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發展和業務范圍的逐步擴大,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日益顯現;如何防范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對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規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從分析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產生的因素入手,提出了防范其執業風險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注冊稅務師行業 注冊稅務師 執業風險 涉稅服務 涉稅鑒證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147-02
注冊稅務師行業作為具有涉稅鑒證和涉稅服務雙重職能的社會中介組織,對保障國家稅收利益,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依法誠信執業,不僅有利于提高稅務機關稅收執法的質量與效率,而且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但是,由于該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法律法規和管理措施還沒有完全到位,執業人員的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使得該行業潛在的執業風險逐漸顯現,特別是由于因違約、過失和欺詐等行為對委托人或第三方造成的損害而出現的誠信危機,嚴重影響了注冊稅務師的行業形象,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如何規避和防范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對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規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是指注冊稅務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過錯行為致使委托人或第三人的權益遭受損失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注冊稅務師在執業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因執業不當而發生損害當事人利益的民事責任風險;違反稅法等法律受到罰款、注銷稅務師登記、收回執業資格證書等行政法律責任風險;受到當事人投訴的信譽風險等等。
一、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的成因
產生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根本上說,主要來源于注冊稅務師的執業環境、注冊稅務師及其機構自身和委托人三個方面。
(一)注冊稅務師的執業環境方面產生的風險因素
1.注冊稅務師行業立法嚴重滯后,法律級次不高,約束力不強。199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頒布,為注冊會計師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和保證,使其開始進入法制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相比之下,具有相似性質、地位和作用的注冊稅務師行業立法嚴重滯后,不僅不利于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發展,而且有悖于稅收法制的基本要求。注冊稅務師行業現有的法規為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制度化、規范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法律級次不高,相應的約束力也較弱。注冊稅務師行業缺乏應有的法律規范和法律保障,注冊稅務師客觀、獨立執業的本質就會受到來自稅務行政和納稅人雙方的干擾,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來約束和管理注冊稅務師的執業行為,就不可能有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規范發展,這也成為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存在的一大隱患。
2.注冊稅務師執業范圍不斷拓展,增加了新的風險因素。隨著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社會認知度的增強,服務對象將逐步擴大,執業范圍也不斷拓展。注冊稅務師除了代辦傳統的涉稅服務業務外,還承辦一些高層次的涉稅鑒證和稅收籌劃等服務。由于稅收籌劃業務經常在稅收法規的邊緣操作,其間蘊含著很大的操作風險。涉稅鑒證業務也對注冊稅務師在稅收政策、法規的掌握、理解和運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業務的開展說明了注冊稅務師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在逐步提升,得到了稅務機關、納稅人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同時也意味著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將隨著這些新業務的開展而逐步加大。
3.注冊稅務師行業監管力度不夠,對執業質量和執業行為的監管乏力。目前,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監管工作基本上是由各省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負責,但由于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人員少,事務性的工作多,監管的重點只能放在注冊稅務師和稅務師事務所的執業資質方面,對執業質量和執業行為的監管乏力。致使在某些地方存在執業行為不規范、服務質量不高、有些地區惡性競爭嚴重等現象,不僅影響了行業的社會形象、妨礙了行業自身的發展,也加大了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
4.稅法和財務會計法規的變化較為頻繁、彈性較大。注冊稅務師執業過程中主要依據稅法和財務會計法律法規,而這些法律法規近幾年一直處于改革變化過程中,在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或者有較大的彈性,為注冊稅務師執業提供了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如果注冊稅務師的職業判斷有誤或理解偏差,則可能誘發執業風險。
(二)注冊稅務師及其機構方面產生的風險因素
1.注冊稅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注冊稅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其工作態度和服務質量。如果注冊稅務師及其機構受利益動機的驅使,為謀求眼前利益,而置國家法律法規和執業準則于不顧,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將是誘發執業風險的重要因素。
2.注冊稅務師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注冊稅務師行業是一項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智能服務型的行業,它不僅要熟悉稅收政策法令和操作技能,還需要懂得其他法律知識和豐富的財務會計知識。而稅務師事務所除了少數執業注冊稅務師專業勝任能力較強外,還有大量的非執業注冊稅務師的從業人員,這些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參差不齊,卻從事著涉稅服務和涉稅鑒證工作。實踐經驗證明,一個稅務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不僅很難勝任工作。而且還會誘發執業風險。
3.稅務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監控程度。稅務師事務所自身要有健全的質量控制體系,包括涉稅服務工作流程的制定、工作底稿的編制與審核、注冊稅務師與助理人員的工作分工、重要稅務代理文書的多級復核制、注冊稅務師的后續教育與培訓、稅務代理檔案的管理等。稅務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體系越完備,其可能引發的執業風險就會越小;反之,執業風險就會越大。
(三)委托人方面產生的風險因素
1.委托人納稅意識的強弱。委托是涉稅服務和涉稅鑒證的起點,如果委托人的納稅意識較強、綜合素質較高,自覺履行納稅義務,或因懼怕違法受罰而依法納稅,則產生執業風險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委托人納稅意識比較薄弱,納稅自覺性較差,存在偷逃騙稅心理,甚至委托代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正常稅負。若稅務師事務所亦受利益機制的制約,為穩定和拓寬業務面,不加強自律約束,遷就納稅人的非法要求,則執業風險很大。
2.委托人的財務會計資料是否齊全、真實。注冊稅務師承辦涉稅服務或涉稅鑒證業務,其前提是委托人必須提供詳細真實的原始資料(包括各種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如果委托人的財務會計資料不能客觀、全面、準確地反映其生產經營過程的全貌,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將在所難免。
