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在剝離和重組中渡過了2007年,根據各方面的信息看,經過04、05、06年三年的虧損,07年的TCL將以一個贏利的報表呈現在世人和資本市場面前是確定無疑的,引起爭議的是,TCL的主營業務是否也渡過了漫長的冬天開始進入恢復性增長?TCL這只中年之鷹在經過啄掉老舊的羽毛之后,是否已經長出了新生的羽毛,開始要重新在藍天翱翔?
由于在實施國際化之后,TCL總裁多次放出諸如“18個月扭虧”之類的豪言壯語而屢屢落空,即使TCL現在真的已經走出困境,外界對TCL的懷疑恐怕短時間內也不容易消除。
而TCL經營的兩大主業,彩電正遭遇著產業技術升級之后的核心技術缺失之痛,手機方面依然要面對日益向優勢企業集中的規模壁壘。大病一場的TCL到底還有多大的競爭力在行業立足?在07年扭虧避免退市的危險解除之后,這或許是投資者進一步所關心的。
個人感覺,可以給予TCL比較樂觀的預期了口
從行業角度,TCL所經營的兩大主業,在TCL于03年開始實施國際化的同時,也正好進入拐點,彩電的技術升級和手機的跨國公司反撲,直接導致TCL的國際化失去國內市場的支撐,這是導致TCL國際化失利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彩電市場,國內和國外企業兩大陣營經過這兩年的拉鋸戰,正在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競爭局面,根據各自的優勢,預計國際企業仍然會占據相對高端的市場,穩定之后的市場份額會有一定的萎縮。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在幾年的低迷之后,開始顯示回暖的跡象,盡管不一定能重現2002年的輝煌,但在份額上有所提升應該是可以期待的。TCL在手機上的優勢是利用OEM在國際市場上穩定住了陣腳,下一步是如何從外向內打,有過上一次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的過山車經歷,相信這一次會走的穩健一些,但可以走的更遠。
從企業自身角度,國際化盡管失利,但給TCL留下了兩個有用的副產品,一是形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構架,這和長虹國際化失利之后徹底退回國內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二是對企業內部組織體系完成了更新,大批原高管被具有更多國際視野的新人所取代,經過一個冬天,體內的病菌相對也會被大量殺死,比如諸侯文化、驕傲情緒等。
從TCL發展的歷史回溯,通過一個震動性的事件完成企業的升級似乎是一個傳統,10多年前,TCL從一個電話機制造企業向彩電進軍,也是在條件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力推進,中間也是經歷一個生死過渡,然后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商。所以,以TCL的秉性看,這一次國際化如果渡過了生死關,未來的發展前景,或可再創一個“十年景氣”。
中國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自然有點宿命,但從企業角度,經歷大難而不死,大難則成為企業的洗禮,在給企業帶來劫難的同時,也讓企業脫去了沉重的禁錮,盡管不是每個企業在大難之后都能再創輝煌,但對于志向高遠的企業,磨難肯定是一筆資本和財富,TCL之鷹的重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