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系統的介紹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內涵,并將二者進行了科學的比較,對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特點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基礎上,將定性和定量方法應用在管理中。最后,得出結論: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結合起來應用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關鍵詞]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謂定性分析,就是對于事物的質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事物的質是它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部所固有的規定性。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人的觀察分析能力,憑借知識、技術、經驗和判斷能力,應用邏輯思維方法,從研究事物質的角度出發來分析事物的特征、發展規律及其與他事物之間的聯系,其分析過程及結論是用文字描述來表達的。
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對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或者“是不是”的問題。我們要認識某種現象、對象,首先就要認識這個對象所具有的性質特征,以便把它與其他的對象區別開來。所以,定性分析是一種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過程。定性分析有兩種不同的層次:一種是研究的結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沒有數量化或者數量化水平較低;另一種是建立在嚴格的定量分析基礎上的定性分析。
定性認識,是判定研究對象實體是否存在、結構如何、各要素之間具有何種聯結等。它是認識事物的開始。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定性研究是指搜集研究對象活動事實的描述性資料并以語詞分析其中體現的特征、關系和變化的方法。這種研究范式主張研究者盡可能在自然的背景中搜集書面的、言語的、行為表現的資料,以自己的“價值理解”整體性地闡釋綜述資料的多重含義與結構,歸納分析資料中包含的主題、模式和意義,發掘事實中體現的狀態和趨勢,形成分析結論。
二、定量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謂定量分析,就是對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速度、程度、以及構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等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定量分析是指在科學研究中,用可以量化的標準去測量事物,通過定量分析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研究,定量分析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蒲兄械亩糠治鲋饕薪y計分析和測量方法,而統計分析又分為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定量研究是對活動事實數量方面的特征、關系和變化予以測量分析的方法,代表實證主義或經驗主義的范式。在這種范式看來,事實外在于研究者而存在,二者彼此分離形成互不相連的二元關系,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保持“價值無涉”。為此,研究者通常專門設計新的測量和調查工具或修訂現成的業以證明有效的工具,抽樣測評研究對象的運行狀況,客觀搜集定量數據。然后用一般的描述統計方法,計算數據的各種統計量;用推斷統計方法確定變量之間或變量與從樣本到總體概括出的結論之間的數量關系。定量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數字描述事實與結果,以數據做工具分析事實與結果。
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測定對象目標的數值,求出其與各相關要素間的精確的經驗公式。它是一種具有確定邏輯結構的認識,這些邏輯結構的不斷展開就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實現。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比較
任何事物都同時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因此,事物的認識既需要定性認識,又需要定量認識。對于任何科學研究領域來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說是兩種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們也是兩種互相補充的分析方法。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性質的差異,在不同研究領域和研究項目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定量方法用直觀的數據來表述分析的結果,看起來一目了然;但常常為了量化,使本來比較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模糊化了,有的意見被量化以后可能被誤解和曲解。定性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定量方法的缺點,可以挖掘出一些蘊藏很深的思想,使科學分析的結論更全面、更深刻;但它的主觀性很強,對科研人員本身的要求更高。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定量化的嚴格的觀察、測量、統計、計算和表述,不能對特定事件給出嚴格的描述、說明、解釋和闡述。其次,它不具有嚴格的操作規則或實踐規則的約束,因此,研究結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在主題、對象、時間、空間和條件等各個因素之間均具有很大的跳躍性,從而強化了研究者的背景知識對分析結果的“污染”,具有不精確性。再次,定性分析是以經驗描述為基礎、以歸納邏輯為核心的方法論系統,它的推理缺乏嚴格的公理化系統的邏輯約束。由于定性認識具有上述局限性和相對性,故在定性認識的基礎上,應該對事物進行定量認識,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清晰、準確、普遍的認識。
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比較
事實上,對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導致對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確的定性。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應該是統一的,相互補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學、準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
從科學認識的過程看,任何研究或分析一般都是從研究事物的質的差別開始,然后再去研究它們的量的規定,在量的分析的基礎上,再作最后的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
四、管理學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應用分析
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各有特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確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的優缺點,促進二者互補整合,對于提高管理績效,促進管理科學化、最優化,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作為一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定性管理的優點主要是:首先,它具有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特點,基礎性、直觀性、通俗性強;其次,定性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無需經過復雜的考量和繁難的公式計算即可付諸實踐,可以節約物質和時間成本,便于搶占先機、先發制勝;第三,定性管理能夠緊密結合實際,并由于其視域廣闊,有利于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隨機應變,贏得主動權。定性管理的缺點也比較明顯,主要是管理理論、原則和方法往往比較籠統模糊而不易被精確認知、科學掌握,在傳播過程中信息扭曲多,難以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和數字化時代的高標準、嚴要求。
與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一是科學先進,富有時代感。定量管理所涉及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大多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興起的運籌學、數量經濟學、系統論提出的一些數學方法。二是高度精確,具體可靠。定量管理由于其理論、原則和方法比較科學且可操作性強,其手段切實可行,能夠解決定性管理所不能解決的高難度復雜問題。定量管理的缺點主要有:一是不能脫離定性分析而獨立存在。定量化分析須以正確的定性研究為基礎,離開對事物性質和本質的正確認識,再精細的管理方法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二是對無需量化的對象進行量化,顯得多此一舉。誠如一位管理學家所說:教授們用滿滿的三大黑板來證實一個直覺上顯而易見的問題,近乎迂腐,大可不必。三是對難以量化的對象無能為力,或因成本過高而得不償失。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辯證統一,對事物僅僅進行定性分析或定量研究,都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全貌,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形而上學的主觀片面性。只有將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反映和表明事物的性質與特點。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作為管理形態的兩種不同方式,既相互區別、相互對立,各有其內在規定與內涵特點;又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相互滲透、相互貫通。定性管理無能為力之時,往往正是定量管理大顯身手之機;定量管理一籌莫展之處,常常正是定性管理長驅直入之地。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都是管理科學化、最優化的必要途徑,二者缺一不可。定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基礎、前提和先導,定量管理是定性管理的延伸、拓展和升華。沒有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就會失去目標、流于形式,就無真正意義的定量管理;沒有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就會變得難以捉摸,不易確定。因而,必須把定性管理與定量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團唐鈞:非營利機構評估——天津鶴童老人院個案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版
[2]殷伯明等:教育系統動態測評方法與實踐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挪威]T·哈維爾莫.經濟計量學的概率論方法[M].商務印書館,1994,(5)
[4][美]丹尼爾·貝爾. 當代西方社會科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5]李健寧: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定量化分析[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人民日報》,2005年05月23日,第九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