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協同商務系統信息、業務、資源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構建了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具體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評價進行進一步分析,構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運營績效評價系統參考模型。
關鍵詞:協同商務 績效評價 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2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024-03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普遍應用,協同商務這一理念為在現代企業經營和商務管理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契機。隨著協同思想與電子商務的日益結合,企業要與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和配送商建立高效的協調機制。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參與方的信息不能高度共享、業務不能高效整合、資源不能充分交互等原因,導致協同效率低下,影響了協同商務的發展,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衡量協同商務系統績效的評價體系。因而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以此衡量系統中相關合作企業協同的績效水平,促進協同商務系統績效管理的有效實施和順利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新的商務環境下有效地評價協同商務系統運營狀況將成為企業和研究人員關注的又一個重要領域。
二、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h ierarchyp rocess,簡稱AHP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L. Sa aty教授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的系統分析方法。其基本步驟如下:(1)將復雜問題概念化,找出研究對象所涉及的主要因素;(2)分析各因素的關聯、隸屬關系,構建有序的階梯層次結構模型;(3)同一層次的各因素對于上一層該準則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建立判斷矩陣;(4)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因素對上一層該準則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5)計算各層次相對于系統總目標的合成權重,進行層次總排序。
三、協同商務系統評價體系的建立
(一)指標體系的確定
1.協調商務系統優化模型。 信息高度共享是系統商務平臺的基礎,業務高效整合是協調商務系統的核心內容,而資源充分交互是協同商務本質?!靶畔⒕W狀”、“業務關聯”和“隨需而應”構建了協同商務平臺的基本思想,而“信息協同”、“業務協同”和“資源協同”便是基于協同商務優化模型的三個維度,依據這三個維度可以得到協調商務系統的優化模型,如圖1所示。
2.指標體系的確立。首先,根據層次分析法的要求,需要確定一個包括有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的階梯層次結構。參考傳統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的基礎上,結合協同商務系統的特點,按照協同商務系統信息、業務和資源三個方面,在廣泛征求協同商務系統用戶尤其是協同商務資深專業人士意見的基礎上,構造出一個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評價體系的遞階層次結構圖(圖略)。其中A1信息協同:包括B1信息共享和B2信息交流兩個方面;A2業務協同:包括、B4采購協同、B5生產協同、B6物流協同和B7分銷協同;A3資源協同:包括B8產品研發能力、B9財務狀況、B10管理模式、B11產品質量、B12人力資源等。下面列出一些關鍵指標:
B2信息交流:(1)提供信息變化率。實際運作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核心企業向供應商提供信息次數的變化率來反映核心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情況。其計算公式為:提供信息變化率=(企業向供應商提供信息次數-上一期的次數)/核心企業向供應商提供信息次數×100%。(2)單位信息交流成本。單位信息變化交流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交流一次信息的成本,它反映了信息協同的水平。信息成本包括各成員企業間的通訊費用,供應鏈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費用等。信息共享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信息成本的增加,在相同信息成本的條件下,信息交流頻率越高,信息協同水平就越高。
B3設計協同:產品性能滿足率:協同商務中按照訂單進行生產,對于所設計制造的新產品來說,其性能滿足情況直接關系到客戶的滿意與忠誠度,對于協同商務鏈的績效也是非常重要的。
B5生產協同:環境懲罰成本:環境友好構成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尺度。協同商務系統中各參與方,必須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注重人、企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這里我們要注重企業的環境方面的指標。環境懲罰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環境罰款的金額與產品成本的比值,它反映了違反環境法規的情況。環境懲罰成本越小,說明環境質量越高,與環境協同績效越高。
B7分銷協同:及時結算率:對于分銷商來說,資金回籠及時對整個協同商務鏈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從資金流的角度看,及時結清貨款非常必要。可以由一個時間段內已經結清的款額占總銷售的賬面款額的百分比表示。
