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歷史終結的時代,在一些成熟行業更是如此。
國美在并購永樂后,又完成了對大中的并購,形成了一家獨霸的局面,在家電連鎖行業,似乎新的進入者已經很難崛起;在家電行業,幾大巨頭,也幾乎阻斷了后來者之路;而在飲料行業,娃哈哈與農夫,幾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分眾領域,也是逐步出現了“分眾不分”的局面,分眾自收購聚眾以后,已經明顯成為壟斷性巨頭。
成熟的市場,似乎是企業傳奇的天然終結者。
但是,在很多半開放、半壟斷的行業,卻正是群雄競起的時代,如何在戰亂中獲得競爭優勢,并在從半開放步入開放時代,成長為未來王者,成為很多新興企業的焦點。
荒原上的金礦
壟斷行業日益擠壓眾多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在石油行業,曾經的民營巨頭龔家龍被捕入獄,余下的散兵游勇,在石油漲價與國家政策收縮的情況下,基本處于倒閉的邊緣;在鋼鐵產業,一些民營企業也面臨退出的困境。
相對于壟斷行業的政策性進入壁壘,以及完全競爭行業的過度競爭,半開放行業目前可謂處于黃金時期。
在中國,所謂的半開放行業,其實需要幾個定位,其一是從政策上說,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這是先天條件,否則,企業便無生存的合法性。如在通訊行業,只有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國家目前還不允許其它通訊企業的存在。目前,中國的趨勢是,在軍工、能源、安全等核心的產業領域之外,其它行業都逐步走向開放,國有企業在很多領域的壟斷地位已經被打破。
其二,是此行業的國有企業雖然暫時處于絕對強勢地位,但是還沒有出現一家或者兩家獨大的局面,后進者尚有能力打破市場壁壘。最典型的是汽車行業,雖然有一汽,上汽,但是,沒有一家足以壟斷市場,吉利、奇瑞、力帆、比亞迪等才可以逐步崛起。
其三,在半開放的領域,目前的競爭者并不多。如果在半開放的領域,有眾多的競爭者,則說明此行業已經從半開放行業,過渡到完全開放行業的邊緣,后進者已經無迅速崛起的機會。而在競爭者尚不多的半開放行業,則可以保證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很大的機會。最典型的是航空業,目前,除了國營航空公司之外,只有東星航空,東南航空等少數幾家航空公司,都有成為行業領袖的機會。而在移動戶外廣告領域,則只有世通華納,華視、巴士在線等三家民營勢力。
門戶開放
“門戶開放”是美國在崛起時期的著名外交策略,1899年,在列強幾乎對中國劃分完畢的時候,剛從美西戰爭中獲勝的美國姍姍來遲,為獲得后發先至的優勢,美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門戶開放”政策,其前提一是承認列強此前在華勢力,二是要求列強不得獨占其勢力范圍,必須開放市場,后來,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在1900,1905年又兩次頒布門戶開放照會,并將其范圍從中國擴大到整個世界。
作為新興勢力,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使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急速上升,乃至最后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門戶開放的核心策略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承認既有勢力,不對任何的勢力構成直接挑戰,這樣,可以減少阻力,獲得各方的認同;美國雖然在列強基本瓜分完中國的時候出現,但是并沒有直接對任何列強構成威脅,其開放政策獲得了普遍接受;二是通過開放,造成均勢競爭局面,搶在獨霸天下的勢力崛起之前成為強者,避免被排擠出局的命運,正如美國如晚來中國20年,則中國主要是日本勢力,美國根本無機會在中國立足,美國利用列強互相牽制,客觀上延緩了中國淪為某一國的完全殖民地的過程,獲得了民族自救的緩沖時間;三是為自我成長開拓廣闊的道路,美國通過門戶開放,巧妙地獲得了別人喊打喊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得來的同等地位,加速了其未來崛起步伐。
在企業領域,類似的“門戶開放”策略,對于新興勢力非常適用。
