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環境會計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會計學科的重要分支,在西方發達國家,這已成為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由于我國環境會計起步較晚,理論研究尚不成熟,實務更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環境會計的目標、主體等內容出發,提示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基本要點,結合我國環境會計現狀,筆者提出了幾點思考和措施。
[關鍵詞] 環境會計 環境準則 信息披露
一、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要點
1.環境會計的目標。環境會計目標是在一定的環境或條件下,環境會計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大多數學者把環境會計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但是其中的內涵不同,有的把基本目標定位于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環境會計的具體目標是充分揭示相關的會計信息。而環境會計目標必須是體現環境會計的本質,環境會計的產生是基于可持續發展,所以環境會計的目標就是為了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用信息。
2.環境會計的對象。構建一套理論體系,首先要確定其對象。環境會計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開發維護與使用成本及社會對資源的消耗利用所產生的收益與價值。
3.環境會計的基本原則。一般而言,傳統會計中的各項原則基本上都應予以繼承。但是,環境會計面對著許多傳統會計所沒有接觸過的新的問題,它在諸如研究對象、會計目標、會計假設等基本理論問題上與傳統會計有別,在程序和方法上也與傳統會計存在差異。那么,環境會計必然要有一些自己所特有的會計原則。筆者認為,這些原則主要體現為六個方面,即: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外部影響的內部化;社會性;法規性;一定的靈活性;強制披露與自愿披露相結合。
4.環境會計基本假設。環境會計同樣需要基本假設來作為其開展核算的前提條件。與傳統會計基本假設不同的是,環境會計并不偏向于只采用貨幣計量,而是采用多種計量屬性,以滿足環境問題多樣性與資源利用復雜性的需要。在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計量上的模糊性特征,若只采用單一的貨幣計量,則難以客觀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環境責任。因此,環境會計的計量可以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貨幣計量為主,同時兼用實物單位甚至文字說明等多種計量屬性,以全面揭示會計主體的環境信息。
5.環境會計的披露體系.我國在環境會計披露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且是被動性,只有一些污染較嚴重的企業在報表上反映一些環境信息,且多以排污費、管理費形式出現。其披露形式具有多樣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貨幣信息,也有以實物、技術等指標表示的非貨幣信息。目前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一方面借鑒財務報告的思路,利用財務報表、報表附注以及財務情況說明書來提示因環境問題引起的財務影響;另一方面編制專門的環境報告來提供企業的環境績效狀況。
二、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措施
1.建立有關環境會計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目前,國外現行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不盡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統一的、可操作的會計準則作為指南。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應當充分吸取這一教訓,及時制定相應的環境會計準則。在準則制定過程中應廣泛吸納各方面意見建議,以確保其可行性、科學性和規范性。但是,鑒于環境問題的特殊性,環境會計信息系統也有其自己的特點,畢竟它是一個新興事物,許多理論問題尚待探討,而且也沒有實踐經驗的支持,因此,在構建環境會計信息時我們必須遵循繼承、借鑒與創新的原則。
2.必須切實加強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新領域。結合我國環保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考慮如何應用會計理論與實踐,推動環保產業健康規范發展。而政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應采取措施傳播環境會計的基礎知識,如介紹國內外動態,設置相關課程開展培訓和教育,利用出版物、網站、學術會議等形式宣傳。總之,政府、研究人員、企業、會計理論界、環境組織應加強合作。
3.培養高素質的環境會計師,適應現代環境會計需要。由于環境會計具有技術性、專業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需要高等數學、數理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且涉及多種環境知識,如環境經濟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法學等,要求從事環境會計的人員不僅要有會計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具備社會學、工程學和環境學方面的知識。我國現有環境會計人員大多出身會計專業,缺乏系統的環境會計知識,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培養精通環境會計工作的通才,為環境會計準備人才資源。
4.關于進行環境會計試點工作的措施。在中國實行環境會計,不能照抄照搬國外辦法,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可以將環境會計分成若干個階段,分對象 、分階段實施,先在強污染行業和企業試行,取得經驗后逐步在全國推廣。建議環境會計的實話先從綠色食品和用品入手,將環境資源用直接損益法計入成本,試行兩筆帳并行法,先以不計算環境資源成本原始帳為準,以環境會計帳做參考。在取得切實可行經驗后,再不斷修正完善,再逐步推行。
5.建立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準則體系,并實行環境會計信息獎懲制度。實踐已證明,我國的會計和信息披露規則只能是由政府制定,環境會計也不例外。要在企業中全面、系統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如環境會計的計量、成本確認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識,理論認識也未達到一致;會計市場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規范、內容不真實的現象等,政府監管機構必須考慮制定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體系。
參考文獻:
[1]葉陳剛金慧:試論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趨勢[J].財會通訊,2005(6)
[2]李露: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障礙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11)
[3]鄭敏:對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及其應用的幾點思考[J].河北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04(12)
[4]孟凡利: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其相關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