二、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的防范
從注冊稅務師產生執業風險的成因來看,防范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促進注冊稅務師行業健康發展,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加快注冊稅務師行業法制建設的步伐
目前,應盡快出臺《注冊稅務師法》及相關執業準則。因為,只有以法的形式對注冊稅務師的業務范圍、執業規范、職業道德、法律責任等問題確定下來,才能使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有法可依,才能促進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良性發展。
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的注冊稅務師制度較為嚴密,并且都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立下來,從而保證了注冊稅務師制度的順利推行和健康發展。如日本、德國的《稅理士法》,韓國、法國的《稅務士法》,英國的《稅收管理法》、奧地利的《經濟受托士職業法》、美國的稅務代理230號通告等,都將注冊稅務師制度定位在法律、法規的層次上,有利于順利貫徹各國的稅收法律意志。因此,無論從注冊稅務師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來看,還是從注冊稅務師行業自身的發展來看,加強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立法,已是迫在眉睫。
(二)提高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
注冊稅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是評價注冊稅務師執業風險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作為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從業人員,至少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獨立、公正的中介職業立場,較強的會計、審計業務能力,通曉國家有關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具有廣博豐富的經濟領域知識,具有較強辦稅經驗、服務意識和協調能力。為此,要通過加強思想、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覺悟、道德素質和業務本領,使其養成誠信意識、嚴格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與政策的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具備勤奮努力、朝氣蓬勃、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忠實地履行職責。行業管理組織和稅務師事務所的領導,要深入了解從業人員的思想業務狀況,有針對性的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要求和政治思想工作內容。使大家都能一心一意奔事業,千方百計求發展。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整體隊伍的素質就會大大提高,注冊稅務師行業就會蓬勃發展。
(三)加強稅務師事務所內部的質量控制,樹立風險意識
稅務師事務所要把執業質量控制、責任風險意識貫穿于執業全過程。在業務承接、代理協議簽訂、人員委派、檢查、監督、復核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保證各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業務承接階段,要充分了解客戶情況,把握是否應該承接;在具體實施代理和鑒證階段,充分收集涉稅相關證據,確定客戶納稅事項;在業務完成階段,對已獲涉稅相關證據,認真評價其真實性、合法性、充分性,對重大涉稅事項應實行多級復核制度;對需要出具鑒證報告的涉稅鑒證事項,應根據鑒證結果謹慎行事,避免出具虛假的鑒證報告。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并認真貫徹、常抓不懈,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和杜絕執業風險的發生。
(四)完善政府行政管理與行業自律管理的雙重監管模式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指出中介組織要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中介組織要規范和發展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這對理順我國目前的注冊稅務師行業管理體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各省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是省內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行政管理機構,直接負責對省內注冊稅務師、稅務師事務所進行監督、指導。注冊稅務師行業協會的成立,為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自律管理創造了條件。建立以行政管理為主,行業自律為輔的“混合式”模式,進一步明確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業自律職能。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應認真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要站在強化稅收征管、搞好為納稅人服務、促進稅收事業的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支持注冊稅務師的工作,為注冊稅務師提供必要的稅收政策、法令法規和稅收信息,通過嚴格依法治稅為注冊稅務師行業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促使其規范運作和健康發展。注冊稅務師協會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業自律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強化其監管職能,努力提高注冊稅務師行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鼓勵稅務師事務所開展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爭取逐步形成一批實力較強、具有一定品牌的集團化稅務師事務所。只有盡快理順我國目前的注冊稅務師管理體制,才能更好地防范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并解決執業過程中遇到的許多現實問題,推動我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建立我國注冊稅務師職業賠償保險制度
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稅務師事務所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也有稅務師事務所有利益短期化傾向,執業質量得不到保證,執業風險也較大,約束了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發展。因此,應引進國外的經驗,建立注冊稅務師職業責任賠償保險制度,強制CTA參加職業保險,一旦因工作失誤或其他原因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責任,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日益顯著的注冊稅務師執業責任風險問題。同時再配以合理的賠償金保險制度,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經濟上和心理上的保障,也使得注冊稅務師的執業風險得到有效防范,有利于注冊稅務師業務的拓展和事務所規模的擴大。這樣,既能更好地保護納稅人的權益,同時也可以增強注冊稅務師及其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
總之,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幫助、關懷和支持;注冊稅務師行業自身也必須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強化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廣大注冊稅務師更應該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專業能力。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國的注冊稅務師行業一定能沿著正確的軌道規范、健康地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杜獻敏,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稅務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長期從事財務會計、稅務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河北石家莊 05002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