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疆兵團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體,能源工業、基礎原材料工業相配套的工業體系。特別是1990年兵團實行計劃單列以后,兵團工業集約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一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實力的優勢產業和企業已初步形成。但兵團工業與全國和新疆自治區的工業相比,發展滯后。兵團經濟要實現大發展,就必須轉變重農輕工的思想,大力發展工業。
[關鍵詞] 兵團 工業 對策
一、兵團工業發展現狀
1.進入工業發展高速增長期,大部分行業經濟效益轉好。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20.4%和19.1%,成為兵團恢復以來工業增速最高的兩年。2006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9.35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16.1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綜合效益指數為139.39,比2004年提高43.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7.15億元,增長23.5%,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4.74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8.3%。實現利潤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9倍。全兵團27個工業大行業中,有16個行業生產增長。
2.經濟結構得到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4年的40∶24∶36調整到2006年的39∶26∶35。二產比重提高。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5.8%提高到18.2%,上升2.4個百分點。初步扭轉了兵團恢復以來工業比重逐步下降的趨勢。工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重工業總產值首次不低于輕工業,輕重工業比重由58∶42調整為50∶50。工業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值比重由2004年的2.7%提高到了2006年的7.2%。
3.工業園區建設積極推進,為工業發展搭建平臺。2006年,全兵團實施招商引資工業項目268個,引進兵團以外資金27.8億元,其中工業園區工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4億元,占兵團工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的三分之二。 國家級的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發展壯大,2006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8.2億元,比2004年增長31%。阿拉爾、圖木舒克、五家渠,以及奎屯天北新區、哈密大營房等工業園區正加緊建設,一批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紛紛落戶園區。
4.產業集中度提高,大企業大集團和優勢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骨干作用日益顯現。2006年,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54%,比2004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增長速度達到30%,比平均增速高出近11個百分點。利用上市公司等大企業大集團在全兵團范圍內進行資源整合,做大做強了建材、礦業、糖業、酒業等一批優勢產業。
二、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兵師團各級對發展工業認識不統一。一是各級領導干部對發展工業缺乏信心。存在畏難情緒和片面的認識,認為搞農業穩、搞工業風險大。不愿意也不敢向工業方面投資。二是一些領導本位主義嚴重,總想要控股,稱老大,對兵團工業在跨師團、跨行業的聯合重組態度不積極,跨師組建企業集團難度大。
2.工業項目以農產品加工為主,技術含量少,投資效益低。兵團工業項目中傳統項目多,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少。“八五”以來,工業項目建設主要集中在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領域,建設了一批糖廠、棉紡廠、毛紡織廠等工業企業。制造業投資是工業投資的主要部分,占工業投資的近60%,采礦業發展剛剛起步,石油化工還基本處于空白。工業發展仍是投資數量的擴張,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提升投入較少,產業結構層次較低,投資效益低。
3.在較長的時期內工業發展速度慢,造成經濟結構失衡。“八五”以來,兵團工業平均增長速度僅為6.88%,不僅大大低于全國12.86%和自治區10.02%的同期水平,與同期兵團GDP增速相比也低2.19個百分點。兵團 “八五”期間工業平均增長僅2.2%,“九五”恢復到10.5%,“十五”以來平均提高到11.63%。占自治區工業的比重由1991年的16.43%下降到2006年的5.7%,15年下降了10.7個百分點。2006年兵團三次產業結構為39∶26∶35;同期新疆自治區為18∶48∶34;全國為:12∶49∶39。兵團第二產業比自治區和全國分別低了22和23個百分點,工業發展緩慢已成為制約兵團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4.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控股企業比重大,回報率低。2006年兵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7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48家,占75%。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7.32%,同期外商投資企業為20.77%,股份合作企業為12.32%。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40.15%,同期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為382.9%,私營企業為205.56%。成本費用利潤率為7.1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為12.35%,私營企業為11.17%。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32萬元/人,同期外商投資企業為16.8萬元/人,私營企業為11.6萬元/人。
5.適應工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匱乏。既缺乏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敬崗愛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中高級技術工人隊伍,也缺乏一批熟悉國內外市場、善經營、熱愛兵團的企業家隊伍,更缺乏一批懂工業、善管理、組織能力強的領導干部隊伍。
三、加快推進兵團工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1.堅定只有大力發展工業兵團才能大發展的思想認識。兵師團三級的領導要統一認識,堅定發展工業的決心和信心,抓住國家新一輪工業化發展的機遇,依托資源優勢,解放思想,借力發展。摒棄惟有抓好農業才能出政績,兵團辦不好工業的思想。用新思想、新辦法辦工業,大膽引進外力、外腦。用資源換資金、技術和人才,利用參股、提供發展平臺和服務等形式帶動兵團工業發展。
2.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資產重組。完善兵、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機制,建立規范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解決國有資產出資人缺位問題;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積極吸引國內外戰略投資者,以及社會各種資本參與兵團國有企業改革,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規范的股份制企業;通過資產、資源重組優化,培育和發展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兵團工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加快劣勢企業退出步伐。
3.實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工業發展的水平
實施大項目戰略,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群。集中發展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形成合理的產業和區域分工格局。工業項目重點要向鐵路沿線、城市周邊、邊境口岸集聚。優化工業結構,重點發展礦產資源轉化和農產品加工業。抓住機遇,實現石油石化產業上的零的突破。在項目選擇上,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最低的成本來參與市場競爭。
4.加大對工業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兵團內部的投資力度。第一,通過兵團本級財務籌資的形式,建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工業項目的貸款貼息及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費。第二,通過兵團、各師、企業集團、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等多渠道籌資形式,建立億元以上的兵團工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重大工業項目發展的資本金等。第三,成立工業投資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重大工業項目投資,擴大融資渠道。二是擴大融資渠道,加大吸引外部投資力度。依托資源優勢和城鎮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資產重組、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加強擔保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金融支持;盤活現有企業資產,以資產換資金、技術和市場;繼續加大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的力度。
5.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資產營運效率。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規模經濟的要求,加強投資管理,合理確定投資規模,科學安排投資節奏,調整投資構成,努力縮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對于生產能力已過剩的項目,一律不應再審批,杜絕盲目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加強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強化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企業基礎管理,建立健全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證決策的科學性,減少決策的風險性,提高企業資產營運的效率,使企業健康發展。
6.加強適應工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匱乏建設。努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政策環境和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與氛圍,加快構建適應工業發展的人才隊伍。著重培養造就一批懂工業、善管理、組織能力強的領導干部隊伍,一批熟悉國際國內市場、善于經營、熱愛兵團的企業家隊伍,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敬崗愛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中高級技術工人隊伍。
7.建立健全企業經營者成長發展的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職業企業家市場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家進入機制和淘汰機制,保證企業家人力資源質量和數量。二是繼續推行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度,同時積極建立企業經營者長效激勵機制,積極試行經營者持股、股票期權等激勵措施。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經營者年金機制,將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延伸至任期后,實行經營者高額退休金計劃。積極探索企業經營者職業化的路子。三是構建精神激勵機制。每年公布全兵團工業企業經營業績排行榜,建立經營者競賽機制。
總之,兵團經濟要實現大發展,就必須轉變重農輕工的思想,采取科學、高效的對策大力發展工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70228_402387821.htm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dfndtjgb/t20070322_402393582.htm
[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dfndtjgb/t20070323_402393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