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高校的辦學規模和固定資產的投入越來越大,其固定資產的構成、使用和管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章在分析高校固定資產過程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給出了高校固定資產過程管理中購置、使用、轉移、處置和監督等重點管理環節中需要嚴格控制的14個關鍵節點,說明節點控制是防止固定資產流失,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高校 固定資產 過程管理 節點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073-02
一、引言
高校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家具、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等,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衡量高校辦學規模及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由于并校、擴招等原因,高校的辦學規模和固定資產投入越來越大,高校固定資產的構成、使用和管理等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與之對應的是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改革的滯后,已經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健康發展。各高校及其管理部門已經充分認識到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將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革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2007年上半年根據財政部的統一安排,各高校進行了較為徹底的資產清查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分析資產清查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除了資產管理制度落后、管理體系混亂以外,資產過程管理中重點環節和節點的失控是產生高校資產家底不清、使用效率低、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固定資產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家底不清,賬實不符。由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學校長期沒有開展資產清查工作,無法全面掌握學校的基本家底,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其主要原因包括: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建賬體系存在差異,導致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和資產使用部門之間信息不通暢,對賬困難;學校下屬的部分二級單位使用自籌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沒有在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建賬;學校基礎設施交付使用后,由于工程決算審計等工作的滯后,資產職能管理部門不能及時建立固定資產賬,導致建賬不全甚至漏建賬;學校根據教學安排需要隨時調配固定資產,改變其管理和使用主體,但相應的變更手續不完善,加之保管、使用人員的退休、調離、死亡等原因,造成固定資產的損失;隨著我國居民住房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高校絕大多數職工住房的產權或部分產權已經出售,在高校校園整治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使用學校財政經費建設的危舊公房已經拆除,而這些已經轉移或報廢的資產,并沒有在學校財務賬上注銷;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接受捐贈等原因獲得的固定資產沒有履行建賬手續;2007年資產清查結果表明,賬、卡、物不符的現象普遍存在,存在數量可觀的盤盈和盤虧資產。
2.管理體系混亂,管理缺失。為了規范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教育部等管理部門根據固定資產的屬性、特征、使用行業或使用方向,分別制定了固定資產的分類標準,但各個標準之間有較大的差異。目前高等學校則根據《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規定的分類方法建賬管理固定資產,同時根據固定資產性質不同、使用方向不同、購置渠道不同,設置財務處、國資處、實驗設備處、后勤管理處、圖書館、產業處等不同的歸口管理部門。由于資產分類體系分類、管理制度不同,各管理部門各管一塊,自行其事,管理部門之間的管理權限劃分不明,協調性差,普遍存在多頭管理和管理缺失的現象,既可能出現固定資產的重復登記,又會產生漏登,而且管理上出現問題后互相推諉扯皮和推卸責任,不利于高校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例如,學校下屬的企業、醫院等單位購置的固定資產包括設備、公房等,往往形成重復登記,而無形資產、經營性資產和對外投資等,由于職能分工不明確或管理力度不夠導致管理的缺位。
3.資產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目前高校一般采用“學校、學院”的二級管理模式,高校的決大多數固定資產均由二級單位占用和使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長期延續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管理模式,存在條塊分割和封閉保守的現象,沒有建立有效的固定資產配置機制。由于各部門本位思想嚴重,片面考慮本部門和個人利益,固定資產一旦形成,就被使用部門無償占有使用,造成了固定資產實質上的凝固。固定資產在本單位閑置或不需用而別的部門沒有卻急需,比如有的院系房屋擁擠不堪,以至于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科研的開展,與此形成反差的卻是另外的院系把過剩的房屋向社會出租謀求小集體的利益;學校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的高、精尖實驗儀器放置在某學院后,即被該單位無償占有,本單位使用效率不高,卻給其他單位使用制造種種障礙。對于此類現象,學校的調配力度是非常微弱的,極易產生二級單位之間貧富不均的現象,沒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嚴重制約學校的整體發展,無法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4.監督體系不健全,資產流失。在固定資產的購置過程中,沒有履行規范的招投標程序或在招投標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在使用過程中因保管不善和使用不當造成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或毀損,在處置閑置資產和淘汰設備的過程中固定資產未經評估或評估價過低,以上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和處置環節中缺乏監督或監督不利均可能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另外,高校成為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后,為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支持校辦產業發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高校以貨幣資金、設備、房產、技術出資興辦校辦產業或對外投資,但相當數量的校辦企業因經營不善停業,致使學校投入的固定資產無法收回,甚至給高校帶來了經濟和法律風險,即使企業能夠正常運行,由于缺乏基本的監督制約機制,公有制的校辦企業普遍存在私有化的傾向,固定資產產生的效益實際上流入了個人的腰包,導致國有資產私有化;學校二級單位利用自身占有的固定資產對外出租,其收入視為本單位集體所有,作為職工福利或在內部分配使用,導致固定資產收益的隱形流失。