在國內,應用“門戶開放”策略最成功的,當數東星航空。東星航空在剛起步的時候,曾經遭遇到政策性的障礙,由于是民營企業,在安全控制非常嚴格的航空行業,要開通航線,不僅需要民航總局批準,還需要各個地方批準,最后,蘭世立游說湖北雀的相關領導,搞了個“天空開放”,湖北省承諾給任何一個航空公司開放武漢機場,但是,前提條件是,享受這種開放政策的區域,同樣得給予東星航空開放政策,由是,東星航空取得了國內行多城市的航線。
東星一開業,就通過美國通用融資120億,一下弄了20架飛機,開通多條航線,很多人對于東星一開航就能飛廣州、深圳、上海等熱門主力航線而感到驚訝,因為在東星之前起飛的春秋、鷹聯等民營航空公司,一開始都只能飛支線。在2007年的夏天,東星航空更拿到國家民航總局準許其開通香港、澳門直飛航班的文件,并且在11月完成了首次飛行。
不僅如此,東星航空倡導的“天空開放”,還打破了國航等幾家航空公司的壟斷,造成了多級競爭、均勢競爭的局面,很多地方性的航空公司,也開始顯示出其勢力。
東星迅速崛起的過程中,其“天空開放”政策可謂是核心策略,既減少了其在各個區域城市遇到的阻力,又在崛起之初,就具備大格局。
各個擊破
非洲大陸曾是—片廣袤的大地。
歐洲殖民者當初征服非洲的時候,采取的就是各個擊破的策略。他們利用各個酋長、各個部落之間的矛盾,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阻止他們聯合抵抗。最后,在廣袤的非洲大陸上,除了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外,全部被歐洲殖民者瓜分。在印度,英國也通過類似的各個擊破的策略,瓦解了數百個王公的勢力,吞并了比其大數十倍的印度。
各個擊破策略的有三大要點,其一是就既有勢力互相不買帳,給新進入者可乘之機;其二,新進入者反比原始的互相割據的勢力,更容易獲得認同與接受,其三,新進入者擁有比分散的勢力更為集中的目標與力量。
在一些半開放行業,各個擊破的策略同樣奏效。從根源上來說,這種機會根植于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在中國,由于行政區劃的不同,很多區域市場都有不同的準入門檻,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條塊分割屏蔽了區域外的國有勢力的進入,客觀上為民營企業的進入提供了條件。
當年的分眾崛起之時,江南春曾經感到“太順利”了,當很多城市對于外地的國有企業設置門檻的時候,他們對于體制外的民營企業反是大度的。分眾由此開始其在各地攻城略地的歷程。而據說當時其實有很多比分眾實力強大很多倍的國有企業,但是由于互相不買帳,最終失去了整合的機會,反是分眾最后坐大。
如今,同樣的事情出現,在移動廣告領域,世通華納經過短短的三年時間,即成為行業新興勢力,也同樣運用了此種策略,在移動廣告領域,北京的北廣傳媒,上海東方明珠,都各自雄踞京滬,坐斷—方,但是,在進入各地市場時,由于其國企背景,反而受到了有意無意的抵制,這都導致他們雖然實力雄厚,但是無法成為全國性的力量,給了很多后起者機會。
三年前,世通華納在廈門創立的時候,在行業內幾乎默默無聞,一直到2006年,都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勢力,偏居廈門一隅。
但是,2006年之后,風險投資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入到車載電視領域,多家運營商獲得巨額投資。特別是民營勢力很被看好,其中,世通華納更是贏得國內媒體最大筆的4500萬美元投資,后來,國泰財富基金、鼎暉創投、華登國際等風投在世通華納的總投資,超過了5000萬美元,風險投資的加入,使世通華納實力猛增,具備了走出廈門,布局全國的實力。
世通華納也開始其大規模擴張,其策略,就是典型的“各個擊破”,世通華納每到一地,就與當地廣電部門簽定排他性的內容轉播協議,一次買斷8到15年的公交車電視轉播權,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世通華納擴張到23個省,覆蓋全國33個中心及省會城市,擁有5萬輛公交車、8萬臺電視收視終端,城市覆蓋人群達2億人次,預期2007年廣告收入在4億元以上。北廣傳媒進不去的地方,它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反淡化了行政區域互相分割的色彩,求得地方合作,一年之內,世通華納迅速崛起,與北廣傳媒,上海東方明珠等原有巨頭分庭抗禮。
普及期是企業崛起的最佳時機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其崛起不僅需要順應時世,更需要契合時機。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但是,要最后修成正果,卻需要火候,進入太早,容易成為先烈,太遲,則容易在天下將定的時候還沒有成長起來,失去定鼎的機會。
