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提高就業質量的有效途徑,對大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目前我國高校生涯輔導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輔導員的地位與作用的角度出發,認為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應當發揮優勢,高校應當充分發揮輔導員的職能,提升生涯規劃的實效。
關鍵詞:輔導員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2.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093-02
職業生涯亦即事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擔負的工作職業和職務的發展道路。職業生涯設計就是把個人和環境相結合起來,在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它包括如何在一個職業領域中得到發展,打算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等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是分階段性的,既需長遠的方向性規劃,也要有階段性的具體打算。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對來說,主要是針對大學階段,即四年規劃,目的是為四年后的就業或繼續求學打好基礎,以過硬、合格的標準應對5~10年內所要從事的工作。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大學階段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輔導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共識,據1982年美國職業輔導協會下的青年發展委員會資助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49個州的98所大學機構,有64%的單位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生涯課程。
大學生生涯規劃在我國還是一件新鮮事,對許多剛進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更是第一次聽說,尤其對于地方院校,更是剛剛開始。因此,當前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里,主要從輔導員的角度來分析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的設計,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中早就有“職業設計輔導\"這一課程。職業生涯規劃也是許多大公司的領導及人事干部為員工所做的一項主要內容。在我國,職業生涯設計也漸漸成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事實表明,大學生畢業后無目的、無規劃的盲目就業,將影響他們的長遠發展。職業生涯設計作為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應做好的關鍵一環,理應得到他們的重視。
大學生的年齡大約在18~24歲,根據職業心理學家舒伯(Donald E.Super)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處于生涯發展階段中成人早期的轉換期。這是整個生涯發展階段歷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個人對職業生涯探索的廣度和深度會影響個人職業決策。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未來發展和發展自己的潛能;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更好地進入社會。
隨著就業市場壓力的逐漸加大,高校的教育體制正在面臨各種改革。從面向市場的專業設置到實習力度的加大,無疑都是為了大學生在跨出校門時能夠盡快的適應市場的需要。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應對中國隱性的人才短缺》調查報告稱:當前“只有10%的大學生符合跨國公司的人才要求”!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跨國公司招人難,看似不可能的悖論卻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尷尬。那么如何讓畢業生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如何讓畢業生們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無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方案,職業生涯規劃將能促進大學生對就業做出更理性的判斷,使他們的能力更早的適應職業需求,并能緩解他們的就業緊張感。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已被列入人事部、勞動部等相關部委的“十一五”工作之列。而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CAIEP)發起的“2007首屆中國職業生涯規劃國際論壇暨GCDF全球峰會”的舉行,將進一步引導中國職業生涯規劃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一些高校已開始為新生提供系統的職業規劃課程,包括職業測評、職業咨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規劃訓練營、就業指導專家系列講座、職業輔導工作等各項服務。實踐證明,這些工作能幫助大學生及早了解和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
二、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隨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引導,學校服務職能的增強,各類高校已陸續開設了多種形式的職業生涯輔導內容。有的已經將輔導納入學校公共選修課系統,成為促進大學生生涯意識成熟的服務平臺,也成為學生的熱門選修課程。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大學生群體的輔導也需要不斷探索,以協助他們提升社會適應能力。但在生涯輔導的具體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以課堂輔導為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實踐性很強的輔導內容,更著重于實踐性,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知識傳授。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課多開設于低年級,由于高等教育與中學教育模式存在著太多的不同,新生在適應諸多新環境、新現象的時候,必然會降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接受程度。鑒于我國教育的現狀,學生在高中階段大多是想著如何完成父母交給的重任——考上父母規定的大學,因而在大學階段以前,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按照父母的規劃設計進行學習和生活,缺乏自我規劃的意識。因此,對沒有實踐經驗的新生進行說教,其效果可想而知。
2.專業性不強,不具有針對性。應該說,大學生不同的專業對其以后的就業道路會有很大差別。具體來說,大學生在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后,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務,取得不同的成績才能達到目的。而現狀是:職業生涯全校性的統一輔導,很難在不同專業間的大學生之間產生有效的共鳴;更何況輔導老師并不了解有些專業的生涯規劃在執行時具體需要做好哪些準備,簡單的說就是外行在指導內行。
3.規劃的輔導過程不具有延續性。規劃輔導多安排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如新生入學時的軍訓一樣,讓新生一入學就樹立起規劃自己學習、生活的意識,意義重大,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不是學習的結束,僅僅是新的開始,可以杜絕新生學習上的松懈思想。然而,大學的四年是逐漸變化的,表現在學生心理、思想認識等多個方面,因此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是一個逐漸調整的過程,而在這四年循序漸進的期間里并沒有相應的規劃輔導為之提供服務。新生對自己、環境的認識難免不周全,自己制定的規劃執行性不強是常見問題。隨著大學生自身學識的提高,規劃必然會出現調整,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應該分階段、分內容的執行。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輔導內容,貫徹到大學生的四年學習生活中去。而目前的生涯規劃要么安排在入學時,要么安排在畢業時,關鍵的中間部分并無人問津,其結果也就只能“規劃規劃,墻上掛掛”了,起不到指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目的。
4.學生的積極性、主題意識沒有調動起來。大學生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按部就班”過來,很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索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很少與社會接觸,接觸職業生涯的各種信息更加少。用生涯輔導的概念來講,就是生涯責任感的不足。生涯輔導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調動大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破除他們的“等、靠、要”思想,畢業時能主動尋找就業信息,自覺準備求職、及時求職。在求職過程中,懂得就業政策、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有一定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非依賴學校老師和家長。
