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居民消費率偏低一直是困擾我國的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將灰色關聯分析引入到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研究中,利用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探索影響居民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確定各因素對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不同影響程度,為政府制定政策、促進居民消費增長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居民消費增長灰色關聯分析策略
投資、消費、出口,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因素之中,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最為顯著。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存在著高投資、低消費的現狀,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嚴重不足,極大影響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居民消費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多,信息不明確。針對該系統的特點,本文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因素進行定量研究。
一、目前我國經濟的熱點問題
1.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貧富差距拉大,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不足
資料顯示,1979年~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7%,而同期的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為9.6%。同時社會成員之間貧富差距逐漸加大,10%最低收入家庭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財產總額則占全部居民財產的4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5~6倍。消費邊際傾向高的中低收入階層由于收入增長速度慢,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不足。
2.政府消費不足,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負擔,增加了居民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1)居民的教育、醫療負擔加重。教育方面,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的比重由1991的84.5%下降到2004年的61.7%,而個人負擔的學雜費占教育經費的比重卻由1991年的4.4%上升到2004年的18.6%。醫療方面,國家衛生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由“八五”期間的2.37%下降到“十五”期間的1.66%,僅占衛生總費用的17%,而個人則負擔了總費用的53.6%。
(2)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預期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加。2006年底,我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8649萬人、15737萬人、11187萬人、10235萬人和6446萬人,僅占應保人數的極小比例。未來預期的不確定降低了居民的消費信心,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至2005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達14.1萬億元。
3.商品房需求過旺,房價高漲,加大了購房者的負擔
自實行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政府實施了住房質押擔保貸款、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政策,努力推動住宅市場的健康發展。但由于地方利益、資金缺乏、部分官員腐敗等原因,國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供應量過少,商品房投資過熱,導致近年來商品房價格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上漲,給購房者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
二、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關色關聯分析
灰色關聯分析是我國著名學者鄧聚龍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統理論中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突破了回歸分析等方法的局限,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灰色關聯分析實質上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的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利用灰關聯度,可以對影響關鍵變量變化的各主要因素進行排序。
根據我國經濟的熱點問題,本文選取居民消費為系統的參考數列,政府消費、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居民儲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商品房住宅銷售7個指標為系統的比較數列,根據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進行初值化處理,得到數據如下:
表 我國歷年與居民消費增長相關的指標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6)[Z].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7.
由灰關聯系數,可得如下計算結果:
三、促進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居民消費這個復雜的系統中,各個因素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大小是不同的。其中農村居民純收入和政府消費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物價指數,居民儲蓄和商品房消費對居民消費增長則影響相對較小。參照這一研究結果,政府在制定政策、刺激居民消費增長時就要分清主次,分批分步驟實施。
1.繼續加大惠農力度,保障農村居民收入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1)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抑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重點糧食品種的收購價格實行最低收購價格保護,建立并完善農村特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提高農業技術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一方面要提高對農業科研的投入比重,加速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領域的轉化。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畜牧水產業和特色林產業,努力增加農林產品的附加值。
(3)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村商品流通現代化。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多種信息發布渠道,發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務主體,滿足農民信息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要求;設立專項教育培訓基金,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培養高素質的信息服務隊伍,提高信息服務質量。
(4)完善農業保險制度。一是實行農業保險補貼制度,提高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二是建立以農業保險公司為主導、合作保險組織為輔助的多元化農業保險組織網絡,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三是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基金,增強保險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
2.提高政府消費,加大政府對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的投資力度
(1)降低居民個人的教育負擔。首先要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比重,力爭早日實現占GDP4%的目標;其次是關注貧困家庭子女的求學問題,實現教育公平。三是重新核實教育成本,確定適合國情的個人教育分擔比例。
(2)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一是加大社會保障的投資力度,逐步建立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二是關注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險問題,解決城市無業人員、農民工和農村居民的養老金個人繳納比例過高問題;三要消除企事業單位之間存在的養老金不公現象,統一按退休人員工作資歷、貢獻大小劃分養老金的不同等級。四是打破養老金、醫療保險管理上的地域限制,建立全國聯網的社保、醫保系統。
3.實現充分就業,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1)各級政府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關系,改變目前不合理的投資結構,增加對吸納勞動力強的輕加工產業的投資比重,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大力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就業技能。
(3)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更人性化的管理路邊攤點、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協調城市發展和促進就業的關系。
4.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1)強化土地審批制度,加強對審批權的監督,防止官員的權力尋租行為;落實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并保證執行過程中的公開、公正、公平。
(2)嚴格房地產貸款的審批制度,加強對房地產市場價格的監督與引導;建立購房者信貸信息系統,通過提高炒房者的貸款利率,壓縮其獲利空間。
(3)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恪守職業道德,引導消費者理智消費,培育成熟的房地產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鄧彥:投資、消費、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 2006, (2): 11—15
[2]韓麗娜金曉彤:和諧社會背景下政府宏觀消費政策的效應評價[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6,(5):90—93
[3]李若愚:政府儲蓄過快是消費不振一大病灶[J/OL].上海證券報, 2006-08-21[2007-03-1] http://news.cnfol.com/060821/101,1277,2183891,00.shtml
[4]國家衛生部:2005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5]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6]王建:中國房地產去向何處[J].中國投資, 2006,(9):14—15
[7]劉思峰郭天榜黨耀國: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
[8]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教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