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企業員工制度激勵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和外部不經濟問題提出了經濟激勵制度和非經濟激勵制度設計的思路和對策,最終在激勵制度和企業文化融合形成良好的激勵制度文化的時候,制度激勵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 委托代理 外部性 激勵 制度設計
委托代理問題是企業制度激勵構建的基本因素,所有者、管理者與員工之間追求的目標差異,責任的不對等,現代契約的不完備和信息的不對稱容易引發員工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其次,管理層配置資源合理流動的高交易成本,員工搭便車的困難控制,權力的不對稱性,制度作用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和員工預期的棘輪效應容易引發激勵的外部不經濟問題。制度的規束和激勵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此作者提出了以下經濟激勵制度和非經濟激勵制度設計的思路。
一、經濟激勵制度的設計
1.基于延期報酬的員工薪酬制度設計。Lazear延期報酬模型的思想是在員工的職業初期支付低于其邊際產出的工資,在職業后期支付高于其邊際產出的工資,這種合同通過加大員工因不努力而被解雇所承受的代價,迫使員工減少偷懶等機會主義行為。這種契約體現了工資制度的剛性化約束,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員工對企業貢獻度的增加逐步加大工資支付比例,其設置要有一個統一的績效考核客觀標準,力求上級在考核下級時主觀意識一視同仁,并且對上級的考核采取制度化約束,設計上應該力求程序的合法合理,起點評價的公平,過程的公開公正,事后反饋投訴機制的順暢和完善的監督機制。并且注意員工勞動供給曲線的先上升再向后彎曲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2.基于錦標賽理論的獎金競賽規則制度設計。延期報酬更多關注的是員工工作中較穩定的工資收入,而錦標賽理論在實踐中可以用來更多關注額外的報酬包括獎金等。Lazear,和Rosen模型的一個基本結論是設置一筆獎金,在競賽中獲勝的員工可以得到獎金,工作競賽可以通過競爭壓力以及與競爭壓力相聯系的報酬,對行為不可觀察和正常的成果出現時間難以估計的員工進行激勵。上級往往以員工的最終成績作為評判,但員工如何和何時能得到這個成績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搭便車還是努力創新得到的。因此獎金設置數量上有合理差距的公平和程序化的工作競賽減少了上級的監督成本,這種淘汰機制有利于員工彼此之間的監督、學習和提升,激發員工的潛能、進取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3.員工人力資本產權化的制度設計。現代企業員工知識型的特征就是擁有人力資本價值,將其價值作為企業的重要財產投入,企業財產權是擁有企業所有權的基礎,人力資本的抵押性能、專用性、團隊性、信號顯示機制的由弱變強等這些能與非人力資本并進的優勢說明了人力資本,尤其是占企業20%數量卻創造了80%業績的高素質員工人力資本產權化道路的正確性。實踐來看,結合M·L·威茨曼分享經濟的概念,一個有效的途徑是人力資本所有者占有合理比例的所有權,包括利潤共享、收益分享、員工持股計劃,股票期權等,關鍵點是企業和員工談判的是勞動和資本對邊際產出的分享比率而不是固定工資。另外一條有效的路徑是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合理比例的控制權,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相互制約,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所有者代表共同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發揮作用,員工的鼓勵參與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二、非經濟激勵制度的設計
1.企業員工績效考核的制度設計。PDCA循環考核法,目標管理法,量表打分法,360度評分法等是現代企業常用的績效評價手段。績效考核的制度設計核心是指標體系選取和權重分配的科學性,在績效計劃,實施,評估,反饋等環節中要進行有效的溝通。考核的主體成員組成應該多樣化和科學化,結合上級評價,客戶反饋,同事評價,員工自我評價等綜合考慮,并且不可忽視政治因素的干擾。績效機制的設計核心是保證企業考核員工所花費的直接間接成本要小于員工投入績效考核整個過程中的成本包括尋租成本等。
2.激勵的人性化制度設計。知識型員工更多關注的是非貨幣化報酬和精神層次的需求。制度激勵設計也應該努力為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的融合搭建平臺。第一,員工的職業生涯制度設計。激勵制度上充分體現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會給予員工成就感、歸屬感、忠誠感。幫助員工制定出自己的臨時目標,年度目標,生涯目標并給予制度上最大的支持是重要的。第二,給予員工最大發展空間的制度設計。每一位員工安排到最適宜他的崗位,實行工作的輪換,工作內容的豐富化,賦予他們更高的挑戰性工作將有效激勵他們的志趣。建立可以預期的暢通透明的晉升渠道和多方位的晉升結構,給予員工充分的培訓機會,建立真正的學習型組織也是重要的。第三,團隊制度的建立和創新授權參予機制。團隊是管理的最佳組織形式,它兼具能力的聚合,結構的自組織,行為的高度凝聚力,能培養責任感和高效的執行力,并且充分適當地授權機制將給予員工最大的積極性。
3.企業制度激勵文化的設計。企業激勵制度與激勵文化一定要和諧共生,當制度激勵文化成為員工自覺的意識形態時,這種外顯文化和內隱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將發揮最大的合力。企業文化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共生共存的管理哲學,制度的剛性和文化的柔性將為制度激勵的空間開辟廣闊的舞臺,為加速員工的認同感和忠誠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志強蒲勇健:人員管理的經濟方法:過去的成就與未來的方向[J].管理工程學報,2006,(1)
[2]袁慶明: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