三、過程管理的節點控制
高校占有的固定資產作為學校賴以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其落后的管理體系已經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健康發展。許多高校及其管理部門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逐步推進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加強監督,并采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成立國有資產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統一協調高校固定資產的各個管理部門;成立資產公司,強化對外投資和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建立國有資產動態數據庫,加強資產的過程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過上面的分析發現,造成國有資產家底不清,賬實不符,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管理缺位,甚至資產流失的原因,僅僅歸咎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是遠遠不夠的。固定資產過程管理的失控是管理制度不落實,管理運行不流暢的重要原因,直接導致了以上問題的產生。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管理部門多,管理對象繁雜,管理對象的生命周期長。根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可以借用“過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將高校資產管理過程劃分為購置、使用、轉移、處置和監督等主要的管理環節,在每個管理環節中設計若干個可以操作的、具體的控制節點。只要控制好每個節點的質量,就可以保證管理制度的落實和管理體制的正常運行,從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環節和主要節點可以用圖1所示的框圖表示。

1.購置環節。固定資產的購置是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起點和基礎,在購置環節中,主要存在重復購置、盲目購置、高價購置、購置程序不合法、建賬不規范等問題。在固定資產的購置環節,必須強化部門預算管理,將學校固定資產購置計劃納入預算管理,嚴格預算執行,強化預算約束;購置超過一定金額的固定資產必須通過有關專家的科學論證,從全校一盤棋的角度考慮,避免重復購置、閑置浪費、使用效率低等問題;作為高校投放資金的最后控制環節,固定資產購置必須根據資金額度的大小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對“三重一大”的投資決策必須通過校務會集體決定;必須嚴格根據政府采購法、招投標法規定的程序招標采購,堵住采購過程中的漏洞,保證高校采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必須嚴格把握驗收關,組織技術人員、使用人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完善驗收手續;最后必須根據財政部規定的資產分類體系由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建立固定資產賬,使用部門落實資產管理人。
2.使用調配環節。在資產使用過程中,資產管理部門必須樹立“由單純的‘數字’管理向‘效益’管理轉變”的管理意識,建立固定資產使用的量化效益考核指標,真正做到為教學科研服務,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定期盤點,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定期巡查,登記使用情況,掌握固定資產使用狀態和流向;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或保管人變更后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固定資產達到維修期或出現故障后必須及時維修,提高固定資產的完好率;固定資產出現閑置后,應當采用行政手段及時調劑,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
3.報廢環節。固定資產的報廢環節是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終結,把好資產報廢環節是防止固定資產流失的重要手段。除國家規定到使用期限必須強制報廢的固定資產(如汽車)外,報廢前應聘請有關專家或專業評估機構論證;報廢固定資產必須履行報廢審批程序,達到一定數額的應報教育部或國資委備案或審批;殘值較大的固定資產報廢必須履行招標程序,按照“收支兩條線”的原則,資產處置的收入進入學校賬戶;固定資產報廢后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資產處置的情況及時在財務部門注銷固定資產賬。
4.監督環節。在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調配和處置的各個環節,必須在完善投資決策制度、招投標制度、內部審計制度、有償使用制度、資產流失責任追究制度、固定資產報廢制度的基礎上,構建內部控制制約機制,加強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紀委監察部門、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密切配合,聯手筑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防范大網,做到事前介入、事中參與、事后檢查,監督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調配和處置環節中關鍵節點的合法性、執行力度和落實情況,從而形成每一環節有章可循,按章辦事,違章必究的氛圍,將國有資產的管理納入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和高效率使用。
參考文獻:
1.周金燕,褚清松.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與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彭斌.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改革探討[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
3.張文桂,董安然,楊平,袁東耀.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對[6]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4.陳詩銓.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 四川成都 6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