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現代企業要保持活力,創新是關鍵。在企業創新過程中,制度創新是重中之重。而要使制度創新得以順利實施,就必須關注企業文化,明確并處理好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企業文化 制度創新 理念 變革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216-02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企業要實現良性的發展,創新是必須的。當今世界上的經濟發達國家,其企業成長和經濟騰飛無一不以制度創新為基礎。為了使制度創新能得以順利實施,我們就不得不關注企業文化。明確并處理好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發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歸納起來,本文以為二者之間的相互關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文化是制度創新的理念基礎
著名經濟學家魏杰指出:“企業文化就其形式來講,它是屬于人的思想范疇,是指人的價值理念;而就其內容來講,則是企業制度與企業經營戰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逼髽I文化最能體現一個企業組織的價值觀、行為標準、制度設計和工作程序。沒有一個好的文化創新氛圍,就不能產生好的制度創新,形成好的制度安排。如果制度創新確定先于文化創新,但是沒有相應文化的接受,新的制度將難以發揮其功效。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把“追求卓越”作為企業文化的三大理念之一;惠普公司則強調“以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度而自豪”;微軟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不斷淘汰自己的產品”。這些企業文化理念都把爭創一流、永不落后、追求更高更新的技術和業績作為員工和企業奮斗的目標,并以此來引導企業的制度創新與經營戰略調整。
可見,企業的制度創新是在特定的企業文化理念指導下確立的,企業文化對制度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制度創新不能贏得企業員工在文化上的認同,不管它設計得多么精妙,都可能只是一些繁瑣復雜的獎懲條例,而不可能產生預期的積極效果。企業制度只能告訴企業員工不做什么,而企業文化卻能告訴企業員工該做什么。企業文化是對企業員工的自我內在約束,具有企業制度所不具備的調控功能。因此,企業文化是企業實現法治和規范化管理的根本,是企業制度創新的理念基礎。
聯邦快遞公司(Fed Ex)著眼于人、服務與利潤,確立的基本理念是“絕對地、無條件地在一夜之內送達”。對這種可靠性的信念是聯邦快遞公司與其競爭對手的差別所在,聯邦公司的一切企業制度安排和創新都是圍繞著這一文化理念而進行的。聯邦快遞正是在其企業文化的感召力下,才有包括業務流程在內的種種企業制度安排的高效性。
二、企業文化決定制度創新的成本
制度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制度創新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阻力,進而加大創新的成本。在一定條件下,過高的制度創新成本會使得制度創新本身成為不合算的事情而遲遲不能實現,并因此而決定或改變著制度創新的道路。但制度創新如果能夠取得員工在文化上的認同,就能很快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制度創新的實施成本自然會大大降低。
比如,摩托羅拉公司通過做“減法”來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取消“打卡”制度。就是因為員工們能夠認識到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員工有足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寶潔公司提出“品牌經理”的概念,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將這些“品牌經理”樹立為企業英雄。公司經常傳頌著某位品牌經理的英雄事跡,說他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如何擊敗其他品牌經理,把自己的品牌打入市場等等。然而,許多企業引進品牌管理和產品管理計劃之后,通常很少花時間去創造公司的神話、傳奇、角色模型和英雄事跡,進行相應的企業文化的變革,而是把責任放在品牌經理個人身上,結果便不能提供既行之有效又嚴格、正規的支持系統。殊不知,一項企業制度創新未被員工在文化上認同時,或與現存文化相抵觸時,其發揮的實際效率會大大減弱,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制度創新的實施成本自然會大大增加。
三、企業文化的變革以制度創新為保障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文化一旦發生變革,必然會要求相應的企業制度創新跟進以為保障。出類拔萃的企業都會將企業的核心理念和員工追求進步的努力融入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制度設計之中,使其定格為企業制度。
聯邦快遞公司為了使其“以人為本”價值觀的落實,就在其規章制度上加以保障。該公司設有\"員工公平對待條例\",員工受到其直接主管的處分如覺得不合理,可以在七天以內向其主管的上級投訴,其主管的上級要在七天內判定孰是孰非。如果員工對判定結果不滿意,還可以繼續向上投訴,以此確保員工最終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很多原先管理階層的決策都為此而被推翻,在公司里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惠普公司制定出宗教般的內部晉升制度,并把企業文化中的核心理念轉化成許多方面的具體措施,以便引導和激勵企業員工,讓不信守惠普企業文化精神和行為規范的員工幾乎不能成為企業的高級經理人;寶潔公司根據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設計企業組織結構,使公司不同產品線之間激烈競爭,以制度化的內部競爭作為強力推動創新和進步的機制。
企業制度創新對企業文化的變革可以形成正向的強化作用。企業文化的變革不可能憑空運作,其實施必然與企業制度、規章、指令的操作相關聯。在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科學的操作規程等一系列企業制度的約束,任何企業文化理念都很難得到優先的貫徹和落實,也很難對企業員工的行為發生實質性影響。
惠普公司曾經有一項引起人們爭議的“量入為出”財務制度:反對借出任何長期債務的制度。但正因為這一項強力型的制度約束,驅使惠普公司員工學會如何完全從公司內部爭取資金,來支付20%的平均年增長率以及持續不斷的、占銷售額10%的研發投資支出,結果培養出一大批規矩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企業經理。惠普的一位副總裁曾經描述說:“這種(量入為出)哲學為公司規定了完美的紀律。如果你想創新,就必須自力更生,這是貫徹公司上下的最有力卻最不為人了解的影響?!?/p>
值得關注的是,許多企業文化變革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相應的制度創新來保證。最終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敗。國內一些企業如山東秦池、南德集團等,曾經將自己的企業文化精神和口號叫得很響亮,也很激動人心,但由于缺乏先進的制度創新來約束企業員工的經營行為,結果包括企業管理者在內的很多員工,在企業經營中所踐行的是另一套背離這些企業文化精神和口號的唯利是圖的不良行為,最終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敗。
四、企業文化塑造與之匹配的制度創新
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是企業適應變化、提高績效的兩種重要的管理工具。世界500強企業之所以具有在全球攻城掠地的能力,靠的都是約束和激勵機制健全的企業制度的支撐,以及在其之上的獨特的企業文化理念。對于一個特定的企業而言,人們總是在一定的企業文化理念指導下去完善和實施各項制度創新。在完善和實施制度創新時,必然會塑造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企業制度。
美國的企業普遍把創新與變革作為基本的經營理念,堅決拋棄僵化和保守,推崇變化和靈活,鼓勵員工在創新和變化中尋求和把握機會,并在創新過程中使員工體驗到工作的樂趣和意義。正如美國著名管理顧問詹姆斯·莫爾斯所說,美國活力的根本就是其制度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實質上是美國企業大力倡導創新文化的成果。可以說,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先進的企業文化做指導,沒有注意與特定的企業文化相匹配,制度創新多半會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創新目標。
縱觀成功企業的經營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對現代企業而言,明確并處理好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之間的關系,恰當地推進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建設,對于順利地實現經營戰略的調整,進而更有效地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建軍.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強以華.企業:文化與價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劉玉明.企業文化引領企業制度,2006
4.劉光明.企業文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管理學系 廣東廣州 51000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