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出口信貸對于提供國的出口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有支持和擴大提供國的商品出口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被提供國政府用來改善和提高本國的出口商品結構,達到促進其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目的,從而保障本國出口產業政策和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的出口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出口信貸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加強,我國經濟已經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我國出口企業在獲得更多貿易機會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更激烈的競爭。面對出口貿易新的壓力和挑戰,結合我國國情和出口信貸業務的發展狀況,研究我國出口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出口信貸的國際發展趨勢、國外先進經驗和我國實際,提出相關對策,對于改革和完善我國出口信貸體制、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出口信貸 現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039-02
一、引言
出口信貸是有關國家為支持和擴大本國大型設備等資本貨物的出口,加強國際競爭能力,由該國的出口信貸機構通過直接向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或其銀行)提供利率較低的貸款,或通過擔保、保險或給予利率貼補等鼓勵本國商業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或國外進口商(或其銀行)提供中長期的貸款,以解決本國出口商資金周轉的困難,或滿足國外進口商對本國出口商支付貨款需要的一種融資方式。是國家干預外貿經濟爭奪國外銷售市場的一種手段。
研究我國出口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出口信貸的發展趨勢,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聯系我國的實際,提出解決措施,從而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國出口信貸體制,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我國出口信貸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出口信貸體系,以中國進出口銀行為核心,以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的支持為基礎,并吸收中國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商業金融機構參加而共同構成。中國進出口銀行是我國官方的出口信貸機構,將參與制定并負責貫徹落實我國的出口信貸政策,同時,它們還應輔助和帶動商業銀行、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出口信貸業務。
中國進出口銀行自1994年成立以來至2006年的十多年間,累計批準出口賣方信貸5931.8億元人民幣,發放貸款5091.49億元人民幣(見圖1);累計批準出口買方信貸125億美元,發放貸款50.49億美元。這其中出口賣方信貸業務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最近兩年出口買方信貸業務增長速度也實現了突破(見圖2)。

“十五”期間,中國進出口銀行共批準出口賣方信貸484個,批準貸款3164億元,年均增長20%;貸款余額1248億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9%;累計發放貸款2882億元,年均增長21%;累計收回貸款2155億元;新增貸款累計727億元。出口買方信貸業務不斷探索全新融資模式,實現業務創新和突破性發展,全行共簽約出口買方信貸項目147個;簽約貸款78.5億美元,年均增長113%;貸款余額24.4億美元,年均增長64%;累計發放貸款25.7億美元,年均增長53%;累計收回貸款3.4億元;新增貸款累計22.3億美元。
2006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業務健康發展。出口買方信貸作為對外經貿和經濟外交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日益顯現。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買方信貸船舶融資方式已被國外船東界和船舶融資專業銀行熟悉和認可,基本形成穩定的、一流的國際客戶群,并與國際船舶融資專業銀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為組建船舶融資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產業投向上看,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投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衛星發射、海外工程承包等技術、勞務出口、農產品出口等合同。其中,大型成套設備、飛機、船舶、計算機、通信設備以及衛星發射服務等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5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合升級。以2006年為例,船舶出口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56%的比例(見圖3)。
在進出口銀行運行的十幾年中,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并從1996年起成為我國的第一出口商品。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影響日益加深的情況下,我國全年出口僅增加0.5%,而機電產品出口仍達到665.4億美元,增長12.2%,這固然與政府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提高出口退稅率有關,但也是與進出口銀行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密不可分。
具體到行業,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效果更為明顯。船舶行業具有勞動力密集、技術容量大的特征,其明顯的產業先導性和產業關聯度對于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強烈的輻射作用和帶動作用。該行業一直是進出口銀行支持的重點。在該行的鼎力支持下,我國船舶工業抓住世界市場變化的有利時機,成功躋身于世界船舶出口的三強之一。船舶出口在具有良好的企業效益同時,也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能夠對冶金、電子、化工等50多個行業和部門起到帶動作用,其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行業,對穩定和擴大社會就業作用顯著。據則算,每建造并出口10000噸船舶,可為船舶行業以及上游行業提供5000人的社會就業,可見其對解決就業的巨大作用。
三、我國出口信貸存在的問題
