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穿梭于大陸、香港、芝加哥,行走在官場、商場與歡場的“海歸”,又是一位放浪形骸、深諳時尚、美色與美味的江湖高人,還是一個不講套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寫手。
安普若這個名字的風靡,來自于他的一部長篇網絡小說——《回國馴火記》,小說以“海歸”的視角描繪了中國官場的規則、商場的殘酷與名利場的風月,還適當地引入了商務談判、時尚品位和娛樂美食,實用性強,信息量大,又極具閱讀趣味。這部小說在“海歸論壇”連載后,立刻受到了“海歸”與“小資”們的歡迎,瀏覽量達到了幾百萬,而安普若本人也成為了讀者追捧的對象,大家尊稱他為:“安校長”。
盡管在網絡上他是一位受人擁戴的“安校長”,可在現實中,安普若卻異常的神秘和低調,迄今為止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真實名字、相貌以及身份。他曾在自己博客掛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可惜只露了半張臉。
我們約在了昆侖飯店門口見面,這是北京有名的領事館生活區,但出租車穿過亮馬河畔,停在昆侖飯店門口時,撲面而來的便是安普若那張憨厚、豁達的微笑。他的衣著比較休閑,但很講究,派頭讓人想起電影中的南洋華商。他上面身穿一件藏藍色的Amold Brand西裝,一條米色卡其棉布休閑褲子,腳蹬—雙褐色意大利產的扁平頭皮鞋,嘴上蓄有一撮修剪整齊的胡子,一只手握著那部磚頭一樣碩大的多普達(Dopod)900手機。
在他寫的長篇小說《回國馴火記》中,男主人公BOB(包博)是一個渾身名牌,成天穿行于各大高級飯店、派對,以及善于逢場作戲的“海歸”和“成功人士”。在安普若衣著上,我們看不到任何BOB(包博)的影子。
不過,因長期旅居美國,他保留著大洋彼岸的很多生活方式,坐在昆侖飯店的餐廳,我向服務員要了杯熱氣騰騰的綠茶,他則要了杯咖啡,他說:“這東西喝多了,手抖。”
經常看《回國馴火記》的人,他們會自然的把安普若與小說主人公BOB(包博)聯系在一起。對于沒怎么出過國的大陸“小資”閱讀者們來說,BOB(包博)這個人物身上極具時代特征,他為讀者提供了太多想象力的東西:天資聰穎,學識淵博,是名成功的海歸創業者;風流倜儻,睿智幽默,富有情趣,招女人們喜歡;生活有品位,喜好美食,成天進出高級場所與精英派對。財富、權力、女人,奢糜的生活……
安普若手把手地虛構這么一個現代派的海歸精英。
旅居美國
在小說開始的時候,BOB(包博)已經是一名享受上了美國富裕生活的中產者,他賣掉了美國的游艇和NASDAQ股票,開始了回國前的包裝,意大利的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和杰尼亞(Errnenegildo Zegna)西裝一樣來兩套,勞力士游艇名士Rolex Yacht-Mascer的白金表,奧地利的Sihouette的無邊眼鏡……
BOB(包博)把自己包裝成了一位凱旋而歸的“海歸”,事實上他只是一位游蕩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的“失意者”。安普若之所以虛擬這樣的一個人物,是因為BOB(包博)代表了一部分“海歸”的生活現實,尤其是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出國留學的那—批海歸群體。那么,安普若本人呢?
安普若原籍天津,攜妻小定居美國芝加哥,女兒在讀小學。92年留學,他只帶了100美金,便只身闖蕩美國。留學前,學計算機出身的他曾在上海一家外企擔任工程師,月薪400元外匯券,幾年下來,他在銀行的存款達到了5000美元。1992年,他成功地申請了美國一家大學的半獎學金。他原本以為不好簽證,可萬萬沒想到,負責給他簽證的美國官員并沒問太多,只是向他討教了幾個簽證上的英文如何用中文表達,便讓他順利通過,毫無準備的安普若只帶了100美金便飛往美國。
到校后,他第一期600美元房租還是朋友墊付的。
為了生計,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去餐館打工,雙重壓力,常讓他睡眠不足。不僅如此,還常受氣,一位臺灣人曾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們大陸這幫豬,真笨!
