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物流金融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理論,對于物流企業及其他行業的融資困難的企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論述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開展什么樣的物流金融服務,以及在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樣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第三方物流企業 物流金融 服務
一、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的物流金融服務
1.代收貨款。代收貨款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將貨物送至收貨方后,代發貨方收取貨款,并在一定時間內將貨款返還發貨方。出于方便或電子結算的要求,第一方與第二方可能委托第三方物流代為收取貨物款項,以加快資金回籠速度。從第三方物流的角度來看,收的是現款,而由于時空、各種技術條件等限制,其不可能及時向供方返款,真正返款時往往已經是收款后的十天或更長時間后。這樣,在第三方物流的賬戶中,由于不斷收款付款從而積淀下一筆非同小可的資金,從而不僅能因為方便客戶而提高其滿意度,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現金流。
2.墊付貨款。發貨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墊付扣除物流費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貨款,第三物流供應商向提貨人交貨,根據發貨人的委托同時向提貨人收取發貨人的應收賬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與發貨人結清存款。這樣一來既可以消除發貨人資金積壓的困擾,又可以讓兩頭放心。在墊付貨款模式中,除了發貨人與提貨人簽訂的《購銷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還應該與發貨人簽訂《物流服務合同》,在該合同中發貨人應無條件承擔回購義務。
3.融通倉業務。融通倉是一種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綜合管理的創新, 其內容包括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中介服務和風險管理服務, 以及這些服務間的組合與互動。融通倉的核心思想是在各種流的整合和互補互動關系中尋找機會和時機;其目的是為了提升顧客服務質量、提高經營效率、減少運營資本、拓寬服務內容、減少風險、優化資源使用、協調多方行為、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和增加整個供應鏈競爭力等等。實踐中主要可分為倉單質押和保兌倉業務。
4.貨物質押和監管的內涵。“貨物質押和監管”是銀行、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同完成的動產質押與廠商銀行互動的產物,它是指企業以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小、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而且符合要求的產成品或其采購的原材料抵押作為銀行授信條件,然后在其后續生產經營過程中或質押產品銷售過程中分階段還款,運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進行信息整合,由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銀行綜合業務服務,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質押物品的監管、價值評估、信用擔保等服務,從而架起銀企間資金融通的橋梁。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問題
1.物流金融業務各主體間的風險不對稱。在金融物流的信貸業務中,涉及眾多市場主體,由于在分擔風險方面還沒有建立互惠、互利、互相制約的計劃,各主體只片面強調規避轉嫁風險,造成風險與收益之間的不對等,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貸風險。銀行、制造商(銷售商)、物流公司之間的風險劃分關系不一致,貸款銀行處于提供信貸服務的壟斷性地位,會采取各種方式規避轉移風險,但最終卻可能承擔更大風險。
2.物流金融信貸業務經驗尚少,風險管理方法技術相對落后。銀行開展物流金融信貸時間短,在風險管理方面經驗積累不足,又受到各種制度、法律的瓶頸制約,操作疏漏和失誤難以避免,主要問題有貸款資金渠道狹窄,籌資方式少;貸款工具缺乏靈活性;銀行風險管理手段受到外部環境限制;內部監控系統還不完善等。
3.大部分物流企業規模比較小、自身信用度低。物流企業大部分規模比較小,自身的信用顯的不足。只有具備一定條件的專業物流企業才能作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中介人,成為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的可靠保障,成為銀行和工商企業間的安全、暢通的橋梁。
4.外界環境會弱化風險防范手段效果。轉移風險的手段主要是信用制度、質押制度、擔保保險制度,但是制度安排本身的缺陷和運行環境的問題,弱化了防范風險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風險。如發揮信用制度作用的難點在于企業信用檔案不健全,信用評估機制尚未健全,在我國現階段質押制度的功能十分有限,存在標準倉單設置難,質押登記制度不健全,質押物處置難等問題。
三、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建議
1.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與客戶及銀行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信用機制。第三方物流為客戶提供金融物流服務的基礎是對客戶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建立信用機制,在提供金融物流服務的過程中,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防范金融風險。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使銀行的貸款化為不良貸款, 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為銀行提供可靠的信息,和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取得銀行的信用, 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金融服務中的效率問題。
2.金融機構的大膽創新,提高信息技術的水平。金融物流是金融業與物流業的一個有機的結合,就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完成, 銀行要成立專門的部門, 通過對物流了解的專業金融人員去管理、操作,設立相關的適合金融物流特點操作模式。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該類金融創新產品的提供也離不開第三方物流的支持,這是因為業務開展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了解抵押物、質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區域、承銷商,需要察看權力憑證原件,辨別真偽,這些工作由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提供相應的信息。
3.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度。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時間段,大部分都是具有很單一功能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的信用度不高是制約物流金融發展的巨大障礙。當務之急是將小物流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后,信用度自然上升,有利于開展物流金融業務。
參考文獻:
[1]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2):11-14
[2]林勛亮: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思考[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5,6:16-20
[3]顧建強王銳蘭:金融物流—現代物流服務的新領域[J].市場周刊,2006,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