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陜西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開發較早。但近年來,正當國內外旅游業蓬勃發展時,陜西旅游業卻呈現出與資源不符的緩慢狀態。本文以翔實的數據對陜西旅游業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陜西旅游業 現狀 因素分析 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游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游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陜西是旅游資源大省,旅游業一直是陜西的支柱產業,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已成為目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陜西旅游業的現狀
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蘊,賦予陜西“中國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稱號。 早在1980年代旅游業初興起時,陜西就憑借諸如兵馬俑、法門寺、大雁塔、古城墻等知名的人文旅游資源,一躍而成旅游大省,享譽中外。然而近年來,正當國內外旅游業蓬勃發展時,陜西旅游發展卻呈現出與資源不符的緩慢狀態。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陜西的旅游收入不僅早已不能和昔日并駕齊驅的北京、上海相比;而且也遠遠落后于同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尤其是云南旅游不論在國內旅游收入上還是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上均已超過陜西。
表1 2000年~2005年全國主要省市旅游收入及增長率對比表
資料來源:歷年各省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各省市旅游統計便覽整理(旅游收入由國內旅游收入與國際旅游收入加總獲得)。
因而相對于陜西旅游資源,無論從年接待量還是從旅游收入及增長率來看,陜西的旅游業均發展不足,有待提
升。
二、影響陜西旅游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1.旅游市場主體弱小、競爭力弱
陜西地處西北,經濟發展較慢,旅游業長期投入不足,與之配套的文化、娛樂、交通、通訊等建設落后。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對游客在住、食、游、購、行五方面的調查,約有50%以上游客表示不滿,有61%的游客對陜西旅游的總體評價為一般。旅游業的投入不足是導致陜西旅游市場主體弱小、競爭力弱的關鍵因素之一。
表2 游客評價調查表
數據來源:李釩、韓芳《陜西旅游業的現狀與發展思路——陜西省旅游市場的調查與分析》
2.旅游產品綜合開發不足,后繼產品開發不力
陜西對外開放的旅游景區(點)已達170多處,但旅游產品結構比較單一、雷同。多年來陜西基本上都是以文物旅游為主體的旅游產品,游客來到了這些文物景點,只能全神貫注地聽講解員講,靜態觀光和動感體驗未能結合,感覺單調、辛苦。
而陜西獨特的自然資源如大陸東部最高山峰——“六月積雪”太白山、漢中南湖、朱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的故鄉——佛坪自然保護區、生物基因庫——秦嶺自然生態保護區等,卻一直掩蓋于人文資源之下少為人知,導致了形式上的旅游產品種類單一,后繼產品的開發不足,人們對于陜西旅游的印象至今停留在“白天看廟,晚上睡覺”這個層次上,產品結構沒有形成持續吸引力。
3.區域旅游發展不平衡,旅游目的地單一
各市之間旅游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國際旅游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從表3可以看出,西安接待的國際游客一直占全省的70%以上,國內游客占39%以上。陜南、陜北和關中東西兩線尚未與西安形成有效的互補之勢 ,不但浪費了周邊豐富的旅游資源,也阻礙旅游產品群吸引力的構筑。對此云南剛好相反,構筑以昆明為中心旅游集散地,輻射周邊麗江、石林等著名景點的形成旅游網絡區域,從而增加了游客逗留時間和旅游收入。
表3 2001年~2005年陜西、西安接待游客數量表
資料來源:歷年陜西省及西安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有關陜西旅游業發展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對策一: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投資力度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陜西應抓住機遇,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對旅游業的投資,在解決旅游業的資金問題時可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政府通過適當的方式指導和支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降低商業性投資成本,營造適宜社會資金投入的氛圍。對公共投資之外的經營性項目,主要通過市場運做,社會融資的渠道。如建立股票資本市場、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建立旅游服務信貸金融機構、鼓勵企業個人投資旅游等來完成。
對策二: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改善旅游產品結構
陜西旅游資源的最大特點和基礎是文物,因而陜西旅游要大發展就必須“依托文物”,利用陜西文物古跡的壟斷地位和已有的知名度,在保護和開發文物旅游資源的同時,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層次開發,增加增強產品的參與、體驗性。另一方面又必須“超越文物”,針對市場需求,除觀光產品外,還要開發休閑、娛樂、健身等多種功能的旅游產品,使旅游產品多樣化。陜西地處中國腹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以依據自然條件進行區域整合,建設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旅游板塊,如:發揮陜南漢水流域和巴山地區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建設具有陜南休閑生態旅游板塊;依托秦嶺獨特的資源,打造秦嶺生態旅游板塊等旅游景區。
對策三:整合旅游資源,開展區域合作和聯合促銷,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旅游網絡
“十五”期間,陜西投資160億元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狀況已經發生質的飛躍。交通的發展必然促進旅游的發展,以西安為中心點,將周邊市區的旅游資源串連起來形成旅游網絡的時機已經成熟。陜西應以此為鍥機,有意識的整合旅游資源,借助優勢疊加和資源互補,充實旅游活動內容。同時,開展區域合作和聯合促銷,從而強化陜西旅游形象并豐富其內涵。陜西近年來根據旅游資源特點,開發了六大旅游板塊就是很好的嘗試。
對策四: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開發新的客源市場
陜西旅游業要向縱深發展,必須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開發新的客源市場。首先,隨著中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陜西應抓住機遇,積極開發新的客源市場。其次,加大著名景點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旅游資源等的申報推介工作,提高陜西旅游產品品牌品位。最后,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注意創新,運用整合營銷、網絡營銷、突出產品、突出溝通,注意國際國內市場相結合,從深度廣度上下功夫,把陜西旅游資源大省真正變成旅游經濟大省。
四、結語
發展旅游產業的實質是通過開發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產品,來吸引客源,從而拓寬并穩固旅游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因此陜西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對旅游資源進行更為有效的配置、管理和利用,調整產業結構,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大旅游產業,從而實現旅游業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碧:關于發展陜西旅游業的思考[J].陜西經貿學院學報,第15卷第一期2002.2
[2]李釩韓芳:陜西旅游業的現狀與發展思路——陜西省旅游市場的調查與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3]馬瑞妮:發展陜西旅游淺析[N].中國西北旅游網,2005.3.29
[4]國家旅游局張希欽副局長談陜西旅游業[N].《陜西日報》 2002.12.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