源頭到生產使用全過程對飼料安全的監控。而在我國,飼料加工企業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幾乎所有的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都是商業性飼料,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飼料企業不可避免會采取不利于飼料安全的行為。例如在飼料中添加違禁藥物和飼料添加劑或過量添加微量元素,這些有助于提高本企業飼料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但相應的藥物或微量元素殘留卻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最終產生飼料的安全問題。此外,大多數飼料企業對于飼料和飼料原料的存放管理比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導致飼料原料變質或飼料霉變,進而產生飼料安全問題。最后,我國飼料行業目前正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的狀態,這樣一方面很容易造成低質量的飼料驅逐高質量的飼料,產生“檸檬市場”現象;另一方面也給我國飼料安全的監管帶來一定的困難,大量小型企業的存在不僅加大了飼料安全監督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對飼料安全實行全程監控。正是因為如此,我國的飼料安全問題很難從根本上杜絕。
3.飼料商業流通與飼料安全的矛盾。由于我國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絕大多數都直接進入了市場,因此飼料流通和貯運也是影響飼料安全的關鍵環節。在我國,由于飼料企業幾乎都沒有建立相應的物流配送體系,所以飼料產品的營運基本上都是由個體戶、養殖戶或經銷商等承擔。而這些流通環節的經營主體大部分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也不了解飼料產品的技術指標和使用規范等知識,加之以盈利為目標,因此往往會隱瞞或夸大飼料產品信息、甚至欺騙或誤導養殖戶,從而加大了飼料安全的風險。
4.養殖戶行為與飼料安全的矛盾。在我國,實行傳統的養殖方式、依靠農副產品進行低水平飼養是養殖業的特點之一,而且這種養殖方式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這種養殖方式雖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很容易引起飼料安全的矛盾。第一,農戶散養在對天然飼料即農副產品進行選擇時,往往缺少對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加之目前農業生產總是依賴廣施化肥和農藥來提高產量,因此農戶選用的天然飼料極易成為有毒有害物質的攜帶者而最終引起飼料安全問題。第二,分散飼養的農戶在選購飼料產品時,出于成本和經濟的考慮,往往只重視飼料產品價格,而不考慮其質量和安全性,這也使得部分不合格和偽劣飼料產品進入飼料市場參與競爭,造成了不安全的隱患。此外,在我國部分養殖戶為了節省成本而采用自配飼料,以及不按規定停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飼料不安全的隱患。第三,分散飼養的飼養環境和條件較差,加之農戶缺乏相應的疫病防治意識和知識,也容易引起安全性問題的產生。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從飼料原料種植到飼料投入使用全程的各個環節而言,飼料安全問題具有明顯的負的外部效應。由于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僅僅表現為松散的市場交換關系,且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使得各個環節的主體對飼料安全不重視或不作為,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飼料安全問題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此,我們認為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促進我國的飼料安全水平的提高。
1.加快構筑我國的飼料產業鏈。飼料產業鏈是以飼料加工企業為核心,由從種植業到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倉儲銷售業等按一定關系結成的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企業共生體,它有助于實現飼料安全問題外部效應的內部化,減少商業流通環節并規范各環節主體的行為。目前,一是要不斷加快畜牧業產業化進程,以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來達到延伸和形成飼料產業鏈的目的;二是要協調和完善各環節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各個環節的相互合作直至結成緊密的戰略聯盟;三是要借用新農村建設的契機,通過各種途徑將農村廣大分散養殖戶納入到整個飼料產業鏈中來;四是要促進飼料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的交流和合作,以為飼料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五是要促進飼料企業間的聯合與合并,改變目前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格局,以進一步規范其市場行為。
2.加強飼料安全工程體系的建設。一是要加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以使飼料安全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如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盡快出臺相應的飼料安全法,并明確我國飼料安全監管的重點環節,特別是要填補相關的空白環節,如對養殖場自配飼料的監管和對藥物殘留的管理的法規等;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國飼料安全的質量標準體系,特別是要使我國的標準體系逐步與國際接軌,并形成比較完善的包括不同層次和各個環節的標準體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飼料安全信息體系,將飼料安全檢測與信息發布結合起來,動員社會廣大力量特別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其參與到飼料安全監督和信息傳遞中來。四是加強對進口環節特別是轉基因飼料原料和動物性飼料原料的監控,以便及時消除各種不安全的隱患。
3.引導和幫助農戶組建相應的合作經濟組織。筆者認為,我國的飼料安全問題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從飼料原料種植到飼料使用的全程中有不少分散生產和經營的農戶參與其中,他們往往也是我國飼料安全監管工作的盲點。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組建農戶自身的組織來維護他們的利益,同時規范和約束他們的行為。目前,可以借助新農村建設的契機,由政府引導和幫助農戶組建相應的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運銷合作社,由運銷合作社一頭幫助農戶解決生產資料和技術指導問題,鼓勵養殖農戶使用安全飼料并對養殖農戶的行為進行監管;另一頭連接公司和企業,同時對公司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張利癢張喜才:小農散養與飼料安全之間的矛盾分析及政策建議.飼料廣角,2006(8)
[2]宋洪遠趙長保:我國的飼料安全問題:現狀、成因及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3(11)
[3]杜長樂:我國飼料安全體系的缺陷及完善對策.農村經濟,2005(9)
[4]顧憲紅:飼料安全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中國飼料,2004(3)
[5]李瑾秦富丁平:從畜牧生產視角剖析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調研世界,2007(3)
[6]張利癢張喜才吳睿:飼料安全的市場困境.農業技術經濟,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