我國出口信貸工作在資本性貨物出口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我國進出口機構的定位缺乏立法保證。我國在1994年成立中國進出口銀行,2001年成立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這兩家機構都是在沒有相關法律保障的情況下成立的,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建立與之相應的法律。
2.業務類型單一,缺乏創新。政府有關部門及出口信貸機構對發達國家出口信貸業務及發展趨向缺乏深入的研究,出口信貸業務只能用于支持資本貨物出口的舊觀念還沒有改變,使出口信貸支持外貿發展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
3.信貸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且不穩定。我國出口信貸機構的資本金主要由國家財政提供,在中央財政財力有限,資本金遲遲不能到位的情況下,通過向中國人民銀行融資和發行金融債券來滿足其資金需求。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用這兩種方式籌到的資金占其全部資金來源的80%以上,這不僅加大了出口信貸對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倒逼機制,還制約了出口信貸機構的籌資規模和能力;而且金融債券的大規模發行不但會增加出口信貸機構的籌資成本,還會制約其資金的長期使用,有時甚至使出口信貸機構不得不發新債還舊債,以滿足其營運資金的需要。出口信貸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嚴重制約了我國出口信貸業務規模的擴大。
4.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小、投保水平低。我國自1988年開展這項業務以來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截至2005年,國內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遠遠低于國外12%至15%的投保水平。
四、我國出口信貸的發展對策
針對我國出口信貸發展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結合出口信貸的國際發展趨勢,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加快進出口政策性金融立法。我國應該在借鑒國外經驗和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法規,從法律的高度對出口信貸的開展做出明確規定,使其運作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2.加強對有關出口信貸的國際組織與國際協定的研究。世界貿易組織倡導自由貿易,因此,對出口補貼之類的做法采取的是排斥和反對的態度。在列舉的12種形式的出口補貼中就包括出口信貸的利率優惠。規定如果出口信貸利率低于其成本則構成了出口補貼,但有一個例外,就是如果出口信貸的提供方是某官方出口信貸國際協定的成員,或其使用的出口信貸利率符合該協定的規定,則其提供的出口信貸不屬于禁止之列。因此,必須深入研究《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貸指導原則協定》、《伯尼爾聯盟》等有關國際協定,加強與相關國家組織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規范出口信貸業務,從而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3.加大業務創新力度,拓寬對外貿的支持面。由于非國有性質的企業和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國的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應該加大對這部分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進出口銀行應突破出口信貸業務只能用于支持資本貨物出口的舊觀念,盡快推出用于支持勞務、技術、資本等出口的新業務品種。
4.大力發展買方信貸。在我國廣泛開展買方信貸,這既是進一步拓寬我國出口信貸業務的有效途徑,也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具體表現。
5.開拓多渠道的籌資方式。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一家政策性銀行,本身也是銀行。也要按照銀行的做法來運作,要符合《巴塞爾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隨著出口信貸業務的發展,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本金也應當作動態擴充,以保持資本/資產的合理比率,提高自身的業務經營能力。
6.發展我國的出口信貸,還應放眼全球,加強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國際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國家的政策性銀行間的聯系;加強和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之間的往來,從這些國際機構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源,積極爭取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商業銀行貸款,承辦與這些機構有關的信貸業務,并代理國家或企業在國外籌措資金或提供相關擔保。
五、結論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國際貿易不僅為了獲取貿易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國際貿易謀求國家經濟發展利益,所以,我國不僅要利用出口信貸支持和擴大本國商品的出口,更要用它來改善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保障我國外貿發展戰略的實施,進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是,當前我國的出口信貸業務種類少、規模有限,業務條件不盡合理,并且政府對出口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不完善,出口企業對出口信貸業務了解也不多,嚴重阻礙了我國出口信貸業務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所以,我國應當借鑒其他國家的出口信貸業務經驗,找出我國出口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對策,大力開展出口信貸業務。
出口信貸業務能否對我國出口貿易和國民經濟發揮應有的作用,除了政府的出口信貸管理體制和政策及出口信貸機構的業務合理性之外,商業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和出口企業的態度也十分重要,只有政府、出口信貸機構、商業金融機構和出口企業通力合作,才能充分發揮出口信貸業務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程祖偉,韓玉軍.國際貿易結算與信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平.關于出口信貸問題的若干思考.集團經濟研究,2005(7)下半月刊
3.劉巖.論出口信貸保險在推進我國貿易強國建設中的作用.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1)
(作者簡介:郭金剛,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師國敏,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