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奮斗,后半生享受,有資歷有資本說退就退;
雷軍說三八,我來說四五,想忙忙想閑閑早退早好。
子曾經曰過:“四十不惑。”意思就是說人到了四十歲,應該業有所成,不會因為無業而困惑,并對人生或者事業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然而,也有人和孔子他老人家日的不一樣。“五四”時期,激進學者錢玄同曾語出驚人,他是這樣日的:“四十歲以上的人都該拉去槍斃!”因為四十歲以后就思想僵化、情趣腐朽,只會螳臂當車、逆歷史潮流而動,在“五四”先驅“青春至上”的先進理念中屬于無可救藥的反動派。但他四十歲生日那天卻“靜雞雞”的在家中過了。當錢玄同年屆40未見“自殺”時,魯迅曾贈詩一首以“幽默”之,詩曰:“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何妨肥豬頭,抵擋辯證法。”幸好魯迅替他記得,寫詩調侃他日:“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當然,還有一位老兄也沒忘了這碼子事,他就是胡適。胡適的詩是這樣日的:“該死的錢玄同,怎么還沒有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斬你……”
說句題外話,引起魯迅和胡適詩興大發的錢玄同先生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他的兒子子即為著名的物理學家錢三強。
孔子和錢玄同俱往矣,數“四十”風流,還看今朝。雷軍便是一例,他卸任金山CEO,詮釋了男人“四十退休”的新解。對于雷軍的狀態,心向往之。近來和很多朋友溝通,發現都有和劉興亮類似的觀點。
1、到了八十歲還能非常健康的人估計不多,所以四十歲這個年齡也就是奮斗半生了(吃奶階段也是奮斗,為身體奮斗,為日后的奮斗而奮斗)。前半生奮斗,后半生享受。
2、退休也要像雷軍那樣,畢竟四十退休還是需要資本的。十六年,彈指一揮。雷軍在業內打造了極好的口碑和個人品牌形象,被媒體稱為“最勤奮的CEO”、“IT業最年輕的老革命”。這位中國IT業的風云人物在歷經16年艱辛之后,終于帶領金山走上發展的康莊大道。老雷16年的貢獻有目共睹:比如堅持做WPS、03年進軍網游、04年互聯網轉型、05年國際化、07年上市。
3、即使退休,也不能完全清閉。太多的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得了“退休病”。這種退休病的根源,就是一個字鬧的:“閑”。所以我們還要學習雷軍的多重身份:金山副董事長的角色、天使投資人等。這些都是可閑可實的事情,可忙可不忙,全看自己支配。這就是退休后的最佳狀態。想閑的時候,睡它幾天,睡不著就周游列國;想忙的時候,就召開個董事會,就看看投資公司的業績等等。
4、個人財富達到一定級別后退休。因為“睡不著就周游列國”是需要財富做后盾的。金山上市后,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即使是雷軍自己所說的Paper Money,也是“財富等身”了。雷軍不僅幫助金山上市,也幫助自己堆金山。
5、現代生活節奏太快,確實需要好好休息。用雷軍的話說,就是“我在金山從22歲到38歲,終于還清了債,還了張總和求總的知遇之恩、還了去年投資者的贏利預期、還了那些和我一起奮斗的兄弟們的情;董事會非常慷慨,讓我前所未有地休息了四個星期,但是還是感到身心疲憊,我想我還需要休息。”
6、四十歲這個年齡正好。作為一個男人,很多事情還可以做做,真要等到六七十退休,到那個時候,即使有條件去享受,可恐怕很多事情力不從心了。
7、當然四十歲只是個概數,不是個確數。比如人家雷軍其實只是38歲。按照我的定義,45歲以下都屬于青年的范疇,能在青年階段退休已經非常非常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