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黎公約》和TRIPS協議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分別采取相對保護主義和絕對保護主義兩種模式。我國的馳名商標保護制度日益成熟,制度保護體系已與國際接軌,帶有顯著的國別特色。
關鍵詞:馳名商標 巴黎公約 TRIPS 反淡化保護 反向假冒
中圖分類號:DF5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060-02
21世紀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經濟時代。馳名商標(Well-Known Markes)保護制度作為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發展成為全球貿易體系以及國際誠信原則的象征之一。
一、馳名商標的國際保護
對馳名商標的國際保護有相對保護主義(Relative Proteedon)和絕對保護主義(Absolute protection Lawpanel)兩種模式。典型采取相對主義保護模式的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我國于 1984 年正式加入該公約。 對馳名商標采取絕對保護主義的典型是《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
1.《巴黎公約》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巴黎公約》是各種保護工業產權公約中締結最早的,成員國最廣泛的一個綜合性公約,也是最早涉及馳名商標保護問題的公約。公約在 1883 年簽訂之初文本中并沒有出現關于馳名商標保護的規定,直到 1911 年,法國最先意識到并率先提出馳名商標的保護問題,但由于兩個只保護注冊商標的國家反對而未能通過。 1925 年荷蘭和保護工業產權聯合國際局再次提出了保護馳名商標的建議,經過激烈討論,在該公約中增加了專門保護馳名商標的條款,即第 6 條之二,該條規定 “(1) 本聯盟各國承諾,將依職權 ( 如本國法律允許 ) ,或依有關當事人的請求,對商標注冊國或使用國主管機關認為在該國已經屬于有權享受本公約利益的人所有、已經馳名、并且用于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商標構成復制、仿制或翻譯,易于產生混淆的商標,拒絕或取消注冊,并禁止使用。這些規定,在商標的主要部分構成對上述馳名商標的復制或仿制,易于產生混淆時,也應適用。 (2) 自注冊之日起至少五年的期間內,應允許提出取消這種商標的請求。本聯盟各國可以規定一個期間,在這期間內必須提出禁止使用的請求。 (3) 對于惡意取得注冊或使用的商標提出取消注冊或禁止使用的請求,不應規定時間限制。”根據本款的規定,馳名商標只對有權享受《巴黎公約》的所有人進行保護,而且還進一步規定,為獲得保護,必須有關國家認為該商標是馳名的,并且 “ 已經是 ” 這些人的 “ 商標 ” 。關于一個商標是否已在某一國家馳名這一問題,由該國主管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決定。根據該款規定,馳名商標的保護只對已經提出申請的、注冊的或使用的并且用于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其他商標才適用。這些條件是否具備,由接受保護請求的國家的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決定。從該規定也可以看出《巴黎公約》所指的商標只是商品商標,而不包括服務商標。對于取消注冊馳名商標的規定,在一般的情況下是至少五年之內提出申請,而對于依惡意而取得注冊或使用的則不受時間的限制,但是善意和惡意的認定則由接受馳名商標保護請求的國家的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決定。可見,《巴黎公約》對于商標實行的是一種相對保護主義。
2.TRIPS 對馳名商標的保護。
TRIPS 協議比《巴黎公約》更進了一步,擴大了馳名商標的保護:(1)宣布《巴黎公約》的特殊保護延及馳名的服務商標;(2)把保護的范圍擴大到禁止在不類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注冊或使用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3)對于如何認定馳名商標也作了原則性的簡單規定,認為馳名商標的認定應考慮有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包括因宣傳而使公眾知曉的程度。 但 TRIPS 協議仍未完全解決與馳名商標有關的問題,其中對于如何認定馳名商標仍缺乏更具體的規定。
