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通過界定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含義,建立了旅游競爭力的評價模型,分析了評價 指標,并對北京市的城市旅游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了影響城市旅游競爭力的一些關 鍵性因素。
關鍵詞:城市 旅游競爭力 北京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019-02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8226;波特教授連續發表了《競爭戰略》、 《競爭優勢》和《國家競爭優勢》三部巨著,提出了競爭這個概念,并創建了著名的競爭力 分析模型——鉆石模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與深入,各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了廣 泛的競爭與合作。競爭力首先就體現在國家間宏觀層面的競爭上,而國家間的競爭又體現在 中觀層面各產業與區域間的競爭,而競爭力最終還要落實到某區域某產業具體企業的競爭力 上,也就是微觀層面企業的競爭。
旅游業作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其競爭力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 競爭力,體現在整個旅游產業的競爭力上;同時旅游活動又帶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區域間的 旅游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而城市作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更成為區域旅游競爭的主體。所以 ,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關注。
一、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含義
許多學者已經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概念進行了研究,但至今為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 。本文認為,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理解,應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城市在這個概念中 是作為旅游客源地,還是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對客源的競爭,誰能夠爭 取到更多的客源,就是實現更多旅游收入與利潤的基礎,也能夠更多地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 。因此,在競爭力這個概念上,將城市作為旅游客源地是毫無意義的,應該將其認定為旅游 目的地。二是,競爭力是一個絕對概念,還是一個相對概念?Ciampi認為,競爭力不是零和 游戲。首先,競爭力是在與其它城市的比較中才產生的;其次,競爭力不是通過比較 相 互抵消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與發展的,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比較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業發展 能力。因此,競爭力是一個相對比較概念。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城市旅游競爭力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城市(作為旅游 目的地)的旅游企業在城市環境和旅游產業本身素質的綜合作用下,在與其它城市的競爭中 所體現出來的相對比較優勢。
二、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模型
影響一個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因素包括資源、政府、行業、企業、市民等多個方面,這些 因素的相互作用完整地構成了城市旅游競爭力,對競爭力的評價也應是多方面展開的。本文 借鑒我國學者倪鵬飛在《中國城市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中分析城市競爭力的弓弦 箭模型構筑了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城市競爭的客體是游客,也是 終極競爭目標;競爭的主體是旅游企業,旅游企業的作用形成了經濟力,形象地說就是弓, 在整個體系中起著最主要的作用;旅游資源產生的吸引力、政府的規劃力、行業的形象力、 市民的承載力共同形成的矢量力體系構成了弦;城市旅游競爭力即是箭,在弓和弦的合力作 用下,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客體游客,形成鮮明的比較優勢。

三、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評價模型,本文認為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的評價要從資源、經濟、規劃、形象、 承載等多方面構建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四、北京與其它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比較
1.資源吸引力的比較。旅游資源對游客具有絕對的吸引力,而北京具有極為豐富的旅 游資源,極為濃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元、明、清三朝古都,北京保留了極為豐富的歷史人文 資源,長城、十三陵、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香山等都是具有排他性的國家級重點旅 游景區。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又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天安門廣場、人民 大會堂、軍事博物館、中華世紀壇等都是現代文化與發展的展現。此外,北京還經常舉辦一 些大型的活動,為事件旅游打下一定的基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一全球矚目的大事,也 極大地提升了北京的旅游競爭力。
北京從來不缺少天然的、人文的旅游資源,是一個綜合性的旅游城市。其所擁有的旅游 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最具有競爭力的。但是,對于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卻 沒有受到普遍的重視。例如,北京的大運河資源雖然得到了開發,卻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關注 ,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文化深度,得不到共鳴。使這個老的旅游城市,通過資源的深度挖 掘,而獲得新的生命,煥發出勃勃生機,才能夠更好地 增 強資源的吸引力,從而提升城市的旅 游競爭力。
2.政府規劃力的比較。旅游業已經成為北京市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政府鼓勵旅游業 的 發展,從各項制度與政策上進行宏觀的調控,旅游行業的管理也有條不紊。從配套設施的建 設上來看交通業、住宿業、娛樂業等行業的發展都比較完善。從一項對旅游設施滿意度的調 查中可以發現,游客對杭州、成都、蘇州、深圳、寧波、西安等城市的旅游設施非常滿意, 而廣州、北京、上海的滿意度次之。因此,北京對于旅游設施的建設還有待加強。
