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同是合同的一種,依據其經濟性質,是指平等主體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之間,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協議,是合同雙方當事人的行為規范準則,因此,一和份完善的經濟合同,就是雙方經濟利益實現的保證書。
一、合同的形式、格式
1.合同的形式。國際上訂立合同的形式包括了書面形式、非書面形式,而我國《合同法》規定除了即時清結者外,經濟合同應該采用書面形式,所謂即時清結,是指經濟合同的訂立、履行、終止幾乎是同時完成的,沒有時間差,所以沒有必要一定要訂立書面協議。當然,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推廣放普及,當事人協商同意的有關修改合同的書信、電報、電傳和圖標,也是合同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從事經濟活動時,應該訂立書面經濟合同,從而規范和約束彼此的行為。
2.格式。合同的格式有條款式、固定式或條款和表格結合式。條款式合同,是指用文字記敘的方式,把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的內容逐條記載下來。根據交易的實際需要,按合同習慣順序將文字要求的權利義務關系規定下來。因其沒有規定格式的限制,可以隨合同的內容及雙方當事人的要求隨意增減,所以,常用于非常規性的業務活動合同的訂立;固定合同,是把某項合同必不可少的相關內容分期設計、印制成一種固定格式,在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時,只需把達成的該項協議逐項填寫到表格或文字空檔上即可。這種固定式合同是依業務需要并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比較規范、詳盡,一般無須再增減,也可以避免在簽訂合同時由于考慮不周全而遺漏相關內容。所以常規性的業務活動一般均采用固定式合同;條款和表格結合式,是將某項合同中具有共同性的內容用表格形式規定下來,對于某些非常規性的部分則根據雙方當事人的協商意見,用條款格式規定下來。這種條款和表格結合的形式,比條款式和表格式更具有靈活性,可以讓合同簽訂人有更多鐵選擇余地。
二、經濟合同的撰寫
依據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無論采用哪種格式的合同,其基本內容都包括必備條款的一般條款,其結構形式都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組成。
1.一般條款是指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是否寫進合同的部分,通常包括: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必備條款是指由《合同法》規定,經濟合同中必須簽訂的條款,主要是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如果這部分條款不完善或不明確,必然導致合同糾紛。
2.結構形式。(1)首部。首部包括標題、當事人、合同編號與簽訂地點、時間。標題即合同的名稱,合同的名稱表面看來很簡單,但合同名稱的不同,意味著不同性質經濟行為,因此,可能導致,同一的一個經濟活動,因其名稱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導致不同的法律責任。當事人,指具有法人資格的法人單位和具有公民資格的自然人,在合同標題的左下方,分行并列寫明簽訂合同當事人的單位名稱及代表人或自然人姓名,并在名稱或姓名前面注明誰是甲方,誰是乙方,也可在名稱或姓名的后面用括號注明“甲方”和“乙方”。
合同編號與簽訂地點、時間,在合同產生糾紛時,根據與合同“最密切關系”的原則,在國際經濟往來中,往往是選擇合同適用法律時的依據。通常將此項內容標在合同標題的右下方,分行并列寫明該合同的編號、簽訂地點及時間。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引言、合同條款兩方面內容。引言在合同標題的下方,第一段開始,應將雙方簽訂合同的依據和目的進行交待。如:根據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轉讓方與受讓方根據技術轉讓合同的要,配送互利原則,以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或采用與此相類似的寫法:“為了……目的,根據……的規定,經雙方充分協商,特訂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合同條款主要包括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和酬金、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爭議的解決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這方面內容的簽訂首先要注意用詞準確、清晰,避免使用一“車”、一“堆”等含糊的詞語,尤其是標的,如商品貨物的標的就應包括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或代號、牌號及商標等,其次是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上,要明確,履行期限是指當事人完成合同規定義務的時間范圍,根據不同內容的合同,履行期限有具體所指內容,例如:購銷合同,履行期限指供貨時間和因質量而引發貨物退換時間。勞務合同,履行期限指勞務起止的期限。經濟合同必須有時限要求。
(3)尾部。這部分主要是雙方當事人的落款,要寫清楚雙方當事人的有關情況,主要包括: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雙方單位住址、電話號碼、電報掛號、傳真號碼、郵政編碼;雙方開戶銀行、銀行開戶名、賬號。必要時由雙方自愿可請有關機構鑒證或公證,鑒(公)證機構可在雙方當事人情況欄后簽署有關意見。
三、撰寫經濟合同應注意的問題
1.嚴格遵守《合同法》的要求。經濟合同是依據法律規定而簽訂的,這是與其他文書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撰寫合同時,應嚴格遵守《合同法》的規定,在其內容上、簽訂的程序上,都不得與國家法律和法規相違背。否則將屬于無效合同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2.格式規范。經濟合同是規范性文體,一般具有固定的格式以保證合同條款的齊全。對于因特定需要而簽訂的合同,需要在撰寫時認真斟酌,要采用規范形式,合同條款要詳細,周全。
3.語言準確。合同的語言要求嚴謹、無歧義,標點正確,有關數字準確,計量要采用法定單位,涉及技術問題的,要正確使用術語。以國際貿易術語中的CIF術語的應用,按照國際商會《2000通則》的規定,在CIF術語下的交易條件是成本加運費加保險,雖然此術語下后面標有到貨的港口名稱,但風險和費用的劃分是在裝運港口越過船舷后轉移給買方。此術語是典型的裝運合同,但如果在合同中標有賣方保證在某年某月或某一時段將貨物運送到某地時,就視為修改了CIF合同,將裝運合同的性質改變為到貨合同,從而加大了賣方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導致賣方利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