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外資銀行的大量涌入以及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崛起,國有銀行面臨的經濟與競爭環境日趨嚴峻。因此,研究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方向,提高國有銀行市場競爭能力,對國有銀行的生存、發展極為重要。
關鍵詞:國有銀行 產品創新 競爭能力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3-236-01
一、前言
加入WTO后,中國銀行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目前外國的金融機構已開始進入我國市場,來自美、法、德、澳、日等國的銀行紛紛進入中國。外資銀行的進入一方面有利于引進外資進入我國融資市場,為吸引外國廠商投資我國進行貿易結算提供了一種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加劇了與我國銀行的競爭。眾所周知,不論從資金實力、收費標準,還是從服務深度、促銷方式,或是從內部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外資銀行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因而研究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能力,對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具有現實而又迫切的意義。
二、當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局限
1.為防范金融風險,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了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范圍,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原則,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保險、證券、信托、期貨業務,不得向企業投資。因此,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必須符合分業經營的原則。國外流行的一些金融創新,如金融期貨期權、投資銀行、債券融資等,不能在我國開展。國有銀行目前的金融產品創新基本是在已有的存款、貸款、中間業務領域內增加新品種、新手段,缺乏深層次的吸引力,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2.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主要集中在中間業務領域。由于國家對中間業務領域限制相對較少,特別是相關配套的政策措施的滯后,使得許多新產品由于面臨經營風險而難以形成規模,一是由于借款到期償還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風險,強行收回抵押物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二是道德風險,在個人資信情況難以查證的情況下,一些人會惡意拖欠或懸空貸款,因此在辦理此項業務時顧慮重重,遲疑觀望。
3.國有銀行其管理體制是一級經營、分級管理,在新產品開發、業務創新上,一是基本上被動聽命于上級行(管理行)的任務布置和指導,缺乏依據國情、積極拓展新業務的主動性,因此產品創新內容趨同,缺乏明顯的地區特色;二是國有銀行新產品開發屬于跟隨型,與其他商業銀行相雷同,缺乏自身特色,由于非系統性開發未形成產品創新的科學體系,造成產品創新開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可能造成一是新產品由于缺乏相關產品配套而難以形成規模;三是新產品自身存在缺憾、缺乏生存基礎而夭折。
4.國有銀行產品創新受技術和人員素質的限制。絕大部分的存、貸款、結算、銀行卡業務的產品創新必須有計算機網絡作支撐,國有銀行目前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還未在全國形成自身的實時處理計算機網絡;同時,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現有人員素質偏低而無法適應產品創新帶來的變化,因此,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范圍和速度已落后于其他商業銀行。
三、國有銀行產品創新的方向選擇
1.圍繞全能銀行(合業或混業經營)組織產品創新。
隨著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簽署《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意味著在美國最早實行并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對世界金融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金融分業經營制度走向終結。我國目前雖然依然實行分業經營制度,但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混業經營將不可避免。國家間開放銀行、證券、保險市場及西方國家金融兼業經營制度必將對中國金融業帶來強烈沖擊。其次,世界金融發展格局的變化將直接沖擊中國金融分業經營制度,當今企業籌資渠道的多樣化及越來越依靠資本市場直接籌資,使銀行傳統的存貸款間接融資業務比重越來越小。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成為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兼業經營證券、保險、信托及衍生金融業務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的方向。
2.圍繞個人零售業務組織產品創新。首先,個人零售業務已成為銀行的主要贏利業務。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銀行逐步改變經營策略,業務的拓展轉向以個人和家庭為中心的金融服務。其次,隨著融資非中介化的發展,企業融資逐步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發展,個人資金由儲蓄向股票、證券、保險轉移,這意味著國有銀行僅憑現有的金融產品服務已無發展潛力,同時批發市場的競爭空間已逐步變小,競爭更加激烈。為尋求新的增長空間,國有銀行的新產品創新必須圍繞個人需求開展零售業務,從傳統負債業務中跳出來,在個人中間業務中尋求突破。
3.重視社區金融服務的產品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確立,社區的金融活動更呈現數量大、種類多、需求旺的特點。現代生活包含現代的金融服務,社區服務需要金融服務。社區是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金融業務市場,社區金融需求者不僅有大量的居民,還包括企業、教育、衛生單位等組織,且相互聯系。大量的金融需求產生于社區中,誰能最早且最妥善地開發出相應的品種,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和效益。國有銀行的產品創新應圍繞不同社區的不同需求,在社區個人零售業務和批發業務中開辟更大的市場空間。
四、國有銀行產品創新手段
1.構建“金融超市”。
銀行混業經營將不可避免,國有銀行應不失時機地進行產品創新,逐步推進混業經營,發展金融超市,這樣才能面對可能出現的金融交易戰。國有銀行只有迅速發展為業務和職能都很全面的銀行,才能進行有效的競爭;才能根據市場、客戶需求的變化和規避風險的要求,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實現資產負債多元化,分散交易風險,并在資本市場經營領域吸引和造就一批理論學識水平與業務操控能力兼優的高級管理人才。當前在分業經營政策的管制下,可先推動交叉領域的業務開展,如銀證轉賬、基金托管、證券質押貸款、代理保險、顧問咨詢、信息服務等業務,等時機成熟再全面介入投資領域,開展項目融資、證券經紀、投資等服務。
2.個人零售業務的產品組合。
個人零售業務的產品創新,應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變化,以滿足個人所有金融需求為基礎,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即在個人生活消費結算方面的各種代收代付業務。在個人資產管理方面可推行個人理財服務項下的儲蓄、投資咨詢、外匯買賣、國債買賣、銀證轉賬,并提供相應渠道。在個人消費方面的全方位消費貸款,包括個人住房信貸,汽車、旅游、教育、醫療貸款,在此方面已顯現出巨大的商機。
3.發展網上銀行業務。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銀行業務已經越來越普遍,這是與互聯網技術的高效率、低成本和開放性等技術特點分不開的。由于網上銀行具有這些顯著優勢,使之對傳統銀行經營方式帶來了全面的挑戰。通過開辦網上銀行業務,并不斷擴充范圍,有助于吸引一批高素質的客戶,提高國有銀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曉表,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一對一營銷”策略及其應用[J].金融論壇,2003(3)
2.洛倫茲·格利茨,金融工程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張漢林,經貿競爭新領域[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 上海 200072)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