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程,其地位舉足輕重。該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的學習。鑒于此,《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任重而道遠。文章從《基礎會計》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責任心、教書育人理念、實踐性教學等方面探索新教學法,即教好書育好人。
關鍵詞:基礎會計 教書育人 實踐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112-02
筆者從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多年,深知《基礎會計》課程在會計專業課程中的地位,深知一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應擔負的社會責任。但在目前的《基礎會計》教學中,仍普遍存在著學生偏重死記硬背,缺乏實際操作能力;而教師也偏重于教學生理論知識,忽視技能培養的現象。教師重教書輕育人:教師責任心不強,創新精神欠缺,教學觀念落后,課堂上忽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本文結合自己《基礎會計》實際教學和目前中職生現狀,介紹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教書育人方法。
一、熱愛教師工作,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中職教學是一項普通且又辛苦繁瑣的工作,教師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滿腔的熱情、激情站穩三尺講臺,不受社會經濟浪潮沖擊的影響,不圖名、不圖利,一心一意撲在教育事業上。
二、 熱愛學生,與學生作朋友
熱愛每一個學生,用心靈感染每一個學生,在愛字上下工夫,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生活上關心愛護學生,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可親可敬;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使學生在最佳的情感環境中更好的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三、 引導學生走近《基礎會計》課程
我們面對的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差,以前從未涉及會計專業領域的知識,對《基礎會計》課程內容很陌生。對學生而言,《基礎會計》入門有一定的難度;對老師而言,讓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也是一種新挑戰。如何燃起學生對《基礎會計》學習的火焰,對該課程有強烈的求知欲,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基礎會計》第一堂課——引言顯得非常重要。本人認為,《基礎會計》第一堂課不應急于講課,應告訴學生以下幾個問題:《基礎會計》課程的地位、作用;學好該課程的必要性;該課程主要講授的會計理論、方法、基本技能;會計專業廣闊的就業前景;與本科、專科相比,中專生的優勢亮點;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學習方法與技巧等。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礎會計》課程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難學,數字多,政策性強,理論性強,內容顯得枯燥無味。有些學生是家長決定的專業,或雖是本人所選專業,但對會計一無所知,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學習盲目,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鑒于此,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尤為重要。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蘇霍姆林基說:“教師最大的失敗是學生不愛聽你的課。”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常用方法有(1)案例分析法:恰當地列舉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的案例并作分析,適時拿到課堂上講給學生聽,以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2)課堂競賽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問題,或用課堂競答,看一看誰答的快,答的準,答的深。(3)課堂列舉實物法:以學生經歷、熟知的實物為例,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那些抽象、生疏的概念、知識,使抽象變具體,使生疏變熟悉。(4)留下懸念法:《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老師是藝術的設計者、創造者,巧妙運用幽默語言設計一些懸念,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明白了一個問題后產生迫切想知道下個問題的愿望,聽課興趣會更濃。(5)設疑解難法:為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鍛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每次上課前設計問題,在上課前提問或在講課中提問,由學生自由發言答疑。
五、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然而部分初學會計的學生,由于經濟知識欠缺及近幾年會計專業畢業生分配不佳,產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因此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必須注重開展理想、情緒、儀表、性格、品質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未來做一個優秀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遠大理想,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六、善于察言觀色
目前仍有個別老師只管講,至于學生能否接受,掌握程度如何,既不觀察,也不過問。學生的面部表情可以說是上課老師授課效果的晴雨表,當學生面帶喜愉之情,輕松自如與老師點頭互應時,可以斷定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已經領會;若學生表情滯呆無任何反映,老師應立即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生溝通,找出問題所在,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如講到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時,業務量較大,涉及會計科目較多,借貸記賬規則不能熟練運用,個別學生明顯學習吃力,聽的暈頭轉向,緊縮眉頭。為使部分學生不掉隊,主動與學生溝通,及時給他(她)們解答疑難,鼓勵學生不松懈,學習知識要循序漸進,不怕吃苦,要有毅力,有恒心,勤問、勤記、勤想,這部分知識一定會學好的。
七、始終貫徹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由于會計工作政策性很強,在職業活動中受到來自各方利益的影響,作為一名合格的財會人員,不僅要遵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條例,還應遵循職業道德標準,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因此在《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職業品質、工作作風和工作紀律的教育。授課時,列舉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的例子說明違紀的情況、性質、處罰,用實際案例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嚴格按會計工作規范要求去做,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優秀會計工作者。平時特別注意以自己的言行影響、教育學生,在校學習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及優良的工作作風,自覺地把職業道德的規范要求與自己的思想行為結合起來,把財會工作當成生命對待。
八、要求學生牢固掌握理論知識要點
學好《基礎會計》課程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的基礎,這如同打好高樓大廈的根基,否則,再高的高樓大廈也會搖搖欲墜。因此,對該課程上的重要概念、理論、基本技能,如會計概念,基本職能,會計要素,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會計科目名稱,分錄模式,會計核算專門方法等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記住,牢固掌握,為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九、大膽整合教材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為確保教學質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注重教學效果,保證學生掌握系統的基礎會計知識體系,教師在遵守教學計劃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其內容更科學、合理。如總分類賬和明細賬的平行登記,調整到賬簿登記后講授,效果更佳。講課要通俗易懂,準確找出講課的切入點,使講課的內容由難變易,由繁變簡,由抽象變具體,由枯燥變有味。
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我們中職學校是為社會輸送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會計人才,在填制原始憑證時,要最大可能地仿真,以使學生畢業上崗后不生疏、不手生,能夠勝任工作。結算憑證中的現金支票,轉賬支票用彩印版,完全仿真實際工作所用的憑證。其他銀行轉賬憑證、所用各種賬頁也如此。
在會計技能訓練中,每屆學生要開展會計技能競賽:內容是識別常用的原始單據,填制原始憑證,據以編制記賬憑證,形式采用以班為單位的接力競賽。當然競賽內容常變常新。
《基礎會計》課程期末考試時,一改過去傳統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仍體現會計技能,目的是練習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要求:根據有關資料開設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日記賬;根據所給經濟業務填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分類賬;根據記賬憑證編制科目匯總表;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分類賬戶;對賬,結賬;編制期末總分類賬戶余額試算平衡表。考試所用時間3~3.5小時。
《基礎會計》講授完畢,緊接著安排《基礎會計模擬實訓》,每周課時4個,《基礎會計工作規范》每周學時2個。由一名老師授課,既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又便于規范記賬,一舉多得。考試形式:分階段進行。
參考文獻:
潘海燕.骨干教師成長的秘訣.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河南省財經學校 河南鄭州 45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