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對我國各地區20余年電冰箱產業發展大量數據處理的基礎上,分析了電冰箱產業集聚發展趨勢,從地理位置、產業政策、相關產業支撐等方面分析電冰箱產業集聚變動的原因,預測分析其發展趨勢,并提出促進我國電冰箱產業良性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電冰箱產業 產業集聚 產業布局 發展趨勢
產業集聚是指生產同類產品或處于相同生產階段的特定產業的企業,或具有直接上下游產業關聯的企業,或其他具有緊密聯系的相關產業的企業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的集中,并形成區內企業之間以地方網絡為基礎的正式和非正式協作的產業體系。我國電冰箱產業經歷20多年的發展后,現已形成了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把握作為白色家電的冰箱產業的聚集狀態和趨勢,對于家電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國家和各省市區產業布局的調整和政策的制定,促進電冰箱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我國電冰箱產業布局變動的趨勢
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增長,家用電器消費急劇膨脹,電冰箱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近20多年異常激烈的競爭,電冰箱總產量從1985年的144.81萬臺上升到2005年的2976.8萬臺,在21年內總產量增長了將近20倍。尤其在90年代初中期,我國家用電冰箱的產量得到迅速發展,年增長率最高達28.7%。但從各省的分布來看,各省份電冰箱產量在全國的比重及排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部分在冰箱業發展初期所占比重較高的省份,在隨后的年份所占全國的比重逐漸降低;一些發展冰箱產業較晚的省份,在前期產量較少,但是產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部分省份逐漸進入全國產量的前幾位。廣東、山東、河南、安徽、江蘇、遼寧、貴州等七省電冰箱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處于明顯上升趨勢,電冰箱在這些地區形成集聚狀態(如下圖)。
注:資料來源:根據中經網數據中心資料整理[2006年5月25日]
圖 產量比重上升地區的趨勢
二、電冰箱產業集聚變動的影響因素
如上所述,電冰箱產業在廣東、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形成了聚集區。總體來看,影響這些省份形成電冰箱產業聚集狀態,實現產量上升,具有以下6方面的因素。
1.走集團化道路,培育知名品牌。集團化的公司在成本結構、創新能力、規模、技術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成長為市場中的主導企業。山東省具有海爾、海信和澳柯瑪等集團化公司的家電企業。創立于1984年的海爾集團,產品從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冰箱產量達500萬臺,全球營業額突破1039億元,品牌價值高達702億元。
2.區域內便捷的信息傳遞和服務。山東省的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大家電生產廠家分別建立了海爾開發區工業園、海信信息產業園、澳柯瑪工業園,三大企業都在生產經營冰箱產品,并且在同一市場上展開競爭,不僅相互之間可以及時、充分地共享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款式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可以進行原材料采購、研究開發、制造技術和工藝、經營方法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互相促進了發展。同樣在安徽省冰箱家電企業已成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了以美菱、榮事達等為主體的省內企業、以康佳為主的省外企業和以西門子、華凌等為主構成的外資企業等三大家電生產軍團。
3.營造有利于企業快速成長的制度和人文環境。山東青島三大家電品牌企業集團的誕生與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著重要關系。青島市把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不斷提升家電產品的技術含量,以確保品牌的塑成和維護,并從制度安排上激勵著企業家竭力擴張企業規模。廣東省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扶持大企業的優惠政策,在土地、貸款、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還建立了容桂、杏壇、大良等工業園區,鼓勵有潛力的企業迅速擴張生產規模。遼寧省大連出口加工區是中國大陸開放程序最高、政策最優的綜合性經濟區域之一。海爾集團因享受免稅、保稅等優惠政策,在此建立了大連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安徽省為外商在安徽省投資興辦企業制定享受免征3%地方所得稅、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額退還國產設備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吸引了西門子、康佳投資。
同時地方政府也有意識地推動企業強強聯合。山東省青島市與廣東省順德市抓住區域家電經濟優勢都在打造自己的家電會展產業,兩地的博覽會還設有專用網站設置網上參展和網上交易功能,通過不落幕的博覽會來彌補展會的時效性不足,生態圈內會展產業成為品牌與生態圈面向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助推器[3]。
