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涉外企業員工在涉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實例分析,運用語用學理論探討了英語教育中加強培養企業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 語用能力 語用失誤 英語教育 涉外企業員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申奧成功和2010年在上海將召開的世博會,作為國際性語言的英語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涉外企業員工在涉外交際中常有語用失誤現象,導致交際失敗,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育中加強涉外企業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得體地使用英語,減少語用失誤現象,促進企業跨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涉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所謂“語用失誤”指的是“在言語交際中導致交際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滿交際效果的差錯。語用失誤主要表現為說話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語言和文化社區的表達習慣,或者說話不合時宜等。涉外企業員工涉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具體表現在員工用英語與英語國家人士進行交際過程中不了解語境以及他們的文化習慣而造成誤解或談話中斷,致使交際失敗而達不到預期效果。請看下面幾組情景對話。
例1.一位中外合資企業的經理稱贊中方女秘書做了出色的工作,對她說:“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可是女秘書立即回答:“Never mind.”其實,“Never mind.”常用于對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介意的場合,是安慰對方的套語。這位女秘書想表達的是“沒關系”、“不用謝”之類的話,顯然是沒有弄清“Never mind.”的使用場合,用錯了表達式,導致了語言-語用失誤。
例2.中國代表到機場接外國談判代表時說:“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而這位外國代表卻無言以對,顯得很尷尬。這位中國代表套用了漢語的思維方式,但卻不合英語的文化背景,使英美人士聽起來很不自然從而導致交際的失敗。這種情形下,英語中習慣說How was the trip/flight?Did you have a good/pleasant trip/flight?
例3.一位外商見到一位女員工帶著一頂漂亮的帽子,很好看,便高興地說:“Oh, you’ve got a very beautiful hat.” 這位女員工卻不好意思地說:“No, no. It’s not beautiful. This is an ordinary hat.”外商聽了心里不快,認為這位女員工不尊重他的意見,導致社交-語用失誤。其實,按英美人的習慣,說一句Thank you 就可以了。
上述例子中,中方人士的話語中沒有哪句出現語法錯誤,但與英語國家人士的交流卻在很不愉快的情況下就中斷了。由于中方人士受母語的語用規則及母語文化的干擾;缺乏對西方文化、價值觀的認識;缺乏語用意識在涉外交際中或用詞不準確,或語言不得體,出現語用失誤,導致交際失敗。
二、涉外企業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從上述例子可以說明豐富的語言知識并不一定會確保使用得當,因為語法的可接受性不等同于語用的可接受性。語言教學不是也不應是單一的語法和詞匯知識的教學。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習者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外語教學應該以語用知識的傳授為重心,以語用能力的培養為宗旨。
語用能力是指有效利用語言來實現某種目的或意圖的能力。語用能力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能力的根本是針對特定語境,正確得體地理解和運用語言,以達到良好交際的目的。外語教學中,語用表達的得體性比準確性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語言交際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語言交際中,人們對操非本族語者的語法錯誤往往持比較寬容的態度,而對他們的語言表達得不得體則往往耿耿于懷。操非本族語的外語說得越流利,語法錯誤越少,而語用上的不得體卻不時地出現,這樣就越會讓操本族語的人覺得你冒失、無禮或不懷善意,因而會影響整個交際。毋容置疑,語言表達準確固然重要,表達得體更是關鍵。不同文化之間,必然存在語用差異甚至沖突。涉外企業員工在涉外交際時對英語文化中介紹、感謝、道歉、邀請、提供幫助、拒絕、求助、告別、問候、安慰、稱呼、請求、預約、姓名知識、餐桌禮儀、電話用語、接受禮物等交際知識的理解和使用常存在一些問題,雖然他們語法使用正確,但不符合語言使用規則和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出現語用失誤,結果導致交際失敗,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育中加強涉外企業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得體地使用英語,減少語用失誤現象,促進企業跨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涉外企業員工語用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語用能力是交際成功的關鍵。涉外企業員工由于受母語的語用規則及母語文化的干擾;缺乏對西方文化、價值觀的認識;缺乏語用意識;只注意語法規則,不了解語言的使用規則,不遵循語言的社會規則得體使用語言。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入語用知識,培養員工語用意識。如向員工介紹什么是語用能力,語用能力的重要性,使員工對所學的一些英、漢語言知識從語用層次上重新認識、辨析、比較。其次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員工灌輸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員工重視文化差異、尊重西方禮儀的意識。漢語和英語在語用語言和社交語用上都存在巨大差異,由于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語用差異尤為顯著,突出表現在由于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不同所引發的語用差異及其在語言使用中的表現。如日常交際中,西方人直率而東方人謙讓,因而在對待稱贊方面,東西民族的反映互不相同。在西方,人們能大方地接受贊揚。由于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中國人養成了謙虛謹慎的秉性,對待恭維贊揚采取自謙或自否的態度,不然就有驕傲自大之嫌。在稱謂用語上,中西方差異較大。在日常交往中中國人比較注重禮節,一般是先稱呼,后講話。根據對方的身份及其與自己關系的親蔬按照親屬稱謂或社交稱謂稱呼對方。除了對身份、輩份低于自己的人外,很少直呼對方的姓名。然而,在西方,人際間的稱謂比較隨便。在同等熟人之間,不論長幼,一般直呼其名而沒有失禮之嫌。甚至在家庭成員中也不例外。追求人人平等是西方人的理想。英美國家人們這種不拘泥于形式的傳統和講究“平等”的觀念與中國人崇尚禮節、尊老愛幼、師道尊嚴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漢英語用對比分析,幫助員工從深層次上了解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使員工能在不同的場合下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
總之,在英語教育中引入語用知識,加強涉外企業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對企業的經濟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68
[2]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3]高月琴:語用能力的培養與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J].外語電化教學,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