3.我國對馳名商標的保護。我國對馳名商標保護的立法較晚,1996年8月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對馳名商標的擴展保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禁止不當注冊。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在非類似商品上申請注冊,且可能損害馳名商標注冊人的權益,商標局可以駁回其注冊申請。已經注冊的,馳名商標注冊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予以撤銷。 二是禁止不當使用。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使用在非類似的商品上,且會暗示該商品與馳名商標注冊人存在某種聯系,從而可能使馳名商標注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的,馳名商標注冊人可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制止。 三是禁止作為商號使用。自馳名商標認定之日起,他人將與該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眾誤認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登記;已經登記的,馳名商標注冊人可以請求予以撤銷。 2001年10月27日,我國修正后的《商標法》第十三條中將馳名商標的保護擴展至非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正式以立法形式確立了對馳名商標的擴張保護。
4.我國對馳名商標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業務迅速發展,域名的商標識別作用日益顯現,若他人將馳名商標作為域名注冊并使用,馳名商標所有人應當有權請求注銷該域名,以防止引起公眾誤認。但遺憾的是《商標法》并沒有考慮我國已有的司法實踐經驗而對之加以規定,表明《商標法》對馳名商標并沒有自動延伸到計算機網絡域名的注冊和使用上。對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有必要向計算機網絡域名的注冊和使用延伸,他人不得將馳名商標或者與馳名商標近似的標識注冊為域名并加以使用。
二、侵犯馳名商標的法律救濟
對于侵犯馳名商標的行為,通常是根據行為人的侵權手段和主觀過錯,采取不同的救濟措施。
1.駁回注冊或宣布注冊無效。拒絕或取消注冊是從源頭上保護馳名商標專用權的有效手段,為許多國家立法所采納。1988年歐共體理事會關于《協調成員國商標立法第一號指令》第4條第4款即規定:一個成員國可以在下列情形和限度內,規定駁回一個商標的注冊,或已經注冊的宣布其無效:該商標如果與在先國家商標相同或相似,并在同在先商標注冊的商品或服務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務上將要或已經注冊,如果該在先商標在該成員國享有聲譽,且在后商標的使用無正當理由從在先商標的顯著性或聲譽中獲利或對它們造成損害的。TRIPS協議中也規定,對馳名商標的淡化,行為人若是惡意的,則權利人隨時可以要求成員國的有關主管機關撤銷行為人對該商標的申請注冊,并禁止其使用。我國修正后的商標法即采納了該做法,在第十三條中規定了對可能造成侵權的商標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
2.禁令救濟。
由于多數國家的商標制度實行的是自愿與強制相結合的注冊原則,未注冊商標也可以使用,侵權行為人為逃避監管,很可能對復制或仿制他人馳名商標的標識不予以注冊,對此,頒布禁令就成為保護馳名商標專用權最重要的司法救濟手段。美國《商標法》第1125節(c)(1)即規定:馳名商業標識的所有人,在商業標識馳名以后,有權在服從衡平原則和在法院認為合理的條件下,取得禁令和本條規定的其他救濟,以禁止他人在商業中使用該商業標識,或將該商業標識作為企業名稱,從而造 成該商業標識顯著性的淡化。德國《商標法》第14條第5款也規定: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使用在不相近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不公平地利用或損害了該馳名商標的顯著性或聲譽,行為人應承擔停止侵害的法律責任。
3.支付損害賠償金。對損害賠償各國一般采取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即只有行為人已知或應知其行為系侵權行為,始得承擔賠償責任。如美國《商標法》第1125節(c)(2)即規定:如果證明存在惡意,馳名商業標識的所有人有權在法院認為合理和服從衡平原則條件下,取得第35節(a)和第36節的救濟,即可請求判令侵權人給予其3倍內的賠償及合理的律師費用。德國《商標法》第14條第6款規定:行為人故意或過失侵權的,應當負責賠償商標所有人因此而受到的損失。TRIPS協議第45條也規定:對已知或有充分理由應知自己從事之活動系侵權的侵權人,司法當局應有權責令其向權利人支付足以彌補因侵犯知識產權而給權利持有人造成之損失的損害賠償費。司法當局還應有權責令侵權人向權利持有人支付其開支,其中可包括適當的律師費。