4.配套能力強、產業鏈完整的相關產業支撐。具有優勢明顯的產業配套能力和精深完整的產業鏈,節約了原材料的運輸成本,這種供應鏈競爭能力得以吸引和承接國外家電巨頭的產業轉移。廣東順德每個鎮都有為數眾多的配套企業,配件品種齊全,整個順德就如同家電零部件的大型超市,由此亦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冰箱產業。浙江省也具有較低的配套成本優勢,吸引LG、松下、三星國外品牌投資建廠,已占全國家電業零配件生產60%以上的市場份額。
5.實施企業戰略聯盟,盤活資產,產品與市場對接。遼寧省是傳統的家電銷售市場而非生產基地,接近消費者,及時運送產品,才能使新技術發揮作用,使供給廠商對需求做出更快反應。因此科龍電器股份公司認為,將家電生產基地建在銷售市場更有競爭力。所以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立了合資公司——遼寧營口科龍冰箱有限公司,目前產能已達50萬臺。1997年12月海爾集團在政府和廠家的共同努力下對貴州的風華電冰箱進行合資控股,建立了貴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使其走上集約化、集團化的道路,從而挽救了當地的冰箱產業。
6.有序退讓。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湖北、四川、陜西、江西等八省,由于產業結構轉移;體制弊端和所有權模糊導致產品開發、市場渠道和管理的缺失;規模小的民營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等原因,使得這八省的產量處于下降趨勢。
三、結論及建議
1.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業結構升級,冰箱業產能會繼續向山東、江蘇、安徽、河南這四個優勢省份轉移。電冰箱產業鏈的利潤空間在壓縮,繼續降價的空間日趨減小。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生產企業將把核心競爭力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來探索新的發展道路。為此生產企業應加大研究開發投入,開發新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提高產品的差異化程度。
2.隨著產業集聚區的技術擴散,有基礎的貴州、遼寧、陜西、湖南、湖北的電冰箱的產量會保持穩定小幅增長。這些地區冰箱的產能,除了陜西有本地的品牌長嶺外,其他省份的冰箱的產量都由外來品牌進行生產。貴州由海爾生產,遼寧由海爾和科龍生產,湖北由小天鵝生產,湖南大部分由伊萊克斯生產。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區際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進一步發展跨地區的企業集團和戰略聯盟。
3.冰箱的產量將會進一步向強勢品牌集中。行業內的重組和整合將趨于活躍,企業間的合作明顯加強,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未來幾年將是家電行業的高速震蕩期,這種高速震蕩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導致目前家電品牌陣營中兩極分化的趨勢繼續擴大。因此,電冰箱主產區企業在品牌經營上應以主要產品為標志,向相關多元化擴張為重要內容,著力點在于加強品牌的支撐度、厚度與強度,努力增加品牌的內涵與外延。
4.體制和機制是影響電冰箱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基礎較好的國有企業,主要是由于體制和機制問題使冰箱產業從興盛走向衰落。通過資產重組,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企業制度建設步伐。與此同時,國家應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的行政割據,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為優勢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并購掃清體制性障礙。
5.電冰箱產業由東向西的轉移,表現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導產業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電冰箱產業先是從上海向江蘇轉移,爾后又從江蘇、浙江向中部地區轉移。政府應鼓勵企業向主導產業轉移,同時降低體制性退出壁壘。使冰箱產業的生產要素向最需要、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動。政府應對有駁于產業政策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和懲罰性處置,避免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慮對企業通過稅收、銀行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對虧損企業進行援助。
參考文獻:
[1]趙玉林金濤:高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機制與對策——以武漢·中國光谷為例[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8):42~45
[2]朱世強賈生華:中國三大家電產業群[J].營銷與管理,2004(2-3):73~75
[3]周春兵:中國3大家電產業群的演變、剖析與發展思考(上、下)[J].現代家電,2005(5~6)
[4]余東華:中國家電行業的市場集中:從過度競爭到有效競爭[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4):20~24.
[5]孫永杰李黎:家電行業:信息化是發展的必要條件[J/OL].http://www.emanu.cn/article.php 2005~10~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