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農村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大批涉農街道的誕生,但相應的服務業發展,特別是作為區域發展指導的服務業規劃的建設卻非常落后。因此,需要在政府、企業、專家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科學的規劃,建設好新城市,滿足各方對現代服務業的需求。
[關鍵詞] 農村 街道 服務業 規劃
一、涉農街道開展服務業規劃的意義
中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加速了農村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圍。但是,很多剛剛從農村轉變為城市的地區,特別是最基層的鄉鎮,雖然名稱上變為了“街道”,但區內仍然保留大量農村的“影子”,其社會、經濟發展卻無法找到城市化后的切入點和發展方向。因而使中國很多涉農街道的“運營”思路與策略,缺乏轉型后的質的提升。
1.涉農街道的現狀與迷茫
根據建設部門統計,從1978年至2005年,全國城市總數從193個增加到661個。至2006年末,全國城鎮人口57706萬,城鎮化水平43.9%。其中,城市化后的、新興的涉農街道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涉農街道在一定區域內,成為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中心。
但是,在涉農街道的城市化進程中,產業選擇的迷茫,經濟需求與環境保護沖突的迷茫,政府職能轉型后的迷茫,對本地特色的把握與建設期望的迷茫,缺乏現成標桿的迷茫,規劃能力缺乏的迷茫,等等,這些都影響政府施政的效率與效果,影響企業在區域內大展宏圖的信心與決策。
而如果是無序的發展,可能讓后來者需要償還無盡的“債”。所以,涉農街道的各類相關群體都需要認真規劃自己的未來。
2.服務業對涉農街道發展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中,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從宏觀來看,服務業引導工農業生產的取向并為其服務,促進了居民的消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產生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引領著生活趨向,它已經從我國國民經濟的末端行業發展為引導產業。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4.2%,增長到2005年的39.9%。2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要求,“十一·五”服務業占GDP比重還要增加3個百分點3。
即便從對涉農街道最直接的利益來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擴張的加快,區域內的需求產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面富裕的農民不再滿足于“小賣部式”服務業的服務,另一方面隨著城市擴張而進入“新農村”的現代產業和城市居民,更加不滿足于當地原有的服務業配套,甚至因為服務業落后而中止了向新家園轉移的進程。
因此,服務業對涉農街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大部分原有制造業基礎薄弱的地區,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吸引人口的進入,更可以成為吸引其他更高層次制造業和服務業進入,以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3.涉農街道開展服務業規劃的意義
但是,計劃經濟時期造成的長期以來的“輕商”意識,抑制了服務業與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的科學配套發展,特別是在經濟長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服務業因無規劃而無序發展的現象尤為明顯。突出表現就是對服務業的發展戰略、產業規劃、政府投入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重視程度遠遠不足。這種環境與當今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符,不利于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進而會影響當地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因此必須提高社會,特別是提高政府部門對服務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從源頭抓起,做好服務業規劃,保障新興的涉農街道的服務業科學、有序、順利地發展。
涉農街道作為我國基層的行政單位,其工作即直接面向各個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家庭,又必須具備一定的宏觀意識,因而面臨的即要是具體而微的可操作性工作,同時又必須兼顧區域的系統發展。這就要求這里的服務業規劃必須有別于那些戰略性、概念性較強的規劃,而應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落地需求的規劃,同時又能與區域宏觀發展緊密結合。因此,這種規劃對于政府、專家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需求,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在國內尚未見成熟的、已經被實踐證明有效的研究成果。作者根據近幾年的一些工作成果和經驗,對涉農街道開展服務業規劃的問題進行一些探討,為中國涉農街道的發展定位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二、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的基本思路
由于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的特殊性,因而基本思路應該是以政府的充分重視和實際的工作為基礎,以企業的積極配合和資源的注入為動力,以相關專家的智力和經驗的支持為保障。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做出科學、有益、可行的服務業規劃,為當地服務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和諧打好基礎。
1.政府的重視是基礎
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是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1)認清服務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由于農業是農村經濟的主體和國家生存的命脈,使得涉農街道原有的政府,對農業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產業,因而服務業發展失去了政府的支持,服務業規劃也就無從談起。而農村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加快之后,涉農街道又往往會選擇制造業作為奔向富裕之路的快車,服務業的發展在新的時期再一次失去了支持。