在很多時候,未來巨頭的誕生,不在行業草創期,也不在成熟期,而在飛躍或者說是轉型期。對于“亂世英雄”來說,轉型期是其成長為王者的最好時機。
在家電行業,現有巨頭幾乎全部是在90年代末的飛躍期崛起,而在當下,似乎進入了歷史的終結期,新的品牌再難崛起。在空調領域,格力、美的、海爾已經引領第一陣營近十年,至今沒有新興勢力取代;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也正處于轉型期,從半市場半權力,半壟斷半開放,向完全競爭市場轉變,在這一時期,整個市場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汽車消費也終將從精英消費,轉變為大眾消費,從貴胄降臨凡間,迎來一個普及的浪潮。
當年的福特汽車,只有當它開放出微型車的時候,才應商業普世浪潮成為企業巨頭,同樣,在市場爆發期,引領行業普及潮流的企業,才能迅速崛起。長虹之于彩電行業,格蘭仕之與微波爐行業,都是如此。
在IT行業,新浪、網易等當今最大的幾家門戶網站,也是在轉型期崛起,此前,一大批網站死在沙灘上,此后,在幾大巨頭的陰影下,再也無法誕生強勢的門戶網站。
對于半開放行業來說,這種轉型期的機會更多,半開放,本身就意味著從壟斷后者管制行業,向完全競爭行業開放,在此過程中釋放出的巨大的市場容量,足以造就未來的強勢企業,而在競爭中誕生的佼佼者,很容易成為巨頭。
建立絕對優勢
在一個成長性的行業,要想獲得絕對優勢,成為最后王者,必須是集大成者,在行業內數一數二。
目前,在很多半開放行業,已經逐步出現了一些未來之星。但是,在塵埃落定的時候,到底是誰剩者為王,則未可知。
目前,在一切市場化的行業,都已經證明了國有企業不堪一擊,效率極度底下,如果從半開放行業向開放行業徹底轉變完成,未來的王者,必然在民營企業中誕生。在此背景下,誰能夠在半開放行業時期就奠定根基,就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王者。
在未來幾年,國內的汽車企業競爭,其核心競爭將不是合資公司與民營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是民營企業之間的競爭。奇瑞與吉利目前已經成為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目前,奇瑞的已經達到100萬輛的產能,吉利也達50萬輛,比亞迪近兩年也是野獸兇猛,未來汽車行業步手機行業后塵,取消行政性管制也未可知。
在數字電視領域,根據賽迪顧問、CTR市場研究、美蘭德媒體等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2007年中國車載(公交)數字移動電視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2006年的移動廣告只有3億,而到2008年,將猛增到15億。整個市場正處于爆發前夕。
目前,幾大巨頭分食移動電視市場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除東方明珠、北廣傳媒分守上海、北京之外,世通華納、華視傳媒,巴士在線都不同程度的將觸角伸向了全國。
在全國擴張的過程中,世通華納的擴張最為迅速。自2003年起步以來,世通華納每年都保持在200%~300%的增長,成功地從一個區域性企業轉變為一個全國性的媒體集團,隱然成為領軍人物。世通華納還有望成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移動電視傳媒企業,同時,世通華納還參與制定了國家標準;華視傳媒同樣野心勃勃,也在全國擴張中取得了極大的成果,目前,其業務已覆蓋了國內15個城市;而巴士在線雖暫處劣勢,但是剛剛與中央電視臺移動業務合作的成功,也使其具備大格局。
未來三年,誰是最后的王者,還未可知。
在航空業,幾大民營航空公司則更是加快了競爭步伐,目前,國有航空公司絕大多數虧損,民營航空公司乘機崛起,并逐步走向主流。
春秋航空推出零元機票引起整個航空業“圍剿”,其野心可見一斑。而在首次即引入資金120億的東星航空,也剛在上月與蘇格蘭皇家銀行貸款40億,用于購買6架大飛機,到2012年將擁有至少28架,目前,東星航空公司已開通19條航線,明年航線將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并在武漢、廣州之外,至少還要擴展兩個航空基地。同時,在2007年11月,東星航空開通香港、澳門航班,今年還將開通日本、新加坡、以及東南亞重要城市的航班。
在民營航空領域,東星逐步顯示出霸氣,目前,在中國所有的航線上,東星的上座率,準點率都是第一,其運營能力也非比尋常,在海口,東星進去之前,所有的民營航空公司都有航線,而東星一進去,所有人都開始虧本,只好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