生涯輔導不是簡單的一門課程,不能單純的進行知識傳授,而是整合相關理論、社會信息、學生內在需求和輔導教師的領導力等多種元素而進行的輔導活動。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生涯輔導是自己的事情,事關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不是簡單的明白幾個概念就可以了。調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另外,在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執行中,對他們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的認可,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監督,進一步加強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生涯規劃中輔導員的優勢
輔導員是高等教育體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開展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順利學習和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范管理、學生事務服務等來引導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營建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參與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有著諸多有利條件。可以說,輔導員是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導航標,在生涯規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原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認為,輔導員的作用超過父母。具體來說,輔導員在生涯規劃中的地位體現在如下方面。
1.便于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融入到日常學生工作中,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力量。同時輔導員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引導作用。
生涯規劃教育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想讓學生,尤其是新生在短期內認識到規劃的重要性,是不現實的。而輔導員的日常學生工作是持續的,可以將生涯規劃貫穿到學生四年的日常工作中去。這與輔導員的引導學生成人、成才,在生涯規劃的主旨思想上不謀而合。
大學生“等、靠、要”的思想其實都是思想意識問題,輔導員可以把這些納入到平時的思想教育中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生涯規劃的實效性,從思想上加強學生職業規劃的主體意識教育。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能夠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長處,并能做到鼓勵學生通過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先天素質與潛能,在未來事業中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有計劃的將素質教育、成才修養與職業定向三者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明確努力方向,自覺加強素質培養。這種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塑造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創業顯得尤為重要。
2.針對性對學生開展規劃輔導工作。古人便倡導教育要因材施教,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人的素質不同、條件不同,必然要進行不同的生涯規劃,只有符合大學生自己實際的生涯規劃才是有意義的。這就要求從事生涯規劃的指導者必須要非常了解學生,高校輔導員和學生溝通較多,熟悉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很容易做到這一點,針對學生的特點做出有針對性的規劃輔導。作為輔導員來說,應認真學習就業知識,研究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了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加強生涯規劃輔導工作,樹立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3.輔導員是就業指導的實際承擔者。施行生涯規劃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就業,高校對畢業生普遍開設了就業指導課,雖然就業指導的形式多樣,但輔導員實際上是學生的主要咨詢者,原因很簡單,學生最熟悉輔導員,只有輔導員最了解他們,能夠提供給他們最好的建議。所以,輔導員實際上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實際承擔者。而這一點可以和生涯規劃很好的結合起來,這個時候是檢驗生涯規劃效果的最佳時機。檢驗剛入學的規劃和畢業時的打算有何出入,生涯規劃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繼續改進,以使生涯規劃真正達到提高就業數量和質量的目的。
4.在學生實習環節提升生涯規劃。不管是教育實習還是社會實踐,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閱,學生也可通過這一環節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而教學環節中的實習一般都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學期,也就是學生的就業階段。做好實習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安穩過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輔導員承擔著實習學生的計劃、安排、推薦以及指導工作,此時,需要輔導員幫助學生做好總結工作,調整學生心態,轉變就業理念,制定有效的就業目標,實現順利就業。在實習中找出規劃的不足,走向社會后制定出更具指導意義的人生規劃。
5.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不斷更新、調整生涯規劃內容。走入社會后的學生工作狀況是檢驗生涯規劃效果的最好標準。已就業的往屆畢業生是就業工作中豐富和寶貴的資源,與他們保持必要的聯系,進行畢業生調查是就業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生涯規劃效果好壞的試金石。因為規劃的年限通常是5~10年,畢業后的跟蹤能很好的驗證生涯規劃效果,并與沒有進行生涯規劃的學生進行對比,總結經驗。這個過程既延續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又激發了學生對母校的熱情,也有利于及時準確地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意見及對教學改革的建議,從而在以后的學生工作中不斷更新、調整生涯規劃內容,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四、總結
生涯規劃課的開設要引起高度重視,科學而合理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是每一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其實效性要多方面加強,輔導員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為輔導員提供良好的實戰舞臺,使其成為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效果的有效途徑。輔導員應認真學習就業知識,研究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了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思想動態,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有的放矢地加強生涯輔導工作,樹立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學生的就業素質,為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解決提供積極的幫助,讓大學生們都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生涯開端!
[資助項目:滁州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07jy016)]
參考文獻:
1.趙小青.大學生生涯輔導課程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07(10)
2.唐文紅,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輔導員的引導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 (4)
3.許萌,袁衛敏,崔建斌.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與策略[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4.路陽.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21)
5.魏延慶.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8)
6.袁勁果.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實踐與思考[J].職業圈,2007(15)
7.劉強.淺析新時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輔導員工作的作用[J].希望月報,2007(7)
8.劉磊,何茂華.新時期輔導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07(29)
(作者單位:滁州學院經濟管理系 安徽滁州 239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