B10管理模式:協同創新能力:協同創新即各類創新資源以及各行為主體在技術創新過程的各個環節協同整合。在企業內部,要求企業內各職能部門序列間協同耦合,齊心協力于技術創新目標的實現。企業組織結構要向柔性化、扁平化方向調整,以使雙向及多向信息通暢,資源流動,配置便利。在企業外部創新資源中,主動尋求最佳匹配要素;在最佳時機,以最佳結構方式優化組合,最大限度發揮各要素主動性、創造性,互激互勵,融合為一體,將各自能量全部釋放于創新目標的實現。
(二)指標值無量綱化
在評價指標中即有定量指標也有定性指標,定量指標中又有總量數據和比率數據之分。為了使各指標值具有可比性,必須對不同類型的指標值按不同的方法加以處理。
1.對于定量數據,即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總量數據和比率數據采用“功效系數法”對其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Mj是企業的第j項指標(總量指標和比率指標)的測度值,無量綱的效用值
其中,Msj,Mhj分別為樣本企業第j項指標的最優值和最劣值,ζj是對應Mj的評價值得分,ζj∈[60, 100]。
2.對于定性指標,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對評估的結果進行賦值處理,轉化為相應的數值。為了與定量指標評價值一致,建立映射關系:好(100),較好(90),一般(80),差(70),較差(60)。
由此計算出來的協同商務系統協同程度值是一個評價性的指數值。根據數據處理方法以及建立的映射關系,最終計算得出的評價值對應一個評價區間[60,100],它表示協同商務系統協同程度的高低。
(三)加權各項指標
1.指標量化的原則。對目標樹同層次各項指標,按其在上一層指標中的重要性,進行兩兩間重要性程度和不重要性程度比較并按薩蒂提出1 -9標度打分:
隨后,利用一致性指數檢驗權重有無邏輯錯誤。其中:λmax=1n∑ni=1[SX(](AW)i[]wi[SX)]=13(1.9630.637+0.3180.105+0.7850.258)=3.051,CI=(λmax-n)/(n - 1)=(3.051-3)/(3-1)=0.026,CR=CI/RI=0.026/0.58=0.045,CR=0.045<0.1 滿足一致性要求,各項權重無邏輯錯誤。
(四)協同商務系統評價指標體系表
經過總體目標的確定、指標的分解、評價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各項指標的加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協同商務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總表,如表2所示。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從第二級指標相對于總的績效評價目標的綜合權重排序看出,影響協同商務系統的績效有B1信息共享(0.557)、B9財務狀況(0.104)這兩個指標因素。從第三級指標相對于總的績效評價目標的綜合權重排序可以看出,C3信息的有效性(0.361)、C1信息的準確性(0.128)對協同商務系統影響大,而C2信息及時性(0.068)、C5單位信息交流成本(0.067)、C28資產收益率(0.060)三個指標對協同商務系統影響較大。
四、協同商務績效評價模型的建立
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到的合成權重為(w1,w2,…,wn),經過測定和處理后得到的評價分值是(p1,p1,…,pn),利用線性加權對協同商務績效指標加權合成,得到協同商務績效評價值,其一般計算模型為:
式中,Pj為一級評價指標中的第j個指標的得分;Wj為其相對應的權重值。
對于一級指標評價值Pj可以利用線性加權可得。依次類推,將綜合評價值轉換為最底層的各指標的加權之和。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和下列的劃分標準,可以對協同商務績效做出綜合評價,并發現存在的問題,為有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若評價值在90以上,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很好;若評價值在80~90之間,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良好;若評價值在70~80之間,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中等;若評價值在60~70之間,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一般;若評價值在50~60之間,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較差;若評價值在50以下,則協同商務系統績效差。
五、結束語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綜合人的主觀判斷來分析復雜的定性問題的擬定量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協同商務系統的評價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其結果只是針對準則層中評價指標而來,因此,評價指標的確定對系統的評價影響較大;另外,人的主觀判斷對于系統的評價結果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故該方法常常需要與德爾菲法結合。協同商務系統績效評價應當具有廣泛的實用性,適合于制造業和商業等類企業的績效評價。
參考文獻:
1.李朝葵,陶衛國.層次分析法在網絡信息資源導航系統評價中的應用[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4(3)
2.方承武,王妹,唐潤.基于協同商務的企業間關系優化原理及模型[J].現代管理科學.2006(6)
3.劉永勝.供應鏈協調理論與方法 [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4.彭紀生,吳林海.論技術協同創新模式及建構[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0(12)
5.王碩,馬溪駿.綠色虛擬企業綠色度評價系統[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
(作者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責編:紀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