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理論研究的起點和重要基礎,現代企業的多層次相關利益主體治理結構,要求在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時,要兼顧股東、債權人和經營者多方相關利益主體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由于現代各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知識經濟的發展和我國企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探尋新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使其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字] 財務管理目標 利潤 可持續發展
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理財活動最終達到的目的,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它決定著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研究財務管理目標,既是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需要,也是優化我國財務管理行為的需要,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
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特征及發展現狀評述
1.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特征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在技術變革的影響下,使得企業資源配置結構有所改變,企業無形資產取代了有形資產成為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面對新的環境,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征增加了一些內容:一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多元性,即企業應通過設定多元的財務管理目標,最大程度地滿足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更加注重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企業知識資本的籌集,以滿足企業持續發展的需求。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特征很具體,因此必須在結合傳統的財務管理特征,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合理界定。
2.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發展評述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取決于經濟環境的變化,在每一次經濟巨變中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都會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從而演化出三個對現在有著深刻影響的財務管理目標,即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是指通過合理管理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不斷增加企業利潤,使企業利潤達到最大。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具有可以清晰地分析和評價企業的利潤及發展現狀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財務決策具有短期行為傾向等不足。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企業通過合理經營,采取科學的財務管理策略,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前提下,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由于它考慮了不確定性、時間價值和股東資金的成本,優點更為明顯。但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也有其自身的缺點,主要是其覆蓋面過于狹窄,只適合于上市公司,以及只考慮了股東的利益,淡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不同,企業價值最大化充分考慮了社會責任的承擔,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沒辦法進行準確衡量,以及沒有區分企業整體目標和企業層次目標,即企業目標與財務目標混淆在一起,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里目標選擇應考慮的因素分析
現代企業作為社會主體之一,其不僅在內部經營管理中關系復雜,而且在外部又與其他利益主體發生聯系。因此現代企業合理界定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考慮相關因素的影響。為了研究方便,筆者主要把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界定的相關因素分為兩類:
1.內部因素
(1)企業目標。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與企業目標相符合,這樣才能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目標可以細分為生存、發展和獲利,因此在界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要予以充分考慮。
(2)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協調。由于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因此企業在確定財務管理目標時,應當充分關注目標之間的協調。例如,如果企業設定的目標有總目標和分目標的話,必須對目標之間的分工加以明確,并要充分發揮總目標的控制作用。
(3)所有者。所有者對企業理財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體現出來的。企業所有者通過股東大會來表決財務決策,以及通過董事會來選擇企業經理和財務經理,從而使自己的利益訴求得到表達,因此,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財務管理有重大影響。
(4)管理者。現代企業是指由一班領取薪水的中、高層經理人員管理的多單位多層次的企業。對于管理者來說,他們擁有的是專業知識,技術能力或管理能力,獲取的是薪水酬勞。隨著企業規模的成長,企業的所有權相應分散,分散的個人所有的財產日益成為各大企業股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由各大公司集中運用和支配的“社會財產”。這一變化深刻影響著公司的治理結構,使得管理者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在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考慮管理者的利益。
(5)企業員工。企業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企業的“主人”,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考慮到企業員工的利益。
2.外部因素
(1)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形勢,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向。基于此,我國企業在確定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把握住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這樣確定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才能使企業各種經營活動順利進行。
(2)債權人。債權人并不參與企業的管理活動,但由于其把資金借給了企業,因此企業的發展關系到債券人的本金和利息能否收回問題。債券人會采用一些監督措施來保證自身的利益,一方面在借款之前債權人一般要提出一些限制性條款,比如投資方向、投資規模、資金用途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業保守性經營,只能投資于一些低風險、穩健型的項目或行業;另一方面債券人還會監督企業資金運作和企業經營過程,使企業能夠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
(3)政府。由于政府企業的目標并不相同,因此作為具有強制力的政府總是通過一些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對企業施加影響,使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員工就業、國家悅收、資源配置及環境保護等社會因素。因此,企業在制定財務目標時,必須要較多地考慮社會效益,使企業關注目標與社會責任達到一致。
(4)社會公眾。社會公眾與企業的關系密切,因為社會公眾是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企業在從社會公眾身上獲得利益的同時,應當通過承擔“社會責任”來回報社會,這樣就要求企業在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時要充分考慮社會責任的履行問題。惟有如此,企業才會有長期穩定的發展。
三、我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里目標界定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是隨著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在傳統的企業資本結構中,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經過了從利潤最大化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再由股東財富最大化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演變。在此演變的過程中,幾種財務管理目標并未退出歷史舞臺,而是共同組成了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系統,不同的企業可能制定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但是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更新、擴散和應用加速,以及我國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些變化深刻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企業要長久發展必須合理界定財務管理目標,而上述的財務管理目標在企業財務管理上并未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進行全面考慮,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企業財務管理可持續發展為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外部處理好與企業利益相關主體的關系,以及主動承擔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目標、企業財務成果目標和企業資本積累目標三者的綜合發展,實現各種利益的最優組合。從定義可以看出財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分兩個層次。
(1)企業外部目標的合理界定。企業的外部目標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處理好企業與消費者、競爭對手、社區的關系,以及主動承擔環境保護等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企業外部目標的實現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再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2)企業財務的內部目標的協調。企業財務的內部目標主要是指企業財務狀況目標、企業財務成果目標和企業資本積累目標。良好的財務狀況是企業生存的基礎,獲取滿意的財務成果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源泉,保持適當的積累水平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證,只有保持這三者的統一與協調,企業才可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現實條件。
參考文獻:
[1]方立亞:多層次財務管理主體下的財務管理目標體系.財會月刊.2002年11月
[2]李冬生劉鳳艷:知識經濟與財務管理的創斷.遼寧財專學報.2002年3月
[3]劉華: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會計論壇.2005年4月
[4]沈國軍:淺析現代財務管理的目標.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5年2月
[5]王化成:論財務管理的理論結構.財會月刊.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