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外匯儲備已過一萬億美元,巨額儲備既折射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存在的內外部非均衡問題,也是對央行新的外匯管理模式的檢驗。本文通過對我國外匯儲備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外匯儲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外匯儲備 風險 對策
一、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
國際儲備是一國或者地區官方擁有可以隨時使用的國際儲備性資產,主要包括:貨幣當局持有的外匯儲備、黃金儲
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普通提款權與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作為一國(或地區)貨幣當局持有的可以隨時使用的可兌換貨幣資產,在儲備資產中最為重要。
我國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持續雙順差,直接造成我國外匯儲備高增長。外匯儲備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2006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就已經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一;2006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2006年11月,我國外匯儲備突破10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激增給宏觀經濟運行制造了風險隱患,規模失控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據國際組織預測,今后四五年內每年仍約有1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的增加局面,這就給我國央行及宏觀經濟管理帶來嚴重的挑戰:一是國內貨幣供應的調控壓力驟增;二是尋找外匯儲備新的管理模式。
我國歷年外匯儲備情況統計(1993年~2006年9月)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05年、中國經濟統計快報2006年
二、巨額外匯儲備的風險分析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與體制轉軌時期,又是一個發展大國,外匯儲備充足,固然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能力,保障金融安全,維護我國的對外信譽,對于外國熱線投機者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是,外匯儲備持續快速的增長給我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帶來了潛在的危險。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通貨膨脹壓力增大
外匯儲備來自于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方面意味著大量商品出口至國外市場,導致國內商品供應量減少,對貨幣的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19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了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央行為收購順差帶來的外匯又要投放大量基礎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至2006年底已過萬億美元,相當于央行增加了超過80000億基礎貨幣的投放,通過貨幣乘數的放大作用影響物價,最終形成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2.外匯閑置與貶值的風險
我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近段時間由于美元的持續貶值使得外匯儲備相應縮水,帶來的資產損失不可小覷。我國已經告別了資金短缺時代,并在一定程度上進入資金相對過剩時期。其表現一是銀行出現大規模的存差,到2002年底存差總量就已達到4萬多億元人民幣;二是出現持續性的資金外流,據最保守估計,每年外流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外匯儲備激增與資金相對過剩的金融市場特征極不相符,說明大量外匯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也使我們有必要對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意義進行重新思考。
3.“斯蒂格利茨怪圈”現象擴大
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指出:“把所有借債國的資產負債表合在一起看,就好像是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以較高的利率從發達國家借錢,然后以國庫券和其他低回報率證券的形式把大部分錢再借給發達國家”。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怪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用優惠政策等超國民待遇引進外資,同時將巨額外匯儲備存放在國外銀行或者投資低回報的美元資產,如購買美國國庫券。由于外商在我國直接投資的收益率高于我國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如果外匯儲備繼續增長,“斯蒂格利茨怪圈”會進一步擴大,造成更多的國民福利損失。
三、外匯儲備管理的政策建議
一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內外均衡。在我國經濟內外失衡并存的結構中,外部失衡是外在表現,內部失衡才是根源所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是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結果,而持續15年左右的雙順差又是我國長期實行出口導向政策導致中國經濟存在內外失衡和市場扭曲現象的結果。協調經濟的根本途徑是要轉變中國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經濟建立在以內需為主的基礎上。關鍵是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退休養老、醫療保險及住房制度等,促進居民消費水平整體提高。如果內需能夠得到提高,那么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能得到緩解。
二是逐步推進意愿結售匯制。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結匯和售匯在經常項目下一直是放開的,而我國主要的進出口是由外資企業創造的,再加上大中型進出口企業的用匯也基本放開,所以實行意愿結售匯制不會給外匯市場造成大的沖擊。企業和居民持有一部分外匯可以減輕我國外匯儲備過度的壓力,同時對于外匯體制的完善和外匯市場的活躍也具有積極作用。
三是提升外匯儲備管理理念,拓寬外匯運用渠道。要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經營管理外匯儲備,轉變思想觀念,將外匯儲備投資的收益性放在管理的首位,并從國家戰略角度考慮富裕儲備的多元化運用渠道。近年來,我國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注資改制國有銀行,不但促進了國有銀行改革,也提高了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為化解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的高風險,可嘗試外匯儲備證券化以釋放過多的外匯儲備;也可適當引入戰略儲備政策,購買全球戰略性物資,建立戰略儲備,提高宏觀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9
[2]王元龍:萬億外儲亟待體制激活.[J]瞭望.2OO7.1
[3]余維彬王凌云: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的啟示.[J]銀行家.20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