3.企業經濟力的比較。企業經濟力是城市旅游競爭力比較的核心,本文選取了企業營 業收入、利潤、從業人員數、企業數等指標,并針對2003年非典前后我國各大中型旅游城市 的各項統計數據進行了比較,如表1所示。

通過經濟指標的比較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州是我國最大型的旅游城市,各項指標 均名列前茅。從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分析,北京均是三年來營業收入最高的旅游城市,包括受 到非典重大影響的2003年。但是,從企業的利潤指標來分析,就不那么樂觀了。雖然北京的 營業收入比上海高出很多,但從利潤的絕對數額及相對數額上看,都不及收入位列第二位的 上海。企業收入高、利潤低是北京城市旅游發展中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通過從業人員數及企 業數的比較來看,北京都位列第一位,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城市旅游接待能力。 北京有許多優質的旅游企業,如旅行社業中的國旅、中旅及中青旅三大社,飯店業中有許多 的老牌國有飯店及世界知名的大型飯店集團品牌,如北京飯店、里茲#8226;卡爾頓、希爾頓、喜 來登、威斯汀、萬豪、香格里拉、圣#8226;瑞吉斯等,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綜上 所述,從經濟指標的比較分析來看,北京市在國內城市中的企業經濟力是最強的,但是企業 的收入與利潤不成正比,獲利能力仍有待提高。
4.行業形象力的比較。一個城市的旅游行業整體給游客的一種形象造成的影響力被稱之 為行業形象力。在現代旅游發展階段,城市必須通過適當的方法“營銷自己”,通過競爭獲 取更多的客源,這也成為城市旅游競爭力的重要評價標準。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證。如 澳大利亞的國家旅游宣傳廣告,潔白的沙灘、可愛的袋鼠、誘人的海邊休閑生活已經成為其 旅游行業的標志性印象。林俊杰為新加坡所做的旅游代言,也越來越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 青年旅游者。國內的旅游城市——杭州,也聘請女子十二樂坊為其城市代言“新人間天堂” 的杭州,女子十二樂坊清新脫俗的音樂風格與杭州的旅游特色相得益彰,其在國內外的知名 度也為城市帶來更多客源,影響城市旅游的發展。
優質的城市旅游行業營銷,形成了城市獨特的魅力,使游客對城市產生情有獨鐘的印象 ,是城市旅游品牌形成的前提。借鑒Anderson(1983)對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定義為“消費 者頭腦中品牌聯想所反映的對一個地方的感知”,城市旅游品牌即指通過城市的旅游營銷, 游客頭腦中品牌聯想所反映的對一個城市的感知。
倪鵬飛等學者在2006年對中國城市進行了細致分析后,構建了以功能感知指數和情感 體現指數為指標的品牌評價體系,對城市的品牌做了如下順序的排序,評分由高到低的前十 名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成都、寧波和西安。可見,北京的 品牌影響力位列全國第一位。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城市品牌的認知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城 市的整體營銷上,并沒有給城市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在營銷方式上,更多的是各個旅游企 業單兵出擊,并沒有進行統一的城市行業營銷。
5.市民承載力的比較。一個城市的旅游承載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旅游承載力包 括景區承載力、旅游設施承載力,也體現在市民的承載力上。在對城市市民親和力所做的調 查統計中發現,煙臺、廈門、青島、揚州、威海、嘉興、深圳等沿海旅游城市的市民親和力 是最高的,成都、寧波、南京、杭州等休閑型城市的市民親和力也很高,而北京、上海、廣 州三個最大型的旅游城市市民親和力較低,這也說明城市市民的承載力較低。
通過表1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北京的旅游企業數量、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及旅游業對城 市的經濟影響力都是很高的,然而,城市市民的承載力卻很低,這必然會制約城市旅游的可 持續發展。
五、結論
通過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比較,北京在我國的城市旅游中是最具有競爭力的。但是,依 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旅游資源的深度利用與開發。北京的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其經營依然停留在資源 本身上,要使城市旅游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深度挖掘資源的內涵,吸引更多的游客成為城市 的回頭客。
2.旅游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還有待加強。與其它城市相比,北京市在旅游相關配套設 施的建設上還具有一定的差距。要使其旅游競爭力得到提高,政府對于這方面的規劃與支持 還有待加強。
3.旅游企業的獲利能力有待提高。北京市的旅游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數量、旅游收入 在全國的旅游城市中都是最高的,但是,相比較而言,其利潤的獲得量并不是最多的。降低 營業成本,增強獲利能力,是旅游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4.開展城市旅游品牌的建設。通過多年的發展,北京在游客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了一種 有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的引力。但是,缺乏一個有效的可感知品牌將這種引力更加形象化 、具體化。城市旅游行業的整體營銷,將幫助北京形成一個獨具一格的品牌。
5.市民親和力有待提高。對于一個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市民的承載力起著很重大的影 響作用。友善、開放的人文環境會給游客一個包容的城市空間,帶來一次愉悅的旅游經歷。 而北京的市民親和力在與其它城市的比較中并不具備優勢,仍有待提高。
6.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競爭力是一個合力,相鄰區域的競爭力相互影響,但并不 相互抵消。作為旅游目的地,城市與其周邊地區有強烈的競爭關系,但又相互依托和補充。 北京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與其周邊地區天津、河北等,在競爭中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提高城市的旅游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倪鵬飛.2004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倪鵬飛.2006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邁克爾#8226;波特著.李明軒,邱如美等譯.國家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2
4.甘萌雨,保繼剛.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初步[J].現代城市研究,2003
5.孫潔.旅游業國際競爭力初探——北京與發達地區的比較[J].社會科學家,2005
6.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03-2005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北京 100040)
(責編:賈偉)