但對很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政府來說,服務業應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和支柱。作為涉農街道的政府,在農業轉型后的產業取向上必然面臨“輕”、“重”的選擇。那些具有發展眼光的決策這會發現,由于街道權限的制約,在制造業規模化、環保化,以及集聚效應明顯的時代,發展制造業可能在若干年后,會把本地區變為第二個“藍藻化的太湖”。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按照中國現有的狀況來看,今天的城郊必然是未來的城市。所以,重點發展服務業是于民于己都有利的必然選擇。
而此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就成為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的重要基礎,成為當地服務業快速、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為只有政府才有可能超脫經濟利益,并有能力對這樣大范圍的區域和行業的行為,開展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引導,以保障服務業的有序發展。
(2)認清涉農街道特色與規范發展的重要性
服務業的生存與發展重在特色,特別是大部分涉農街道的服務業基礎較差,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必須具備自己的特色,以獨特的優勢創造生存的空間,創造“和而不同”的環境。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每個地區都具備別人沒有的特色。涉農街道特色的挖掘、定位與傳播,只有由政府完成,才具備相應的影響力。
另外,規劃的重要作用就是指引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相關行為,特別是現在很多省級以下的行政區,缺乏對現代服務業進行直接服務與管理的政府機關,因而相關規范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3)認清服務業規劃是執政為民的重要基礎
服務業規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不僅要解決單項工作的合理性問題,而且又要解決各個單項工程之間相互關系的合理性問題。必須運用綜合的、全局的觀點正確處理城市與鄉村、生產與生活、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遠期等一系列關系。而且,服務業規劃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它表明的是政府對特定地區建設和發展所要采取的行動,也是國家對區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
因此,需要政府把規劃作為履行政府職能、引導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提高施政為民的水平。
2.企業的配合是動力
在街道這一層面,政府的各項規劃必須能夠得到具體的實施,才有實際意義并被各相關方所認可和產生效益。因此,除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外,企業的配合應該是對服務業規劃最直接的影響因素。
(1)為規劃提供推動力
政府規劃的最終目的是為居民和企業服務,其中,企業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政府的收入。特別是服務類企業實行屬地化管理以來,激發了政府關心它們的熱情。
因此,政府的取向將使服務類企業的“發言權”增多加大,從而促進政府對服務業的“投入”。在這個投入中,最重要的不是資金和土地,而是政策和服務。而對于涉農街道的服務類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政府怎樣幫助相關企業看清局勢,并下好“全盤棋”,這就需要服務業規劃。
(2)為規劃提供支持力
那政府能幫助企業下好棋嗎?熟話說“旁觀者清”,政府作為不直接參與經營的“旁觀者”,會更容易發現弈者的優劣勢,并建議“妙招”。但這妙招的來源,必然是弈者通過自己的行棋提供的。
剛剛轉型的涉農街道的政府,即缺乏相關的數據,又缺乏現代服務業規劃的經驗與能力。因此,企業提供的資源將成為規劃的重要支持。用市場的觀點來看,只有有需求,才有相應的市場行為,只有滿足了需求,才能達到運營的目標,這是雙贏的結果。企業對規劃的支持,就是對自身的發展的投入。
(3)為規劃提供拉動力
由于涉農街道政府缺乏充分的服務業經驗,所以,這類現象就可能在當今是一種常態:許多服務類企業憑著自己的市場敏感,會發現那些潛在的需求。他們并不滿意政府招商中的那些項目,而開發出更適合企業和當地需求項目。所以,企業的開發項目可能更具備前瞻性、適用性和“落地”性。走先一步企業的自身規劃,往往又能對政府規劃起到指引的作用。政府通過企業的行為,發現區域的定位與方向,進而系統地整合與優化資源,確立本地的服務業規劃。
3.專家的支持是保障
政府有通過規劃進行宏觀調控的意圖,企業有通過規劃明確經營方向的態度,那么,將他們的需求聯系起來的主要紐帶就是服務業專家的實踐。
(1)保障規劃的科學性
專家介入的重要作用就是,通過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做出科學的預測,幫助政府、企業做好科學的決策。雖然涉農街道服務業規劃基本無章可循,但區域經濟發展的科學經驗與規律是有的,熟話說“萬變不離其宗”,科學規律的指導至少可以保證我們的行為不出大的偏差,不對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造成無可扭轉的不利影響。
(2)保障思路的新穎性
由于涉農街道的服務業規劃對中國大部分政府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因此,專家的介入可以幫助該區域發現自己的亮點。而且,對大多數專家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因此,會激發研究者的創造激情,為這盤棋想出“妙招”。
(3)保障建議的持續性
作為街道服務業規劃的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能夠“落地”。這個新生命的生根、發芽、成長的過程必然會經歷各種坎坷,因而也就需要有人關愛。專家的跟進就成為必然。就像生命學家對新品種都是格外關心一樣,服務業專家也會通過對“新品種”的培育,發現新的價值來源。
當然,除了政府的重視、企業的配合與專家的支持外,當地居民的認同也是重要的服務業規劃影響因素。還有就是規劃的實施,由于服務業規劃通常是作為政府綜合規劃的一部分對區域產生作用的,因而,其既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又要與全局發展鍥合,這也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本文限于篇幅,不作更加深入的探討。
三、結論
涉農街道的服務業規劃要求具體,又缺乏標桿,是很多人不愿涉及的領域。但是,作為新興城區的政府和企業,又認識到其重要性,需要指導工作的信息。因此,要求涉及利益的各方即認識到自身的作用,又善于融入和諧的整體環境中,為規劃好自己發展的這塊空間創造性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