大學畢業后,他找到一份年薪五萬美元的工作,開始享受美國的中產生活。娶妻、生子,定居在美國著名的“風城”芝加哥,吃牛排、喝咖啡、看NBA,生活穩定而悠閑。
他工作努力,做事認真,赤手空拳,沒幾年便單槍匹馬地殺進美國的風險投資業,成為一家投資公司的臺伙人,目前手里掌控著幾億美元的風險基金。“911”后美國經濟低落,又跟幾個朋友回國創業。
生活現實
可能正是安普若的人生經歷與生活現實與《回國馴火記》中的BOB(包博)有幾分相似,所以,大家稱他是“原生態作家”。他擁有“商人”與“作家”的雙重身份,他是這兩種身份的旁觀者和參與者,所以,這又讓他能輕松駕馭筆下的浮華世界。
因為工作關系,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天上飛來飛去,前幾天還在紐約,可沒過兩天又在香港,如果再過幾天,又有可能在上海或北京。不管怎樣,只要他每到一座城市,便會留意那座城市中好的餐館、酒吧、畫廊以及娛樂場所。
安普若在他小說里給我們大量描繪中國精英階層的奢侈生活,也混雜了很多的時尚資訊與藝術鑒賞,別墅、轎車、服裝、鞋子、手表、金筆、香水、電影、音樂貫穿著小說的每一個章節。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飯局,也是《回國馴火記》的“調味品”,法式西餐、日本壽司、美國牛排、北京小吃……
安普若喜歡美食,并四處向商界朋友布道說:“最好的人生就是盡量的吃吃喝喝,人生若是沒了胃口,便失去生趣”。可能正因迷戀此道,所以他在小說中推薦的那些餐館大受歡迎,不少“有產人士”經常拿著他的小說,按圖索“食”。
有一天六點半左右,一位朋友開著一輛掛著“警備”紅牌子的豪華轎車,把安普若接到一間豪華餐廳吃飯,這位朋友為了款待安普若,動用人脈,專門從軍隊里弄了好幾瓶茅臺酒廠專門為我軍高級將領們特制極品白酒“茅臺將領”,紅色的酒瓶上閃耀著金色的大字“獻給最可愛的人”。幾大杯下去,桌子上的人差不多東倒西歪、胡說八道。
還有一次,地點是在昆侖飯店的“芭蕉別墅泰越餐廳”里,環境優雅,檔次和價格也高。來的人有張磊、李浩東、穆德駿、徐崢、李凱軍等人,這幾位都是投資界的精英,經常聚在一起探討國家政策與商業機會。那晚,他們談的是把同濟堂藥業推到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事,還商量如何在紐約開上市慶祝PARTY。
安普若說:“幾千萬的項目,通常是在這推杯換盞之間輕松完成。”
這或許就是大家稱安普若是“原生態作家”的原因,他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或聽朋友那聽來的故事,寫到小說情節。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在小說里寫出那么真實的奢華場面,他的回答是:“我想不全是因為錢的問題。即便我給某位作家200萬,讓他們去享受和體驗這種奢華、時尚的生活,他也未必能寫出這般的感覺。”
在他《回國馴火記》這部長篇小說里,用了很多心思去描寫中國各大城市的權貴階層生活的浮華、糜爛的生活場面。比如小說里那座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山珍海味,無奇不有,隱于京郊蒼茫群山之間的“花塔山莊”便給好奇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在的筆下,“花塔山莊”是一座神秘得有點像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大開眼界》(Eyes World Shut)里那個充滿酒池肉林的色欲“城堡”。美女、美食,活脫脫一個中國富人的享樂天堂。
虛構的中“花塔山莊”只有擁有特殊的VIP會員才能進入,客人統統是達官顯貴、知名人士。院子內停放的全是豪華轎車,不是寶馬便是奔馳,最差是奧迪,凡是進去的車輛都要用紅布罩住車牌號,以免暴露來往客人的身份。作陪的全是漂亮“小姐”,吃的盡是“宮廷菜”,既有“百鳥朝鳳”的‘野味齋’招牌菜,也有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的傳統‘禽八珍’,還有百靈、孔雀、鸚鵡、禾花雀、山雀、喜鵲、珍珠雞,乳鴿的現代‘禽八珍’……
曾有幾位朋友追問安普若在北京郊區是否真的有這么座奢靡的“花塔山莊”時,他的回答是神秘一笑。
有位“海歸”的網友評論道:“北京是權貴交際的中心,像安普若書中寫這種風月場所并不在少數,現實中或許有比他書中描寫的更為豪華、奢靡和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