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騎著自行車“小黑驢”去一家銀行領取退休金,前后不到10分鐘,營業大廳外邊的“小黑驢”便不翼而飛。我分析丟失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市政管理人員整頓市容時當成垃圾清理走了,二是猖獗的“小蟊賊”順手牽羊偷去賣破爛了。
“小黑驢”從買到丟,屈指算來,已整整40個年頭了。我與它結下不解之緣的時間,應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我的學生時期。那時我已經念師范,在校學習時比較偏愛寫作,利用業余時間曾在《泌陽報》、《南陽報》等地方小報上發表過“豆腐塊”。俗話說得好,圈里沒馬驢出差。因此,我也被當成“筆桿子”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就把我借調到公社,當上一名不在編的新聞專干。那時,3年自然災害已過,10年動亂蜂起,交通閉塞,商品匱乏。領導為方便我的工作,特意去縣城批條子,給我弄回一輛自行車指標。當我籌足160元現金把這輛嶄新的“永久”牌28型加重自行車推到公社機關院內時,機關干部圍上來一群,這個按手鈴,那個摸車把,個個羨慕不已。看它是黑色,個頭又大,就取名“小黑驢”,“小黑驢”的名字就此叫開了。我對“小黑驢”愛護備至,翻溝過河時怕它濕水沾泥,總是扛著走,回到家第一個任務就是擦車子,擦后用木板支撐著車輪,用單子罩著車身,生怕落灰生銹。
40年來,我與“小黑驢”一起經受著風風雨雨,也共同走過許多坎坷之路。40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使“小黑驢”破損不堪,早成廢料。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步入了耆老之年,但業余愛好在人生棋譜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新聞寫作是我夕陽余熱中的最佳選擇,今后我將利用《會刊》陣地,退而不休,筆耕不輟,沿著“小黑驢”所跑過的路,默默無聞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