4.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淡化是指來自三個方面對馳名商標的損害。第一,以一定方式丑化有關馳名商標。例如有家經營食品的公司使用一個微笑的人物頭像作為其商標;另一家家庭用具公司則將同一個頭像的帽子稍加修改形成一個馬桶蓋狀,在自己的商品裝潢上使用,這就是一種丑化。第二,以一定方式暗化有關馳名商標。例如,美國曾有人把“柯達”用于鋼琴,被法院判為企圖暗化馳名商標。因為這樣柯達在膠卷上的馳名度會變得不像過去那樣鮮明乃至逐漸失去知名度。第三,以間接的曲解方式使消費者將商標誤解為有關商品普通名稱。例如,將“飛鴿”注解為“自行車”而不是“自行車的商標”。但是,商標必須是馳名的才有權禁止他人淡化。在商標領域,商標淡化已成為一種特殊的商標侵權行為倍受關注。一個商標一旦馳名,便獲得了獨立價值,其主要功能不在于對來源的區別而是體現其所有者的信譽和名聲。因此,商標可脫離產品或服務請求法律保護。這種保護不僅僅是為了防止混淆而是為了防止馳名商標的聲譽受到不法競爭的損害,即防止商標被沖淡或玷污。我國法律雖然沒有直接使用淡化一詞,但不能否認我國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第 6 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 41 條的規定都有所體現,只是這些規定都僅拘泥于防止 “ 混淆 ” ,而沒有走到反淡化的核心,防止馳名商標的聲譽及顯著性受到損害,因而需進一步明確。
5.馳名商標的反向假冒。反向假冒是指商品的銷售者或生產者低價購進他人已注冊的商品,再換上自己或別人的注冊商標(一般是馳名商標),然后高價售出的行為。 從國外商標保護的情況看,許多國家都已明確將反向假冒視同侵犯商標權,法國知識產權法典第 713-2 條規定:注冊商標權人享有正、反兩方面的權利,即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使用與自己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也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撤換自己依法貼附在商品上的商標標識。澳大利亞則規定 反向假冒 行為構成刑事犯罪,意大利1992年商標法第11.12條規定:任何售貨人均無權撤換供貨人商品上原有的注冊商標。葡萄牙1995年工業產權法第264條也有相同的規定,并對反向假冒者處以刑罰。不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均規定了 反向假冒是要受到法律禁止及制裁的。 我國《商標法》在2001年明確規定 “ 反向假冒 ” 把反向假冒作為侵犯商標的行為,這一規定有利于禁止國外一些企業對我國馳名商標的反向假冒,為我國企業創建國際知名品牌開創了良好的前提條件。此外,商標法還賦予了工商行政部門的調查取證的權力,加強對商標違法行為的查處,賦予商標權人在發現侵權行為時,可以自行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侵權行為和財產保全措施,這一切也有利于對馳名商標的保護。
隨著知識產權體系以及網絡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不斷調整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各國也緊跟時代步伐。我國參照 TRIPS 相關原則對《商標法》進行了修改,增加了有關馳名商標保護的條款,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確立了馳名商標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可謂與時俱進,但條文不夠明確、具體,尚不可能完全適應馳名商標保護之現實需要。鑒此,這里提出五點建議:第一,馳名商標的認定需規范化;第二,馳名商標保護制度需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三,吸取發達國家有關商標淡化的理論,將淡化行為規定為商標侵權行為;第四,禁止馳名商標所有人以外的人在任何商品上注冊與域名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第五,禁止以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域名注冊。
參考文獻:
1.黃暉.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律出版社,2001
2.[奧地利]博登浩森.湯宗舜,段瑞林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卞耀武主編.當代外國商標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4.劉平,戚文昌.論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海商研究,1995(6)
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02年8月3日頒布)
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細則(1999年4月30日頒布)
8.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3年4月17日頒布
9.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1997年5月20日頒布)
10. 鄭成思.知識產權法(第二版),2003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大學 山西太原 030027)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